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时代背景 将相和比喻什么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将相和的时代背景将相和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将相和的时代背景战国时期,七雄并峙,战火纷纷。各个国家不是在自保就是在侵略,其中最强的要数函谷以西的秦国和函谷以东的齐国。而在这两个强国之间夹着个赵国。秦国的皇帝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小知识:将相和的时代背景 将相和比喻什么

将相和的时代背景 将相和比喻什么

时间:2016-03-12 10:38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将相和的时代背景

将相和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

将相和的时代背景

将相和的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七雄并峙,战火纷纷。各个国家不是在自保就是在侵略,其中最强的要数函谷以西的秦国和函谷以东的齐国。而在这两个强国之间夹着个赵国。秦国的皇帝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早已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于是和李斯等谋士制定了很详细的征战部署。对于秦国来说,齐国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威胁,秦国早有灭齐之心,但是齐国也是兵强马壮,秦国暂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便暂时把目光停留在了齐国旁的赵国,正巧那时秦王听说赵王得到了一个绝世好玉“和氏璧”,秦王便想占占赵国的便宜。于是有了将相和中的完璧归赵的故事,后来秦王还是不死心,便又约赵王在渑池相会,谁知那一次,赵王又带了蔺相如过去,秦王碰了一鼻子灰,便暂时打消了占赵王便宜这念头。

蔺相如经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事件后,官位已经是上卿了,略高于赵国劳苦功高的大将军廉颇,这让廉颇大为恼火,不服气得很。便处处与蔺相如争高下,为难蔺相如,蔺相如却总是躲着廉颇,对廉颇百般迁就和忍让。蔺相如的门人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蔺相如对门人说,自己连残暴的秦始皇都不怕,自己会怕廉颇大将军吗?蔺相如说自己之所以百般忍让廉颇是因为赵国是在自己和廉颇将军的共同给扶持下才能得以生存的,自己不能光顾着自己的个人恩怨而弃国家安危不顾。当廉颇听到这些话后便背着荆条前去请求蔺相如的原谅,二人最终成为至交。

将相和的主要内容

《将相和》出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包括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将相和的内容

将相和的内容

战国时,秦始皇听说赵国有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很想得到它,便派使者去和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城池何来换赵王的和氏璧,赵王直接拒绝担心秦王会以此为由发兵赵国祸及百姓,赵王夜不能寐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蔺相如毛遂自荐出使秦国并且让赵王放心,他一定会将和氏璧带回来。

赵王便派蔺相如出使秦国,可是蔺相如到了秦国之后,秦始皇只一味盯着和氏璧对城池之事只字不提,蔺相如见势头不对便略施小计将和氏璧拿到手里,然后抓着和氏璧就想往柱子上撞,以此来要挟亲王:以池换壁,否则人玉具亡。秦始皇不想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心里却又不是真的想用城池换和氏璧,无奈之下只得作罢,蔺相如先让人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而后自己也全身而退。蔺相如回来后,赵王大为欢喜,封他为上大夫。而后蔺相如又陪同赵王赴秦王的渑池之会,没有让秦王占了赵王半分便宜,赵王回来之后就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略高于赵国征战多年的老将廉颇,廉颇是个心直口快的豪爽大将军,心中对蔺相如很是不服气,便常常对人说自己以后若是见到这个文弱书生一定要好好羞辱羞辱他。生活中也是处处想和蔺相如一争高下,蔺相如呢对廉颇却是像老鼠见到猫一样,能躲就躲,别人以为蔺相如怕廉颇,蔺相如对随从们说自己并非是怕廉颇大将军,而是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自己方能保赵国不被秦国侵略,自己不能为了和廉颇一争高下而抛国家的安危不顾。

廉颇后来听到这些话后,羞愧难当,赤身背负荆条到蔺相如的府上请求他原谅自己。蔺相如热情相待,二人此后成为了好朋友,齐心协力守护赵国安危。

将相和中的将指

将相和是一个关于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蔺相如是赵国的丞相,那将相和的将自然指的是赵国的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大将军。

廉颇

廉颇

战国时期,齐国和秦国分别为东西方的兵强马壮之国。秦国的秦始皇一直想统一六国,扩大自己的势力,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韩国和赵国。秦始皇多次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军廉颇率领赵军每每挫败秦军,使得秦国只能更改战略方案。秦国和赵国于公元前285年讲和。公元前283年,秦国和韩燕魏赵组成盟军去攻打齐国,廉颇就是在那一战中扬威立功,名声大噪。廉颇班师后,被赵王拜为上卿。同年赵王得和氏璧,秦国提出以十五城池换和氏璧,赵国派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的舍人蔺相如去秦国和秦王谈判。蔺相如最终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而后蔺相如又在赵王与秦王的渑池之会中凭借自己的大智大勇立下大功,赵王回国后立即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略高廉颇。廉颇是个习武之人,心中对蔺相如不服气自然是要发泄出来的。便处处与蔺相如争高下,四处扬言要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的宽容和长远之见,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马登门负荆请罪。

廉颇作为一个大将军,为人勇猛善战,有胆有识。作为一个赵国的臣子忠心报国,知错就改,真诚豪爽,和蔺相如一起保卫赵国。是个名副其实的大丈夫。

将相和比喻什么

将相和比喻有容乃大,国家的官员应该互相团结,多为国家的利益考虑。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缪贤的舍人蔺相如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然后陪同赵王去赴亲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毫发无损安全回国。赵王任命蔺相如为赵国上卿。这让征战多年的赵国老将军廉颇心中不满,想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却躲避廉颇不和廉颇争锋芒。廉颇知道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安危着想而不和自己计较,心中羞愧难当,便背负荆条到蔺相如的府邸请求蔺相如的原谅。最终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守护赵国。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中,无不体现着大家风范。面对强秦的蛮横,蔺相如不畏强权,和秦国斗智斗勇,忠心护主,不辱使命。蔺相如作为赵国的臣子,在赵国为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解国家之急,一心护主,不让自己的国家和国君受到伤害。面对廉颇的挑衅,蔺相如更有大海般宽容的胸怀,为了国家的安危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谦恭忍让。而赵国的大将军廉颇的可敬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为赵国征战多年,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国家。作为一个习武之人,他性格豪爽,光明磊落,当知道蔺相如对自己的忍让的时候,自己很是羞愧,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为了面子死不认错。知耻近乎勇,廉颇实在不愧为战国四大将军之一。

廉颇和蔺相如二人的精诚合作让赵国没有很轻易地沦丧在秦国手里。团结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将相和的时代背景 将相和比喻什么”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