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哪里人 关于郑成功的电影有哪些
郑成功哪里人
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今天的人们没有必要为尊者讳,这也是历史最有趣的地方,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早年曾是威震中日之间的大海盗,郑成功母亲后来是作为明朝人被清军杀害的,而且即使是父亲郑芝龙投降满清后,他也立即和郑芝龙断绝父子关系,表示要效忠明朝,要反清复明,在大陆组织了多次抗击清朝军队的战争,这就是民族大节所在,后来他更是率领舰船出海驱除荷兰人,收复宝岛台湾,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这是无可争辩的。
郑成功家乡今日面貌
至于讨论郑成功是哪里人主要是因为郑成功的家乡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郑成功是福建南安石井人,这是目前公认的说法,因为那里至今仍生活着不少的郑氏后人,在这些人中保留了很多郑氏族谱,这是目前研究郑成功最重要的史料。另一种说法是石井只是郑成功的祖籍,实际上郑成功的家乡应该是福建厦门,因为在他七岁被父亲接回中国后,就一直在厦门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一直到成年都没有离开过。郑成功一生的主要活动例如归顺南明朝廷,组织民兵抗清等一系列活动都发生在厦门,厦门至今仍保留有众多郑成功练兵的遗迹,更加令史学界感兴趣的是郑氏后人竟然说郑成功是在厦门将清顺治帝击毙的,所以现在史学界研究研究郑成功主要就是围绕他在厦门的活动进行的。
郑成功出生地
众多周知,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号称“国姓爷”,这段历史大家都很清楚。郑成功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明朝末年,少年时曾跟随归顺当时偏安福建的南明小朝廷的父亲郑芝龙觐见南明唐王隆武帝,很受皇帝器重,赐姓朱,名成功,自此“国姓爷”的名号便传开了。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郑成功其实是在日本出生的,是个中日混血儿,这段传奇经历还要从他的父亲郑芝龙说起。

郑成功画像
郑芝龙年轻时为了生计在澳门为舅舅黄某做事,经常来往于南洋一带。有一次他乘坐一艘荷兰人的商船到日本平户贸易。不料到达日本后遇到台风,便滞留下来。这期间他寄居在当地的田川小姐家中,一边清理货物,一边等待风向转变。这期间他与年长他两岁的田川小姐朝夕相处,两个年轻人很快便坠入爱河。田川小姐在海边的一块大石头边生下了儿子,这便是后来的郑成功。不过就在郑成功满月之时,郑芝龙匆匆回国,此后成为闻名东南亚的海盗巨寇,常常神出鬼没,行踪不定。郑成功便一直寄养在日本平川的外婆家,直到郑芝龙归顺南明,生活才安定下来,才将郑成功接回福建老家,接受正统的儒家传统教育,这时候郑成功已经七岁了。
后来郑芝龙又把田川氏接到福建,并在族谱上将田川氏改为翁氏,正式成为郑氏家族的一员。郑成功长大后一心反清复明,与清军几次殊死搏斗,极大的阻碍了清军南下的步伐,清军对郑成功恨之入骨,在攻克福建厦门后,丧心病狂的清军将郑成功的母亲凌辱致死,至此郑成功与清军结下血海深仇,他以厦门金门为基地,抗击清军。兵败后,退居台湾,与清朝化海峡而治。
如今,一些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利用郑成功出生在日本,生母是日本人这一事实大肆宣传,说什么郑成功是日本人,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的台湾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甚至以此为依据在国际法庭上请求什么仲裁。这一荒谬的说法遭到全体中华子孙的一致反对。
首先郑成功是个坚定的反清复明者,他年轻时归顺南明小朝廷,并被南明皇帝赐姓朱,封为“国姓爷”,并且率领军队与清军作战,就是不甘心做清朝的臣民,就是认为自己是大明汉族子孙,而不是什么日本人。郑成功从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忠君爱国,不事二主,这就决定他不可能承认自己是异族人,而自可能是大明臣子。
郑成功的生母田川氏被郑芝龙接回福建老家,并被郑氏族人接纳,在族谱上改为翁氏,这就说明郑氏族人接纳田川小姐是中国人,才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将她的名字写入族谱,并且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女子出嫁后从夫居,田川氏便是福建妻子,自然也就是中国人,所以郑成功是地道的中国人。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按照明朝的官职建立了平南王府,子孙也是按明朝汉族习俗不断发,穿汉服,并按照明代制度在台湾推行改革。后来清朝在与郑经谈判时,郑经提出的条件最关键的一条便是“不断发、不易服”,后来谈判破裂后,郑经提出划海峡而治,从中国脱离出去,像朝鲜越南等清朝藩属国那样向清朝纳贡,遭到康熙帝的断然拒绝,这说明康熙帝一直将台湾视为中国的固有领土,所以现在有人说郑成功是日本人,台湾是日本领土,当然是别有用心的歪理,是不足为信的。
郑成功史迹
郑成功作为鼎鼎大名的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敬仰,因此在海峡两岸都留下了关于郑成功的大量史迹,同时老百姓为了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又为他兴建了多处纪念馆和祠堂,所以现在能看到的关于郑成功的史迹是比较多的。
石井郑成功纪念馆
在郑成功的家乡福建南安石井镇,分布着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陵园等大量文物,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清康熙皇帝手书的挽联,见证了郑成功与康熙皇帝这一对老冤家的恩恩怨怨,历史有时候真是爱作弄人,没想到在郑成功死后,他一辈子的千秋功过竟是由他的死对头来书写的,岂不令人感慨。此外景区内的郑成功纪念馆收集了海内外学者和郑成功后人捐献的两百余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记录了这位悲情的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供后人凭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陵园,这是郑成功儿子郑经在投降清朝后经过康熙皇帝允许,将父亲郑成功遗骨迁葬回家乡,完成了英雄叶落归根归葬家乡的遗愿,同时也见证了那一段历史的风云变幻,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基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群众来此参观瞻仰,表达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郑成功作为著名的民族英雄,收到海内外爱国人士的共同推崇。郑成功的出生地日本平户,至今还保留着他出生时的“儿诞石”遗迹;厦门鼓浪屿的著名景点日光岩相传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安营扎寨的地方;郑成功曾经将被施琅等人挖出的八具先人遗骨安葬在厦门,后被郑经迁葬台湾金门,这里至今还保留着郑经亲自手书的先人墓志铭,成为研究郑成功家族的重要史料。
郑氏家族经营台湾府多年,尤其是台南市,这里至今完整保留着台南府城,里面有延平郡王祠、赤崁楼、安平古堡、郑氏家庙等古迹。另外在台湾的鹿耳门、北汕尾、禾寮港等地,都留下他战斗的身影。在台南,人们以以郑成功为荣,不但火车站前有他的铜像,还有学校、道路以“成功”命名,而且每年郑成功开台纪念日,政府都会在延平郡王祠举办祭典,表达对这位开台功臣的纪念,教导后人永远不要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
郑成功电影
作为一个标准的80后,在印象中,我对郑成功的荧幕印象是极其模糊的,并非是我不看电视,相反80后是端着饭碗追着电视长大的一代。

英雄郑成功剧照
若真要仔细考量,唯独《英雄郑成功》有那么一丝印象了,这部电影吴子牛导演的,当时算是比较轰动的。
《英雄郑成功》在短短90分钟时间里给我们展现郑成功从小小稚子长成民族英雄的经历。当然也有电影中必不可少的爱情元素,郑成功和薛良两人的有缘无份,在错误时间遇到对的人的那抹无可奈何,薛良最终牺牲,促使郑成功的终身遗憾。
整个电影分为四个部分:
开头部分:是郑成功儿时的时光,从分割两地到一家团聚,这一部分是整部电影中最温馨的。
第二部分:政治形势转变,父子代表的阶层发生对立,母亲不愿受辱剖腹而亡。父亲看到后期明朝的腐败,愿意顺应潮流归顺于明朝,但郑成功却一直保留着忠君爱国的意志不愿意归顺。
第三部分:随着郑成功年龄的增大,以及清朝的实力日益强壮,明朝政府的覆灭,郑成功反清包袱无法施展,在福建的日常中却发现荷兰人欺压我国内百姓,许多同胞不断被迫害,小则个人被杀,大则家破人亡,故最终决定要出兵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结局部分:讲述了郑成功如何费尽心血收复台湾的汗血经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