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陈庆之与沈庆之陈霸先韦孝宽的关系
陈庆之传
谈到南朝历史,有一个人物是我们必须说起的,那就是陈庆之。陈庆之是南朝时期梁国的著名将领,根据史书记载他大约出生在公元484年,他的字叫子云。陈庆之虽然官职做到了武威将军,但他却不是出身贵族家庭,这点我们在梁武帝的一次诏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诏书这样写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正因为他的出身,所以在他入伍后的很多年里得不到重用,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很看重门第出身的。直到他41岁的时候才真正的掌握兵权。

陈庆之画像
前面我们说到陈庆之出身贫寒,但最后却做到高官,那么是因为他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吗?其实不然,陈庆之非但武功不高,而且身体还很弱小,据说他连普通的弓都拉不开。那么他又是靠什么得到非凡的成就呢?或许很多人想到了,那就是谋略和胆识。陈庆之虽然算是个文将,但他善于谋划,治军也很有方法,在军中威望是非常高的,所以士卒都愿意跟着他打仗。
陈庆之初次领军就在涡阳之战中,以少胜多,之后只带领七千军队进行北伐,当陈庆之攻打到北魏都城洛阳的时候,陈庆之又以自己的七千人马,战胜了睢阳守将丘大千的7万大军。之后陈庆之又多次打败了北伐路上的许多大军。在整个北伐过程中,陈庆之只有这七千人马,前后作战几十次,也攻下了好几十座城池,因为他和他这7000人全部穿白袍,所以被称为白袍军。此后,各地守军只要听到陈庆之的大名就闻风丧胆了,一时间陈庆之的部队所向无敌。
陈庆之不但在进攻方面具有卓越才能,在防守上也是非常在行的。在他南归之后,防守东南,也是立下了很大功劳。不仅当时人们对陈庆之的评价很高,后代军事将领也把他作为楷模,一生效法。
沈庆之 陈庆之
沈庆之是南朝宋的一位著名的将领。沈庆之生于公元386年,卒于公元465年,出生在浙江德清。沈庆之小时候酷爱武术,并且有着长远的志向。公元399年,沈庆之十四岁,当时孙恩率领农民军起义,沈庆之便加入到其中。

沈庆之画像
凭借自己骁勇善战,沈庆之在军队中很快地就出了名。随后,朝廷派遣士兵平息了孙恩起义,沈庆之被遣散回到了家乡。沈庆之回家后,发现很多青壮力都外出谋生,沈庆之不为所动依然在田间劳作养家糊口。转眼间,沈庆之已三十岁了,仍未有作为。随后,沈庆之到襄阳探亲,被将军赵伦之发现,赵伦之提拔沈庆之为中兵参军。后来,沈庆之先后参加两次北伐战争,凭借自己的勇猛,立下了赫赫战功。随后,鲁爽等人叛变,朝廷派沈庆之前去讨伐。沈庆之成功平反后,朝廷先后封任沈庆之为建威将军、征虏将军等职位。在沈庆之八十岁的时候,因忠心谏言惹怒了前废帝,最后被赐死。
陈庆之是南梁朝廷的一位著名将领。陈庆之生于公元484年,卒于公元539年,是江苏宜兴人。陈庆之和梁武帝萧衍的关系很好,陈庆之小时候便跟随萧衍左右。萧衍酷爱下棋,经常和朋友通宵达旦的下棋。朋友知道萧衍这一行径后,都不敢与他下棋。陈庆之知道后,经常陪萧衍下棋,陈庆之因此深得萧衍的重视。萧衍登基为皇帝后,任命陈庆之为主书。陈庆之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上前线杀敌,但是陈庆之足智多谋,是位赫赫有名的儒家,深得士兵的爱戴。
沈庆之和陈庆之是南北朝两位著名的将士,因为名字中都带有“庆之”二字,世人常常以为两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上,两人生活的年代不同,自然也没有交集。相同的是,两人在军事作战方面都很擅长,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深得百姓地推崇。
陈庆之 陈霸先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著名将军,他的字是子云,据考证他的出生地在今天江苏宜兴。他跟随萧衍做随从的时候,萧衍还只是刺史,起初他只做的是一些参谋之类的官职,直到他四十岁的时候才独自带领军队打仗。陈庆之虽然是有名的武将,但他的武功却是很平常的,连普通军士用的弓,他都拉不开,更不用说骑马射箭了。但他足智多谋,善于谋划,而且治军有方,所以才能带领只有七千人的白袍军多次打败上万乃至几十万的军队。

陈霸先画像
陈庆之一生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帮助梁武帝建立了梁朝,也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当然最出名的就是他曾以7000兵力打败10万大军,攻取了北魏都城洛阳。他也被人民称为南朝第一战神。
当然说到南北朝,说到陈庆之,我们不免回想起另一个姓陈的著名人物,那就是陈霸先。陈霸先是南朝陈的的第一位皇帝,字兴国。上面我们不是说到了陈庆之和南朝梁吗,陈霸先正是废了南梁敬帝,才当上皇帝建立陈朝的。陈霸先和陈庆之一样,也是出身比较低微,他年幼的时候一边打渔维持生计一边读兵书练习武艺。相传他兴趣爱好非常广泛,而且为人大度,志向远大不拘泥于小事。
起初陈霸先是在萧映手下干事的,收到赏识后,让他担任了广州刺史。后来他又因为多次在平定叛乱时立下战功,官职步步高升,最后他平定侯景叛乱,大败王僧辩,废掉梁敬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陈。陈霸先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多次用兵稳固了国家政权,保障了百姓的生活,总之,陈霸先算的上一位非常贤明的君主。同时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广州崛起的皇帝。
韦孝宽和陈庆之
韦孝宽和陈庆之都是南北朝数一数二的名将,前者属于西魏、北周,后周属于南梁。两人都因为赫赫的战功而留名青史,后世评价都很高,有人称他们一个是最坚固的盾,一个是最锋利的矛。

陈庆之画像
韦孝宽一生南征北战,打过许多胜仗,其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玉璧守城战。东魏高欢带大军入侵,韦孝宽被迫守城。之后他一一破尽对方的计谋,以少胜多坚守了50天,最后使得高欢旧疾复发只能撤军,而东魏军队也战死了七万多士兵。
陈庆之身体文弱,但智谋过人,其中最辉煌的战绩就是攻打北魏之战。当时北魏内乱,元颢投降南梁,请出兵助他称帝,陈庆之被派去护送他回去,随行只带了7000个士兵。之后,陈庆之攻打北魏,还是只有七千人。他一路上大大小小战役不断,面对的也都是几十万的魏军,但是他每战必胜。最后统计,陈庆之在一百四十天里,共四十七战,攻下三十二城,一路杀进了北魏都城洛阳。据说最厉害的一次,他以三千人战胜了魏军三十万人。
从各自的战绩来看,韦孝宽和陈庆之不管是当时的南北朝还是在中国整个军事史上都可以在名将里排的上号。不过必须说明的是,韦孝宽的战绩没有人质疑,但陈庆之的“战神”之名却常常遭人反对,他被认定为是一个虚假夸张的名将。分析出来的理由有许多,比如敌军的数量被夸大,比如是乘虚而入等。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