汪精卫为什么叛变 汪精卫是怎么死的
汪精卫简介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祖籍在浙江绍兴,出生在广东的三水,字季辛,笔名为精卫,因此后人常常称他为“汪精卫”。早年就投身于政治革命,后来因为刺杀摄政王没有成功,在袁世凯统治的时期到了法国进行留学。后来回国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在上海创办了《建设》这本杂志。

汪精卫
汪精卫出生在一个客商的家庭,原籍是在现在的浙江绍兴,他祖父以上的坟墓都在绍兴。汪精卫的父亲是汪云,曾经在绍兴中过举人,对绍兴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跟随父亲迁到了广东。汪精卫家中并不富裕,父亲虽然担任过许多职位,但是他的薪酬却不高。
汪精卫精通“四书五经”,智慧过人,虽然生活的十分贫苦,但是他却很少表现出那份失落忧愁的情感。汪精卫生活在拘谨的家庭中,欢乐的氛围很少,这种背景对他的性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之后他的性格一直都是优柔寡断、自卑懦弱的。
汪精卫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终归是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祖父是一位举人,他的父亲一生都是幕僚,他的哥哥也是一位举人。因此,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受到儒学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多的。汪精卫在童年的时候就跟随父母一起学习传统的封建教育,他家一直都沿用着老一代的读书人的老路向上爬升。
在汪精卫十九岁的那年,他参加了广州府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的两个兄弟和一个侄儿名列第二和第三名,一家两代有三个秀才可以说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了。
汪精卫夫人陈璧君
?陈璧君,字冰如,民国时期的政客,原来的祖籍在广东。陈璧君出生在马来西亚,是一个富商的女儿,同时也是汪精卫的夫人。抗战期间,陈璧君跟随丈夫汪精卫叛国投日,沦为汉奸。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陈璧君被抓,之后死在了牢狱中。

陈璧君
汪精卫夫人陈璧君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她从小对政治也是非常感兴趣。孙中山在马来西亚建立的同盟会分会中,陈璧君成为了同盟会年级最轻的成员。陈璧君在读女校的时候,就经常看到汪精卫写的文章,她非常钦佩作者的洞察力,于是对这个作者产生好奇心。陈璧君在吴世荣的家中第一次见到汪精卫就被他吸引了,没过多久她就写了一封求爱信,但是却遭到了拒绝。
陈璧君并没有气馁,后来她又以留学为借口,一路跟随汪精卫到了日本。来到日本之后,听说同盟会为经费发愁,陈璧君将自己的钱都捐了出来。在听到汪精卫他们要暗杀清政要员的时候,陈璧君非常兴奋,主动要求参加,汪精卫开始是不同意的,但是陈璧君的坚持最终还是勉强答应。
刺杀未遂,汪精卫被捕后,陈璧君心急如焚,想方设法进行营救。有一次,陈璧君买通了狱卒,送了十枚鸡蛋给汪精卫,其中一个鸡蛋里藏着一封信,汪精卫看到信后非常感动。在之后,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被迫放了汪精卫。陈璧君赶到了上海,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陈璧君成为了汪精卫的夫人。
茅于轼汪精卫
?茅于轼,经济学者,美日民间经济学者的代表人物。茅于轼在一次自我介绍的时候,称父亲茅以新实际上是自己的养父,并不是真正的生父。这一消息传出,很多网友开始纷纷猜测茅于轼的生父是谁,更多的人认为茅于轼是汪精卫的亲生儿子。那么,到底茅于轼与汪精卫的关系是像网友们所猜测的那样吗?

汪精卫
线索一,汪精卫一共有六个子女,他的其他的五个子女都有相关详细的纪录,但是唯独其中他的小儿子却没有详细说法,只是听说是夭折了。很巧的事情就是茅于轼也是在同一年出生的,而且出生地就是在南京。茅家的老太太,汪氏,广东番禺人,而汪精卫同样也是广州番禺人。根据历史的记载,汪精卫确实娶过一个茅姓的姨太太,确切地说说是小三,当时陈璧君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当时汪精卫在上海的时候,一直与这个女子在一起,弄得人尽皆知,而当时他的夫人陈璧君在法国。传说中,这个女子叫做茅以滇,因此茅于轼是汪精卫和茅以滇的孩子。
线索二,茅家当年有一个失踪的女子叫做茅以滇。茅于轼的家族里面,对于茅以滇的记载几乎是空白的,这里是不是隐藏着一些什么秘密呢?茅以滇是茅乃封的女儿,南京警备司令之女,复旦大学的校花,如此显赫的身世,但是却只是被了了带过,这里面想必有很多难言之隐。
虽然有很多的线索都是说茅于轼是汪精卫的儿子,但是事实是怎样我们却不得而知,这也只是一些网友的看法罢了。
汪精卫为什么叛变
汪精卫是同盟会成立时期的发起人之一,是最早跟随在孙中山身边的人,孙中山也十分信任他。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威望都相当高,他在孙中山去世之后接任了国民党主席的职位。虽然之后被掌握兵权的蒋介石所夺取实权,但是汪精卫的地位还是比蒋介石高。那么,汪精卫为什么叛变,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叛变了呢,汪精卫为什么要叛变?

汪精卫
汪精卫其实一开始是没有打算要和日本讲和的,“九一八”事变之后,相比较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言,汪精卫是选择抵抗的主动派。那时的爱国主义的学生将汪精卫当作爱国的领袖,当时还非常拥护汪精卫主持政权。
汪精卫主张惩罚不抵抗的张学良,但是蒋介石却不同意。汪精卫非常气愤,提出了辞职,但是国民党中委会并没有同意他的辞职。由于汪精卫没有掌握兵权,没有办法插手军权方面的事情,所以只好负责交涉方面的事情。之后,日本政府提出让蒋介石下台,承认“满洲国”,就与国民政府谈判停战的事情。汪精卫在日本政府提出要求之后,让蒋介石下台,但是蒋介石并没有听从汪精卫的建议,两人不欢而散。在没有说服将蒋介石的情况下,汪精卫选择跟他决裂,独自搞“和平救国”。
汪精卫在离开之前写了一封信给蒋介石,信中表示自己与他的道路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救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高唱抗战是比较受欢迎的,而讲和这条路却是非常艰难。所以,看了以上的事情,我们也差不多了解汪精卫为什么叛变了。其实,也可以说汪精卫并没有叛变,而是选择了不同的救国道路。
汪精卫怎么死
?汪精卫在中枪之后留在他脊椎里的一粒子弹一直没有被取出,在1943年11月份的时候因为旧伤复发,于是赶到日本进行了治疗。在得到一定的治疗之后,汪精卫回到了上海的虹桥医院。这件事情被蒋介石得知,后来让戴笠暗中杀掉汪精卫。他们在汪精卫的药中参杂着慢性毒药,过了好几个月,汪精卫最终毒发生亡。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汪精卫怎么死的。

汪精卫
关于汪精卫怎么死的说法很多,其中下面就是一个说法。汪精卫是当时的一代奸雄,关于他的死因,在正史中是说他在日本病发后死掉的,其实这只是一场戏,当时汪精卫根本没有死,他还回到了上海。后来,蒋介石破译了他们的密电,知道了汪精卫的力量单薄,于是决定乘虚儿而入,派人在暗中下毒杀死了汪精卫。
汪精卫参加孤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时间较早,因为之前刺杀摄政王的事情,他的名声早已遍布到国内外。汪精卫一直看不起蒋介石,曾经建立了“国民党改组派”来对抗蒋介石。虽然之后汪蒋合流,在表面上两个人关系十分要好,其实实际上两人都不满意对方。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的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由汪精卫来担任大会的主席。因为司仪看错了节目单,汪精卫提前上台进行了致开幕词,现场有所混乱。在开幕式结束之后,蒋介石走进了自己的房间,不肯出来照相,汪精卫亲自去请,蒋介石告诫汪说今天秩序很乱可能要出事。但是汪却没有听他的,在照完相之后,记者里面有一个拿着手枪向汪开了三枪,其中最要害的就是在他的脊椎骨那边。
汪精卫评价
?对于汪精卫的评价众说不一,很多人觉得汪精卫就是一个卖国贼,一个汉奸,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汪精卫的做法仍然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只不过他的做法跟其他领导人不太相同而已。对于汪精卫评价,主要是人们看待他头日方面上的看法,所以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对汪精卫评价吧。

汪精卫
第一点,除了选择投日亲日之外,汪精卫其实在骨子里是一个非常理想化,又比较感情用事的人,一旦汪精卫遇到了什么困难和绝境,他就会心灰意冷,落寞不堪。所以,对汪精卫的评价说他感情用事,意志力不坚定,变化无常等等。汪精卫本来是一个国民党的领袖但是之后却比不上后起之秀蒋介石,这也正是他的人格方面造成的悲剧。
第二点,汪精卫守夫人陈璧君的影响极大。陈璧君是一个极其虚荣、占有欲非常旺盛的人,就是因为她在汪精卫背后不断进行煽情和怂恿,汪精卫选择了投日之举。家庭因素是一个影响人物非常重要的因素,政治人物汪精卫也是如此,就像很多人说的:没有汪夫人,汪先生不能成事,同样没有汪夫人,汪先生也不会败事。
第三点,汪精卫对于当时时局的过分悲观,以及对民生的揪心。“九一八”事变的初期,汪精卫还是属于主站派的,但是他看到党内斗争严重,各种军队倾轧,尤其是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差,没有斗志力。所以,汪精卫选择了“和平救国”的政策。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