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众所周知,秦王不过是想要骗取和氏璧罢了,并不会真的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然而赵王迫于秦国强威,不得不派蔺相如出使秦国,那么蔺相如是如何智斗秦王,拿回和氏璧完好归赵的呢?完璧归赵秦王胸有成竹又略带得意洋洋地接见了蔺相如以后,蔺相如便将。

小知识: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蔺相如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蔺相如完璧归赵

时间:2016-03-12 11:07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完璧归赵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秦王不过是想要骗取和氏璧罢了,并不会真的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然而赵王迫于秦国强威,不得不派蔺相如出使秦国,那么蔺相如是如何智斗秦王,拿回和氏璧完好归赵的呢?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秦王胸有成竹又略带得意洋洋地接见了蔺相如以后,蔺相如便将带来的宝玉献上,秦王接过来后甚是欢喜,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看罢还传给身边的爱妃与群臣一一观赏,就如同在炫耀一件属于他自己的宝物,朝上议论纷纷,十分热闹,可秦王完全沉浸在看到宝玉的兴奋中,一言不提割城之事。

蔺相如见状,便也明白了秦王的意图,于是他便想了个主意从秦王手中拿回和氏璧。他上前一步,对秦王说:“大王,这玉虽然甚是美观,但也有一处小瑕疵,让我来指给您看。”秦王一听,立马紧张下来,马上把和氏璧拿回来递到蔺相如手中。蔺相如接过和氏璧后,捧在手中后退几步,靠在一根房柱上,对秦王说:大王千里迢迢派使者来表示愿意割城交换,赵王是信任秦王作为一国国主的威严,于是派我来此,可我来此已久大王却丝毫不提换城之事,如今大不了我与和氏璧一同碎于此处。”说罢便举起和氏璧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王见此,连连阻拦,马上拿出地图,假装指出要割让的十五座城池。蔺相如早已看穿秦王的虚假之心,于是要求秦王如若诚心,便斋戒五日后再举行交换仪式。

秦王心想,此玉已是囊中之物,便同意了,将蔺相如安置在旅馆中。谁知在此期间,蔺相如暗中叫随从乔装打扮后将和氏璧偷运回赵国,等到五日之后的交换仪式,和氏璧早已不在蔺相如手中。

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完璧归赵中,赵王在听闻秦王欲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以后,不知所措,他知道秦王并不会如此大方,可是迫于秦国之威,又不敢违抗,于是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众所周知的还有另一个典故渑池之会中,赵王出于恐惧于是带蔺相如出面,得以保全颜面与国家利益。那么这位如此惧怕秦王的赵惠文王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08年,也称为文王,嬴姓,名叫赵何,是东周战国年间赵国的君王,其父皇是赵武灵王,母亲则是极其受宠的王后吴娃。

其实赵惠文王并不是赵武灵王的长子,他是第二个儿子,还有个哥哥叫赵章。起初在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皇位传给次子赵何,自己成为主父,但是赵何登基后有一次朝见群臣,赵武灵王看到自己身材高大的大儿子向弟弟屈尊叩首,实在是心有不忍,觉得很愧疚,于是在公元前295年,将长子赵章封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期,手下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等贤能之人,文臣武将均十分出色,因此赵国的政治清明,军事实力强大。赵惠文王深谙用人之道,知人善任,具有一双识人慧眼,且用人不疑,例如蔺相如,正是赵王的贤明信任,成就了一代上卿。此外,赵惠文王,赏罚分明,奖惩必究,廉颇与蔺相如都是论功行赏,得以一步步加官晋升的。

战国后期,赵国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除了赵国有贤臣良将之外,也与赵惠文王自己的贤能与开明深有关系。

蔺相如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是个成语故事,该故事出自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中。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上卿蔺相如不辱使命的经历,而蔺相如通过这一事情,也成为赵国有功之臣,深受赵惠文王的重用。

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完璧归赵

蔺相如原为赵国宦官缪贤的门下客,因为阻止了缪贤去燕国一事,深受缪贤的重用。当时,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强大的秦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派来使者说秦王愿意用15座城邑交换和氏璧。赵国上下心知肚明,用城换和氏璧是个幌子,但是如果赵国不去赴约的话,就会显得本国理亏。于是,缪贤将门下蔺相如推荐给了赵惠文王,随后,赵惠文王接见了蔺相如,派遣蔺相如只身一人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便把和氏璧呈给秦王看,通过观察秦王的一言一行。蔺相如知道,秦王并没有交换的想法,于是急中生智将和氏璧拿了回来。蔺相如手持和氏璧,并拆穿了秦王的阴谋。而秦王为了和氏璧也不敢轻举妄动,此间,蔺相如提出了让秦王斋戒5天的想法,乘此期间,蔺相如乔装潜回赵国,将和氏璧完好无缺的还给了赵惠文王。

5天后,蔺相如再次申明了这场交易,但是秦王没有履约。蔺相如巧用机智化解了这场危机,自己也安然无事的回到了赵国。

蔺相如在面对强大的秦王时,依然不畏权贵所折腰,岿然不动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种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实为可贵。

完璧归赵的璧是什么意思

“完璧归赵”中的璧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极其珍贵的美玉,被认为是未经雕琢的无价之物,也称作荆玉、和璞,是世间难得的珍宝。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是指赵王得到了一块本属于楚国的镇国之宝,被秦王看上后,赵臣蔺相如如何出使秦国又将玉完好带回赵国的故事。

和氏璧

和氏璧

历史上的和氏璧早已经失传了,因此真正的和氏璧什么样子当下已无法再现,仅依靠有限的相关记载描述来看,由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玉玺,我们可以得知和氏璧与其它玉佩有所不同,至少有10厘米厚,且并不是古人常戴的环形圆玉。但由于秦始皇的这块玉玺也在唐朝之后失传,因此和氏璧究竟何样,也难以考证。

和氏璧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与新序之类的记载中,没有过大的出入。据悉,春秋战国年间,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国宝,而和氏璧就是楚国国宝。最初,楚国有一个名为卞和的玉匠得到一块极其难得的璞玉,便捧着要将之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细细查看,玉工看来看去,却说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被戏弄了,便下令砍了卞和的右脚。后来武王继位,卞和又拿此玉去进谏,结果武王又认为此玉是石头砍去了他的左脚。接着文王即位,卞和手捧璞玉痛哭,眼中流出血来,文王听闻后,问他为何哭,卞和说:“我哭不是因为失去双脚,而是诚心进献宝玉却被当做欺君的石头。”文王听后,命人将其剖开,璞石之中果真是稀世奇玉。

正是这样一块稀玉,在历史上几经流转,留下许多典故,成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谜。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蔺相如完璧归赵”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