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签订时间 南京条约割地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英国战败,英国在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上与中国对峙,提出了一系列侵略条件。南京条约图不允许清政府反抗拒绝,多次以。

小知识:南京条约签订时间 南京条约割地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 南京条约割地

时间:2016-03-12 11:01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第一次鸦片战争与英国战败,英国在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上与中国对峙,提出了一系列侵略条件。

南京条约图

南京条约图

不允许清政府反抗拒绝,多次以进攻南京为要挟,最终让清政府在英国旗舰汗华丽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合约,中英《南京条约》。

18世纪末,英国就源源不断的向中国输入鸦片,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穷苦的劳动人民要求政府开展禁烟运动。1839年一月,林则徐奉命领旨禁烟。三月到达广州,六月三日,林则徐在虎门外滩将搜集到的鸦片集中销毁,这就是著名的虎门硝烟,也是清政府禁烟的重大胜利。

1840年6月,英国为了保护鸦片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仗着自己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战争。在条约中,英国强占中国香港岛,开通“五口通商”,并且赔偿英国巨额赔款。使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都不再完整。“五口通商”又为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门户,开启了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时代,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趁火打劫,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巨额赔款不仅是清政府加重了负担,也使劳动人民更加艰苦。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南京条约签订地点

《南京条约》签订之前,英国人的大炮就已经对准了南京城,所以《南京条约》注定会是个不平等条约,无论它在哪里被签订,这个地方都会被历史所铭记,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据记载,1842年7月,几百艘英国战舰,近万的英军从吴淞口溯长江西上,进攻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叉点的镇江,意图截断清廷南北的水运交通。驻守在镇江的1500名八旗官兵与英军展开激烈巷战,死伤惨重,全城变成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南京城成为英军炮口下的待宰之鱼。清政府为了守住自己最后一点阵地,违背了百姓和誓死保卫家园的中国官兵顽强抵抗的愿望,向英军投降,并同意与英军议和。

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作势扬言要进攻南京城。英军有坚船利炮,当时清政府软弱,不敢与英军誓死抗争,便自能差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于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政府在静海寺议和,共在寺内议约四次。议和期间,英军依旧在中国领土上烧杀抢掠,引发了鸦片战争中最后一战——靖江保卫战。然而这一战后清政府仍不敢反抗,并且不顾人民的意愿,仍旧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也叫《江宁条约》。

南京条约谁签的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英国代表璞鼎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钦差大臣耆英像

钦差大臣耆英像

关于璞鼎查,他从1803年起,在印度从事殖民侵略近四十年。他在英国阿富汗战争中,被封为男爵。1841年4月,英国政府任命他为侵华全权代表,来华扩大侵略战争。这位专业侵略家在中国再一次大肆侵略。

耆英,这个签订了《南京条约》的罪人,随后又在璞鼎查的要挟下,诬陷在台湾抗英的台湾道姚莹、总兵达洪阿“冒功欺罔”,致使姚莹和达洪阿二人被革职逮问。

1843年,耆英任钦差大臣,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他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时,又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被派赴天津与英法联军交涉,因为英军在占领广州期间查获大量档案文件,发现耆英在上报朝廷的时候并没有如实禀报英方的要求,因此拒绝与其谈判。耆英因惧罪擅自回京,咸丰帝令其自尽。

纵观耆英一生,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条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为他本身的软弱和畏惧强权,也影响了清廷的决策。他是被历史推上舞台的卖国者,本性使然,他不能担当大任,可是清廷却一次次任用他与敌军谈判,以换得一时的安宁与平静,却致使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这也是清廷的悲哀。而最后耆英为咸丰帝赐死,也是宫廷权利斗争的结局。

南京条约割地

《南京条约》中关于割地的条款,是原件第三条,原件内容如下:

南京条约割地示意图

南京条约割地示意图

三、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简言之,英国人要求清政府割让香港岛。

据史料记载,当初璞鼎查瑶瑶清政府割让的是定海,但是当时香港岛在义律的管理下逐渐繁荣和驻扎在定海的英军爆发的瘟疫,以及定海附近暗礁颇多,所以放弃了定海,选择了香港。

其实在道光皇帝的圣旨中,并非用割让一词,而是用“赏借”一词,“赏借”与割让,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赏借”一词,能让清政府觉得香港是自己赐给英国的,而非英军强夺的。后来英军兵临城下,清朝皇帝才将“赏借”改成割让。

据悉,中国历史上“赏借“出去的土地并不少,香港在乾隆年间,就曾经主动放弃,后来才又重新占据。所以对于这个海岛,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并不是十分的看重,他们所看重的,是条款中割让二字让他们觉得有辱国体,颜面尽失。

香港被割让成为了不平等条约里最不平等的条款,伤害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感情。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香港从此成为了中国最先接触这个世界的通道,也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了经验。

南京条约开放口岸

南京条约开放的的口岸,五个字缩写广厦福宁上。对于刚毕业的高三党来说这五个字可并不陌生啊,广州,厦门,福建,上海,宁波。作为中国屈辱史的开端,这五个通商口岸的开放,可是给了英国人“正确”打开中国的方式啊!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图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图

这五个通商口岸分布在沿海地区,单从地理位置来说,这儿沿海不就是方便他们日本人上岸侵华吗?在从当时清政府的政治中心来看,这五个通商口岸距离京城较远,所以有利于英国人麻痹当权者,为给他们制造一种远离他们权力中心的假象,实则当时英国人的手可伸得不短啊,他的手正像树根的爪牙一样盘延在清政府的管辖领域。这俗话也说得好“天高皇帝远”,英国人选择开设的通商口岸距离权力中心越远越有利于他们进行那丧尽天良的勾当――向中国人出售鸦片。当时的英国可是日不落帝国,做什么事都是打着长远利益的算盘的。这五个通商口岸的开辟不止是给了他们交通的便利,谋划政治意图的便利。更加重要的是从此英国人有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高三党或许永远都不会忘记这句话,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开辟原料产地。

无论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高三党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这是中国屈辱近代史里的开端,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铭记那段中国人屈辱的岁月。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南京条约签订时间 南京条约割地”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