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潘汉年简历潘汉年简历相当的传奇和精彩。在他成为一位特工,专门负责共产党的情报之后,他的人生注定会不平凡。而这样身份的人,一边给组织提供最有用的情报,一边也是最容易被怀疑叛变的对象。潘汉年照片潘汉年简历中,他是一个家庭普通的孩子,祖籍宜兴。父亲曾经多次。

小知识: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时间:2016-03-12 11:52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潘汉年简历

潘汉年简历相当的传奇和精彩。在他成为一位特工,专门负责共产党的情报之后,他的人生注定会不平凡。而这样身份的人,一边给组织提供最有用的情报,一边也是最容易被怀疑叛变的对象。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潘汉年照片

潘汉年简历中,他是一个家庭普通的孩子,祖籍宜兴。父亲曾经多次被选为宜兴县议员,但他依然喜欢在乡里教书,教育子女。而潘汉年自小就聪明,中学因为成绩优异在城里读书。而当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潘汉年心中早就怀着深深地爱国情怀。在学生时代,他爱好文学戏剧,在表演的时候,他也偏向于表演贫苦大众。而在离校之后,潘汉年就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一介书生想要为国效力,不能去前线打仗,那么就用手里的笔杆子。在潘汉年简历中,他做过不少杂志报刊的编辑。其中他还被郭沫若请去,为《革命军日报》撰稿,而这一事件也是他接近党的一件大事。潘汉年是在1925年加入共产党。

在1931年春,潘汉年被党组织任命为“特科”的领导人,真正开始自己的特工生涯,为组织获取情报和负责保卫工作。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潘汉年出色的个人能力,无论在那个时期,情报对于党组织来说都时最重要的。在潘汉年后面的工作生涯中,因为他丰富的地下活动经验,组织多次对他委派重任。在潘汉年简历中这段生涯也是最精彩的:深入日特,汪伪内部。

而潘汉年出色的特工能力,也是他最后被冤枉成“内奸”的有力证据。潘汉年的冤案最终依然得到了平反。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占据了他的大半生。这些辉煌的战绩在人生上成就了他,同时也在他人生的最后一阶段毁灭了他。最令人唏嘘的是,在潘汉年是带着冤案病逝的,虽然最终他的冤案被平反了。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潘汉年照片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中精彩的事件很多,但是最值得说的是两件:渗入日特和打入汪伪。

先来说说这第一件事:渗入日特。潘汉年的手下有个人物叫袁殊,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潘汉年也是袁殊的入党介绍人。当时党组织的任务是获取日军的情报,潘汉年指挥袁殊在社会上一步步褪去“左”的色彩,成为一个灰色人物。然后去接近岩井,因为袁殊一口流利的日语,再加上投其所好,很快取得岩井的信任。然后,袁殊再自然的将潘汉年以假身份介绍给了岩井。很快两人取得岩井信任,打入日特的内部。在这后,潘汉年利用岩井的资金和权力不断给组织提供情报,同时让组织的人安全撤离香港。这绝对是一次精彩的特工行动。

再来是第二件事:打入汪伪。在香港沦陷之后,上海的形势相当严峻,中共的情报网随时都有可能被日伪特务侦破,在这个时候潘汉年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就带上袁殊,跟汪精卫周佛海等汉奸会面,以此将自己的人安插在对方内部,获取重要的情报。最终成功解决这次危机。

但是因为这次行动没有及时向党组织说明报告,最终也成了指证潘汉年内奸的有力证据之一。而潘汉年的情报生涯也结束在冤案开始的那一刻。

潘汉年事件

新中国成立前,潘汉年因为擅长谈判沟通又促成了国共合作,逐渐在共产党内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成了上海常务副市长。潘汉年事件是解放前潘汉年曾经和日伪头子见面的事情而引发的。这个事件本身是在当时国内局势动荡,潘汉年展开革命工作的情况下发生的,然而在解放后,这个事件造成潘汉年悲惨结局。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潘汉年照片

1943年,潘汉年负责解放军情报局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需要和日伪特务机构接触,并且意外的被胁迫和日伪头子见面。潘汉年和日伪机构接触的事情情报部门是知情的,后来由于有人提出质疑,这个事情的报告还得到刘少奇等的证明。可是,这个事情还是成为了潘汉年悲剧的祸根。1955年全国代表会议召开,毛泽东肯定和号召那些和高,饶事件有牵连的人主动交代。潘汉年考虑到饶漱石就对他接触日伪事件有所质疑,现在饶漱石被捕担心因为这件事牵连到潘汉年身上,潘汉年开始考虑向中央坦白。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最终在4月1日递交了和日伪接触的事件报告。第二天毛泽东看到了这份报告,认为潘汉年不能在任用,下达了逮捕的命令。第三天,潘汉年被公安部秘密带走。这正是悲剧的开始。

潘汉年被捕后,被判了十五年的徒刑,之后被文革小组突击审讯多次,遭受折磨,最后又被定为无期徒刑。1977年,潘汉年事件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潘汉年因为体弱多病,在同年4月份去世。

潘汉年是怎么死的

1970年文革专案组建议判潘汉年无期徒刑得到批准,1975年潘汉年专组维持之前的判决,同时决定把潘汉年夫妇湖南劳改农场,茶陵茶场。于是潘汉年夫妇前往茶场生活,并且度过了他们最后的人生岁月。潘汉年是怎么死的,从本质上来说是冤死的。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潘汉年照片

1976年冬天,潘汉年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牢狱折磨,使得肝功能恶化。他们夫妻俩生活在简陋的小平房,使得潘汉年患病使得手脚麻木,肢体浮肿,生活自理困难。第二年春天,潘汉年身体继续恶化,严重到卧床不起的地步。经过上级批准,他被送到长沙医院治疗。离别的时候,他对宽慰妻子,他一定会健康回来。然而到了医院经过诊治,医生发现潘汉年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患上了许多疾病,无法挽回生命了。4月14日,妻子来看望他,潘汉年还是很乐观的安慰妻子。可是晚上七点,他就离开了人世。潘汉年死的时候用的是萧叔安的名字登记入院的。他死后也以这个名字立下墓碑。潘汉年是怎么死的,他是饱受折磨最后病死的。

潘汉年是怎么死的,他的主动坦白导致被判刑,最后在文革中被折磨,几十年的牢狱生涯,艰苦的条件,最终导致他身体状况非常糟糕,病死在医院。他死后,妻子曾要求验尸发现体内器官早已经损毁严重,惨不忍睹。他死后五年,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历史最后还给了他公正。

潘汉年案审判亲历

1955年潘汉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主动坦白了自己过去的违纪行为,因为在主持党的情报工作中失误会见了汪精卫,事后引起了恶劣影响,没有及时向党交代。潘汉年的交代报告呈给毛主席看过后,就被秘密抓捕了。直到1963年才真正进行庭审。潘汉年案审判亲历有什么具体经过呢?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潘汉年雕像

庭审之前,总理要求进行法庭录音。事实上除了审判日本战犯的时候军事法庭上有录音外,其他庭审都没有出现过录音要求。这次潘汉年庭审进行现场录音,说明潘汉年案件的特殊性。旁听的人员职务都非常高,庭审在一个礼堂进行,窗户都被封死,在这个特殊的法庭进行了一次秘密庭审。1963年,经历几年关押的潘汉年依然神智清楚,态度从容,对于发生的事件回答清楚。审讯过程很快,当时没有律师辩护制度,潘汉年也没有其他人作证,他自己对于指控他的罪行都认了下来。整个过程很平静。虽然当庭宣布另行宣判判决结果,但其实审批书和判决都早已定好,庭审只是走一个法律程序。潘汉年案审判亲历,对于庭长彭树华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周总理亲自审核了判决书,每一字句都看过,而且还修改了其中的一个字。可以看出,周总理对这个案子很重视,心情也很沉重。潘汉年案的审判亲历者,作为法庭庭长在1982年撤销潘汉年当年的判决书,宣布潘汉年无罪。潘汉年死后五年,冤情得到了平反。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潘汉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大案件,也是一个冤案。最终在1982年得到了平反。在事发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由于律法绝对服从党的特点,决定了潘汉年冤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既然是冤案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有哪些呢?

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

潘汉年照片

被指定为审判潘汉年的审判长彭树华,在阅完潘汉年的卷宗后,自己也发现了几个疑点。当时潘汉年被抓,公安部给拟定的罪名有三个。一是1936年,潘汉年投降国民党,二是抗战期间投靠日本特务机关和私下会见汪精卫,三是在上海解放后给庇护反革命分子,并且提供情报给台湾,导致了上海大轰炸事件。对于第一点,潘汉年解释没有投降,是当时奉组织命令和国民党接触一起组织抗日。至于上海发生的轰炸案件,其实用常识就可以知道,潘汉年根本不需要提供情报,因为轰炸发生的发电厂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地方。潘汉年承认会见汪精卫是自己违反纪律,没有及时向组织汇报。但是在后来,公安部的领导提审的时候,潘汉年都认罪了。这个地方不禁让人疑惑。后来才发觉是上面给潘汉年做思想工作,只要他认罪,判刑后还给他人身自由。这也是潘汉年为什么在庭审中全部认罪的原因。

潘汉年被抓后,与他有关联的许多人写的证词里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指出潘汉年的罪行,这也是一个疑点。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集中表现为没有实质证据证明他的罪行,并且也没有证人旁证,而潘汉年最后却全部认罪。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潘汉年的情报生涯 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