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宝船 郑和下西洋的经过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郑和简介郑和是明朝的时候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是云南昆阳人。公元1371年的时候,郑和出生,是家中的的第二个儿子。郑和画像公元1381年的时候,明朝的军队进攻到了云南,当时还是叫马和的郑和被明军的副统帅蓝玉给掠夺了过去,并且把郑和给阉割了带到了南京,这个时候。

小知识:郑和的宝船 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的宝船 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时间:2016-03-12 10:20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郑和简介

郑和是明朝的时候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是云南昆阳人。公元1371年的时候,郑和出生,是家中的的第二个儿子。

郑和画像

郑和画像

公元1381年的时候,明朝的军队进攻到了云南,当时还是叫马和的郑和被明军的副统帅蓝玉给掠夺了过去,并且把郑和给阉割了带到了南京,这个时候郑和只有十岁。郑和到了南京之后就被送到了燕王府,燕王就是朱棣。到了公元1403年的时候,郑和被姚道衍和尚收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郑和为燕王朱棣立下了战功。到了公元1404年,也就是永乐二年,这个时候朱棣已经当上了皇帝,于是他亲笔御书了“郑”字给郑和当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郑和改名叫了郑和,从前的名字马和也就不在使用,朱棣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郑和战功的纪念。之后郑和为人聪明、机灵,很快就被封为了内官监太监,这个官职是四品,地位上只比司礼监太监低一点。

当然郑和不是个普通的太监,他机智、勇敢、有勇有谋,被朱棣所赏识,朱棣也对他非常的信任。因此朱棣给了郑和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出使外国。在1405年到1433年的这二十八年中,郑和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航海历史上的一次壮举。朱棣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最后郑和在印度西海岸不幸去世了,最后葬在了南京的牛首山。

郑和宝船

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海船,也是郑和船队的主力,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是现代海军中旗舰或者是主力舰。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郑和宝船就是郑和船队的总称,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都叫做郑和宝船。

郑和的宝船 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宝船

而且之所以称之为郑和宝船也是有来历的,这艘宝船是郑和船队的主体,乘坐的都是船队的指挥人员和出使团队的人员,以及外国使节什么的。许多珍奇的宝物也都是在艘船上,许多国外进攻的贡品、真品也都在这艘船上,所以叫它宝船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运宝之船”。

郑和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二千料船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

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好几个不同的个小舱,多的有二十八舱之数,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每个中国人想到郑和下西洋,脑袋中就有一副宝船乘风破浪在大海中踽踽独行的画面,想必这艘船就是郑和宝船了吧。郑和宝船的意义除了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奇迹之外,还让无数的中国人对于冒险有了更多了解。

郑和下西洋时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后,郑和一行人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

郑和画像

郑和画像

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还赔了六万两的黄金。之后郑和又到了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等国家。公元1407年,郑和回国,但是十几天之后郑和又再一次下西洋了,这一次郑和除了之前到的这些国家之外,还到了暹罗等国家。公元1409年的时候,郑和再次回国并且又再次出发,这次郑和到访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在这次的出海中还迎回了释迦牟尼的佛牙,相传释迦摩尼火化之后只有牙齿毫无破损,这个就是佛牙舍利了。

之后郑和又数次下西洋,分别在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三次下西洋。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永乐皇帝已经死了,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他以国库空虚为由,暂停了航海的活动,这一停就停了十年。

到了公元1431年的时候,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从龙江关,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一带出发。但是在返航的时候,郑和因为过度劳累而病死在了印度西海岸,这一年是公元1433年。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从1405年算起,到1433年郑和死的时候结束,一共是二十八年的时间。

郑和下西洋地图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对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和一生所做的最为大的壮举就是七次下西洋。在1405年到1433年的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航海历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地图

郑和下西洋地图

和西方著名的航海家、冒险家以及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比起来,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七年。而且郑和七次下西洋,而哥伦布出海扬帆的次数是四次,在这一方面郑和也优于西方。从规模上来看,哥伦布的船队更是没有办法和郑和的船队相比,不论是人员、船只还是所载的货物,都不是一个量级的,在郑和的船队面前,哥伦布的船队显得非常的“寒酸”。

郑和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穿越了马六甲海峡,横渡了印度洋,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曾经到达的国家也爪哇、苏门答腊、古里、苏禄、真腊、左法尔、暹罗、忽鲁谟斯、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彭亨、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而且还有人说郑和还有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甚至发现美洲的都不是哥伦布,而是早于哥伦布就投身于航海事业的郑和。

郑和所到之处都是与各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希望结成邦交。对那里的人民介绍中国的商品,和中国的文化,对中国外交、文化和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郑和下西洋几次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和六十二艘大船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大海出发了。郑和一队人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差不多一年之后,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

郑和雕像

郑和雕像

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害怕明朝的军队还过来攻打,于是就赔了郑和六万两的黄金,以供抚恤死去的将士家人之用。之后郑和又到了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等国家。公元1407年,郑和的第一次航海就结束了,但是郑和真的是对航海事业充满了热忱,回国后的十几天郑和又再一次下西洋了。这一次郑和还到了暹罗,也就是今天泰国等一些国家。公元1409年的时候,郑和再次回国并且马不停蹄地又再次出发,这已经是郑和的第三次下西洋了。这次郑和到访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

之后郑和又三次下西洋,分别在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回来之后不久,永乐皇帝已经死了,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他以国库空虚为由,暂停了航海的活动,郑和也就没能继续出海。

到了公元1431年的时候,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从龙江关,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一带出发。但是在返航的时候,郑和因为过度劳累而病死在了印度西海岸,这一年是公元1433年。所以郑和先后下了七次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朝永乐年间,国力强盛,北方蒙古的势力已经被驱逐到了长城以外,国家政权已经相当稳固了。这个时候朱棣库开始需要寻求一种方式来彰显自己国家的强盛,大概朱棣是想成为天下的“贡主”,希望海外的国家都能来到明朝朝贡。于是朱棣就派郑和出国,去召来各国向明朝进贡。

郑和石像

郑和石像

所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向海外的国家展现明朝的实力,同是朱棣也想用这种方式来缓和国内一些人对于他这种武装获取政权方式的不满。所以就有了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出使海外。郑和的船队既不是一般的外交团,也不是商船,是一种兼有外贸和外交双重意义的船队。

郑和到了一个新的国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宣传明朝皇帝的诏书,向各国宣告,明朝皇帝是上邦大国的君主,是奉上天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的夷邦都要听名皇帝的安排。朱棣的目的就是要和这些国家建立起藩属国的关系,如果他们前来进宫,就会与他们礼尚往来。

但是很多人对朱棣命令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情还有更深的看法,郑和取得政权之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当时就有传闻朱允炆是逃到了国外。所以朱棣命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就是到国外寻找消失了的建文帝。建文帝是朱棣最大的隐患,所以不惜花费重金造船队出使海外。也有说法是,朱棣可能是要郑和去海外寻长生不老的丹药,但这些也都是猜测罢了。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很多人都好奇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哪里,这也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人说郑和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甚至是美洲。这样发现新大陆的人就从欧洲人变成了亚洲人。但是这也大多都是猜测,并没有真实的依据。

郑和黑线画

郑和黑线画

但是根据史书上记载的应该就是非洲的东海岸了,根据《明实录》中的记载,郑和曾经到了一些非洲的国家。太仓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及长乐南山三峰塔石刻“天妃应灵之记”都有记载相应的内容。根据考古发现,在非洲的东海岸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都发现了中国瓷器,而且这些瓷器都是十四、十五世纪的瓷器。这些发现能够证明,中国的瓷器曾经流传到这里过,而最有可能将这些瓷器带到这么远的地方的人,就是郑和。

关于郑和到达澳大利亚或者美洲,也有学者给出了相应的证据。据考证在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曾出土过一尊中国寿星石像,根据《郑和航海图》分析,上面苏门答腊岛相连的地方绘有一大片的海岸线很长的无名岛屿,经过有关专家的考证分析,这些岛屿就是澳洲大陆。

而对于郑和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观点,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中猜测的成分非常重,在美洲一带发现的沉船也不能断定是中国的沉船,这些方面的观点都需要进一步的证明。但无论郑和到过哪里,他都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他在十五世纪就开始第一次航海的壮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的罕见。有很多相关的专家认为,是郑和航海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所以说郑和下西洋对时代的影响,是具有突出意义的。

郑和塑像

郑和塑像

郑和下西洋促使了世界性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而且改变东西方之间交流的交通方式。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且打破了各个大洲和及国家之间相对封闭的状态,这个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郑和这样带着几万人一同出海,动辄几十上百艘的船只,这样的举动,对西方很多冒险家都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这也加速他们对于“东方”寸土寸金的地方的向往,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而且郑和下西洋传达的是朱棣的指令,朱棣的意思就是要世界和平,不要以多欺少,这也对建立和谐的国际秩序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郑和还把中国政治哲学中的“仁”的思想带到了他所到达的地方,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外郑和所带的中国特有的产品,陶瓷、丝绸、香料等都为各国人民所喜爱,这也彰显了贸易的重要性,对中国和外国的贸易活动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思想。当然,郑和下西洋除了带去了东西,也带来了许多东西。许多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方面的教材也都是这个时候传入的,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郑和的宝船 郑和下西洋的经过”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