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生平介绍 杜甫三别是指哪三部作品
杜甫生平
杜甫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杜甫
中文名杜甫
别名杜少陵,杜工部
国籍/朝代唐朝
职业诗人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712年
逝世日期公元770年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创作现实主义诗歌,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家庭成员杜审言,杜闲,杜宗文,杜宗武杜甫作为我国唐代年间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一生坎坷,虽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经历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社会动荡,政权不稳,他一心报国却没有门路,心系百姓却流离战乱,中年仕途不顺,老年病无所依,留下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的诗文,感动了世世代代后人。

杜甫 画像
杜甫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错,家境优越富足,家族文化气息浓厚,自小就在文学诗歌方面深有天赋,且为人勤奋创作,据悉他私底下的习作能足足装满一麻袋。杜甫早年间也如李白般纵情四海,十几二十岁时到处游历,也是在此期间与李白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杜甫对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两人分离后,杜甫也还是常常在诗文中提及这位年长的大诗人。
此后,杜甫在官场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终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当时由于宰相李林甫排斥贤士,因此杜甫无论参加科考或者转投权贵之门均无果,后来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职。他的小儿子也在那个时候饿死了,后被授予一个无用小职,国家爆发战争,杜甫也就四处漂泊,躲避战乱,在友人们在帮助下,暂居于成都草堂。
此后严武的职位调动,杜甫一家也随之流离,最终严武去世后,杜甫也就没了依靠,生活得很艰辛。大历三年,由于倍思乡,杜甫踏上归乡的渡船,可惜生活艰险,社会动荡,最后病死在一条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三别
?“三别三吏”是杜甫的经典诗作,其创作背景是杜甫因受朝廷新贵和旧臣的斗争影响被唐肃宗外调至华州,于是杜甫在前去赴命的间隙回旧居探望,遂在路途中见到深受官吏剥削的百姓正在忍受痛苦,遂作这组诗歌,那么接下来进来看看“三别”的赏析吧。

杜甫雕像
“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三首诗歌,其中表现了百姓生活疾苦的现状和对他们的同情。
《新婚别》所写的是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的次日便要分别,丈夫前去前线打战,新妇的赠别劝勉之词,塑造了一个国难当头,国事为重的情况下,要承受命运之苦的坚毅妇女形象,也揭示了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悲痛。
《无家别》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征去当兵的男子,前去前线家中却无人能告别,孤身一人的萧条之况。在这战乱之下,描绘着自己前去当兵的前后情形,感伤这战乱中渐少的村庄,也感伤可怜的老母未能好好下葬,在这世上终变得无家可归,体现了受战乱困扰的一派荒凉之感,也表现诗人对遭受战争之苦人民的同情。
《垂老别》全篇诗由一位老翁来自诉自叹,也如自我安慰一样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在这兵荒马乱之下,生离便是死别,无限的伤感哭诉不完,诗人塑造的是一个爱国又豁达的老翁形象,难舍难分终得离开,其中蕴含着丰厚深长的意境,令人撕心裂肺。此诗真实的重现战乱之下人民所受的无穷灾难和悲伤。
关于杜甫的古诗
杜甫生平作诗一千五百多首,是唐代诗人中流传下来的诗最多的,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其中年所作诗歌风格大多沉郁忧虑,心系国民,且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因此他的诗被称作“诗史”。其中尤为著名的是他的三吏三别,流传甚广,意味深长。

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六首诗作,其中三吏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而三别则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以及《垂老别》,在这几部作品中,杜甫深刻地表达出了民生疾苦以及自己身处乱世中漂离游荡的孤寂,流露了诗人对于在战乱中饱受摧残的人民百姓的同情与痛心。
其中《新安吏》前半篇讲述的是部队抓兵以及亲人分别的悲情场面,而后半篇则大转笔锋开始对人民进行劝导,表达了诗人渴望结束战争回归和平的心愿。《石壕吏》写出了官兵趁着半夜到村中强行抓人参军,甚至连年老的妇人都不放过,揭露了兵役制度以及官兵差吏的残暴,表达了对于战乱中的人民疾苦的同情。而《潼关吏》则是借潼关之险表达对于桃林战败的痛惜,并希望将士们能依靠天险保卫长安。
然而《新婚别》讲述的是一对夫妻在新婚之时离别的场面,刻画了深明大义的妻子形象;《无家别》叙述了一个兵败还乡结果无家可归、最终再次复征的军人形象,反映了战争灾区的荒凉;而《垂老别》则是一堆暮年老翁因征兵与老伴离别的场面,反映了战争的无情以及统治者的残忍。
这“三吏三别”系列组诗将杜甫的爱国衷诚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颗渴望和平以及关怀百姓的心,直至如今还深深地感染着后人。
杜甫的故事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杰出的大诗人,被后世称作诗圣,在大多数人小的时候就早早地接触并背诵了他的诗歌,上学以后更是在语文课本中频频出现,那么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历史大家,在他的一生中有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杜甫 丽人行
杜甫出生在一个名门士家,他小的时候十分调皮捣蛋,很是贪玩,每当院子里枣树成熟的时候,他一天要上上下下爬个无数回。据悉,杜甫小的时候到了五六岁的年纪,还是没能好好记住一首诗,他的祖父非常非常生气,于是对他严加管教,终于使他改掉了顽皮的坏毛病,加上杜甫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七岁的时候就能够独立作完一首诗了。后来杜甫发奋苦读,为了自己能够写出好诗歌,他私下里的习作能装满一整个麻袋。杜甫成名以后,也在自己的诗中表达过对于文学创作的体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他的心得。
由于杜甫生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安史之乱的爆发促使了当时的盛唐极速走向崩覆。杜甫对于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思百姓疾苦的做法极度愤恨与不满,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唐诗三百首中的名作《丽人行》。这首七言长诗大胆地讽刺了皇家奢侈无度的生活并深入地揭露了其丑恶的面貌,使之成为了史诗一般的佳作,流传千古。然而炙手可热一词也是源自于那首诗,表明权势极盛,气焰很足。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