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哪里人 诸葛亮的发明有哪些
诸葛亮是哪里人
百度百科收录的诸葛亮的籍贯信息,明确写着琅琊阳都也就是今山东临沂沂南县,这应该是目前比较正式统一的说法。只是因为历代变化,考据出处也颇多,诸葛亮文里提到的“躬耕与南阳”,南阳是在河南还是湖北, 史学界仍然争论未止。
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
关于诸葛亮家族的考据:诸葛亮父亲诸葛珪,母亲姓章。继母姓宋。叔父诸葛玄。出处来自于史书提到的诸葛一族。还有史书分别提到诸葛诞为第二十八代,诸葛亮传第五,都是诸葛丰后代。诸葛丰以前东汉担任隶校尉。其他史书也提到诸葛瑾是琅邪阳都人。史书记载有一定的依据编写,并非胡诌编造,因此论定诸葛亮是诸葛丰后人,诸葛一族均为琅琊阳都人。
诸葛亮最早是出生于诸县,本来单姓葛,后来迁家到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南),因为阳都有姓葛的家族,所以使用诸葛复姓。还有书提到:诸葛亮先祖为葛氏,最早是琅邪诸县人,后来才迁徙阳都。阳都有姓葛者,当时人称诸葛亮家为诸葛,所以就以诸葛复姓为姓氏。诸县应该是比阳都小的县城吧。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编写诸葛亮的时候,在南阳的上写到"南阳,在现在湖北襄阳",因为这个歧义,学术界颇有争论,但是并没有改正。
此前唐代到明代各代,争执众多,支持南阳和襄阳的都各有说法,甚至者罗贯中也不知道真实出处,在书中写到刘备三次去了襄阳,又写到诸葛亮在南阳隐居,地址前后不对,更增加了对这个的争论。到清代时,南阳襄阳的争执愈演愈烈,连清朝南阳当地的官员也写了一副对联来劝解,大意是只要臣子忠心于朝廷,又何必在意是哪一个先主后主,只要名闻天下,有何必介意出生在哪里呢。虽然说得很对,但一直以来却并没让争论停止。
诸葛亮后代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真的没有认真想过。我向来是将他当做神一般的存在,而神会不会生孩子这个问题还真没考虑过。
诸葛亮画像
言归正传,诸葛亮的妻子,一个容貌不出众但才华出众的丑女,众所周知。所以这脑袋灵光的谋士连选择妻子的标准都与他人不同,不爱美女爱才女。但是让人郁闷的是,两人在婚后近三十年里都没有自己的孩子。古之有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孔明也着急,只能将大哥的二儿子过继为子,但不幸的是,此子在25岁时就去世了。好在去世时留下子嗣诸葛攀。天意弄人的是,诸葛亮大哥一家在东吴被满门抄斩,所以诸葛攀又回到大哥家,延续香火。
可幸的是,诸葛亮终是晚年喜得贵子,诸葛瞻。其子聪慧过人,记忆力强,完全继承了父亲的高智商,并且很得民心,仕途坦顺,为国捐躯。诸葛瞻的大儿子诸葛尚青葱年华,追随父亲脚步,上阵杀敌,为国捐躯,一门忠烈。
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年纪尚幼,未上沙场。之后被征召为官吏,出任眉县县令,也算是完成祖父诸葛亮省钱未完成的心愿。
至此为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的后代,那么再之后呢?
据传诸葛亮的第14代孙诸葛利,诸葛青及其四个儿子的后代多分布在浙江兰溪一代。而如今在浙江有个诸葛镇,是诸葛后裔最聚集的地方。
在我看来,我们何必那么在意?诸葛亮一代谋士的名声已经载入史册,我们那么想追寻他的血脉,难道是希望再出现一代如孔明的谋士吗?诸葛孔明,一人足矣。
诸葛亮广场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毋庸置疑的。他在我们后人的心目中,更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拥有雄才大略、能够神机妙算的完美人才。所以,后人就在诸葛亮的故居建立了诸葛亮广场。
诸葛亮广场
诸葛亮广场位于襄阳市,是襄阳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广场中间,立着有诸葛亮的铜像。这样,既彰显了诸葛亮人物的智慧,也显示了我们民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之所以把广场建立在襄阳,是因为诸葛亮层隐居在隆中,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襄阳市,并且在此地,诸葛亮过着躬耕陇田的生活,历时十二年,十分惬意。
诸葛亮广场最大的亮点是诸葛亮的铜像。这座铜像可以称得上是最大的人物铜像。铜像是由紫铜锻造,整体高达14米,宽十米。设计的诸葛亮的形象更是经典:右手持着鹅毛扇,昂首挺胸,目光有神,仿佛是诸葛亮真正的站在那里,为我们指点江山,见证后世茁壮的成长。
现如今,诸葛亮广场已经是人们争先恐后去旅游的景点项目。当你站在诸葛亮广场上,面对着诸葛亮生动、高大的铜像时,肯定会想到诸葛亮传奇的一生——诸葛亮不仅文采丰富,而且军事上运筹帷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他作为三国蜀汉的军事家,爱护百姓、尽善尽美。以上等等,都是现代社会所真切需要的,所以,诸葛亮像前行的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诸葛亮的发明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奇才,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安邦治国才能之外,同时他还是一个军事发明家。诸葛亮善于军事谋断,用兵伐谋,在军事工具上也很有造诣,发明了地雷,诸葛连弩等一系列利于行兵作战的新奇工具。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用兵如神和他的军事发明分不开。首先是粮草,双方征战,粮草充足是胜利的保障,诸葛亮发明了一种叫木牛流马的运输,既适合蜀国地势险峻的路况,又给蜀兵节约了体力,还有了粮草的充足保障,可惜木牛流马当今失传,只能是一个传说了;
其二,发明了改良了当时只能一次发一箭的笨拙弓弩,诸葛亮改良弓弩以后,一次可以发十支,而且平射,大大加强了弓弩的杀伤能力,为蜀兵增强了攻击防守能力;
其三发明了信号灯,孔明灯,有了这个,在遇困或有紧急情况时候就可以像现代社会一样消息灵通,化被动为主动,有谋有兵;
其四,发明了八阵图,当时蜀国崎岖险峻,而曹魏地势开阔,为保障蜀兵适应并且优于魏国攻占能力,发明了八阵图还演变出了其他石阵之类的,运用八阵图,可以使敌人陷入云里雾里,阵脚大乱,给蜀兵打胜站添加把握;
其五,发明了地雷,在诸葛亮南征之时就有用到,面对更加险峻的奇山峻石,就可以用地雷引爆推平;
其六还发明了木兽类似现在的机器人,是针对敌兵的火兽而发明的;
其七,诸葛亮征战多年,难免有兵亡死伤,为改当地陋俗,又发明了以食物馒头替代当时祭祀的人头,此一也算是得人心;
其余还发明了孔明锁,搭桥枪。
诸葛亮的发明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以当时的环境和发展水平,能发明出如此绝妙的工具器物,实在让人赞叹!
八阵图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联合东吴打败曹操之后,为了能够避开东吴的追杀,因此提前就给关羽等大将安排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江边按照自己画的八阵图排兵布阵。
诸葛亮画像
所以在电视剧中,诸葛亮早早的逃到了江边,东吴大军紧随其后,但是却深陷江边的石阵中不能自拔。为了挽救江东数万将士的姓名,也为了维护孙刘联盟表面上的团结,所以诸葛亮也安排了自己的岳父黄承彦假托常住此地的老农,将八阵图的破解方法告诉了东吴追兵。
虽然电视剧中的情节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在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八阵图。中国古代带兵打仗,不带要有非常的计谋以及能征惯战的体魄,还要学习一些排兵布阵的阵法。当时的战场中存在大量的战车,骑兵部队并不多,所以通过对阵法的研究,就可以使用战车来布阵,让敌人深陷战车所布的阵法当中不能自拔,然后少量精锐骑兵穿插其中。战车和骑兵组合的阵法,就像一部高效运行的绞肉机一样,只要是绞肉机在运转,进入阵法中的士兵们都是死亡殆尽。
八阵图就是阵法中非常厉害的一种。因为诸葛亮在南阳读书的时候,经常研习各种阵法,而且让自己的书童们扮演士兵来布阵,最后才发明了一种最新最厉害的阵法,就是八阵图。因为八阵图环环相扣,暗藏杀机,且书中没有任何记载,更没人能研究出破解之法。
诸葛亮的奇门遁甲
话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时局动荡不安。强贼招兵买马,小贼啸聚山林。各方豪杰之士,都在静待天下大乱,以便龙从云出,占据高堂。诸葛亮便是这其中一位,作为一位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曾无半点兵马,因此就只能够苦学兵法以及奇门遁甲之术,希望能够在日后派上大用场。
诸葛亮像
诸葛亮为了学习奇门遁甲之术,便不远万里找到水镜先生,虚心向水镜先生学习。后来学成下山,又结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相互间不断的学习交流,因此诸葛亮的奇门遁甲之术愈发高明了。初学技法,诸葛亮技痒难耐,便附身于各地士子,为自己不断的做宣传。后来刘备刘皇叔闻名而来,本来诸葛亮就在庐中,但是为了一试自己的技法,二来也是为了考验考验刘备,因此诸葛亮使用缩地功,一下子便走到千里之外去了。因此他的童子只能谎称诸葛亮外出访友了。
自打出山辅佐刘备之后,诸葛亮便不断的使用自己的奇门遁甲,这使得敌人大为苦恼。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不但能够呼风唤雨使得东风大起,烧的曹操军队死伤无数,而且在之后还使用奇门遁甲将自己昔日的盟友周瑜弄的患了重病,最后不治身亡了。因为经常使用奇门遁甲会折损自己的寿命,因此诸葛亮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使用奇门遁甲的。
后来在出祁山攻打曹丕的时候,诸葛亮为了脱逃司马懿的追击,再一次使用缩地功,救了众将士的命,但是自己的阳寿却大为折损,所以他很快就死在了军帐中。
诸葛亮兵书
诸葛亮的兵书是中国古代八大兵书之一。这本兵书,汇集了诸葛亮所有军事上的策略谋划,用兵之法等等,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诸葛亮编写的《兵法二十四篇》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诸葛亮兵书。主要记载了诸葛亮在担任丞相期间所有的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
诸葛亮兵书
是诸葛亮在晚年时期编写的。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
本书原有二十四篇,但因为历史久远,其中的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现已失传。但是,诸葛亮的兵法这本书带给大家的影响并没有改变。就兵书里面其中一条来讲,便能使人们受益匪浅。
比如说:在书的第十——出师中提到: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斋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这也正是诸葛亮选择的结果,也如《出师表》中提到的,诸葛亮也是为了能兴复汉室大业而奉献了一生。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