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怎么读 姜夔的诗词作品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姜夔怎么读想必大家都知道南宋有位著名词人叫做姜夔的,然而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也知道发音和大概印象,而并不会写出这个“夔”字;当然还有另外一派人,见过“姜夔”二字,只知道这是一个人名,叫江什么,或者胡乱给个发音。那么,这个字究竟读作什么呢?这里先卖一个关。

小知识:姜夔怎么读 姜夔的诗词作品

姜夔怎么读 姜夔的诗词作品

时间:2016-03-12 12:58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姜夔怎么读

想必大家都知道南宋有位著名词人叫做姜夔的,然而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也知道发音和大概印象,而并不会写出这个“夔”字;当然还有另外一派人,见过“姜夔”二字,只知道这是一个人名,叫江什么,或者胡乱给个发音。那么,这个字究竟读作什么呢?这里先卖一个关子,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个字的笔画。

姜夔 画像

姜夔 画像

姜夔,“姜”字自然就是姓氏,无需过多解释。那么这个纠结的“夔”字,笔画数多达21笔,涉及笔画里面的点、撇、横、竖、横折、提、竖弯钩、捺等多笔,实在是一个难写的字。还是先不来研究这些横竖弯钩的笔画,咱们先来研究一下这个字在字典里面它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夔”字作为名词,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指上古时期的一种传说中的怪物,大概是在商周时期,是一种只有一条腿的怪物。另外就是用作地名,在今天四川省奉节县有个叫做夔州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最后揭晓一下这个“夔”字的正确读法,读作(kuí),所以说我们经常听到的南宋文学词人姜夔就是我们在文字里面书本里面看到可能不会发音的(jiāng kuí )。不过,还好姜夔活在古代,古人们取名字都喜欢找一些罕见的字词,如果放在如今,那孩子长大了还不得跟父母长辈急,怎么给取了这么个名,笔画太多而一般人看到都不会发音,估计上学期间老师要么不敢点这个学生的名字,要么认识的天天叫这个学生回答问题。

暗香姜夔

词人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没有一句不是在讲梅花的,但同时也在假借梅花来喻人。开头先写往日豪情,用梅花、月光将往昔与今日勾连在一起,再次拾起当年与玉人一同于月下赏梅、摘梅的回忆。接着又瞬间从如今切换到之前,深切地追忆赏梅场景,最后一句又以当下结尾,为梅的凋谢而伤感,隐喻了对故人何日再重逢的忧思。

暗香 姜夔

暗香姜夔

词人创作这首诗时为1191年冬天,当时姜夔冒雪前往石湖探访范大成,并留在石湖呆了整整一个多月,写了暗香与疏影两首词以咏梅,令人心驰神往、眼前一亮,一方面表达了忧国情怀,同时也隐喻了自己境遇的不幸。

通读这首暗香,仿佛进入了洋溢着笛声的梅花中,词人清冷幽深的境象正出现在眼前。纵观全词,能感受到姜夔恬静怡然的心情,时而深思,时而神伤,时而又柔情似水,不禁引人遐想,韵味无穷。首句中一个“算”字,传递了一种凝思旧事的状态,从根本而言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回忆之情。

词人在回忆中穿插场景的描写,一个“唤”字使静止的画面瞬间鲜活灵动了起来,甚有情趣,内心的热烈情思自然不言而喻。此后的描述,将往日的甜蜜与今日的思念相勾连,各脉意蕴似断似连,是极具笔力的篇目。而下句渐喻初老的伤感,不仅表达了对旧日恋人的思念,也流露了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悲凉。

整首词不断地在往昔与今日之间切换回转,结构灵逸独特,意境幽深雅致。

浣溪沙姜夔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是姜夔的一首爱情词,上阕通过描写女性的容貌从而写出了她的心声,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古代女性执着的情感特点,认定了一个人便情深意重。而下阕中则从风中杨柳讲到了鸳鸯,一字一句无不体现出古代文人温文尔雅的特征。言语直白,没有过分修饰,读起来简洁明了却情义俱现。

浣溪沙古诗配画

浣溪沙古诗配画

该词大意为:女子在头上插上燕钗,将头发盘成云髻,晚间时分装扮自己却没有半点愉悦之情,满心都想要用衣带把他那即将离去的船只缠住,分别的苦楚愁思猛然间再一次涌入心头。河的岸边有杨柳在寒风中尽情飘曳飞舞,而河中的鸳鸯却在劲风中难以安眠。有的事情不要久久地萦绕在心头相牵绊。

这首词写于1191年,表达的是一位女子与情人惜惜相别的场面与心境。作者写这首词时正是他离开合肥之际,此次一别也许今生都不复相见了,与当地女子最后一面,在那年之后,就成了生死别离。至此以后,姜夔就陷入了情思的“千千结”中,这是作者一生的肠断史,并由此衍生出南宋词中的精彩绝伦的“白石怀人系列词”。

姜夔的这首情词,上片主要写了留居的人对于将要离开的恋人之间的依依不舍,先刻画其神态、思虑,接着再直接点出离别,而下片则是写主人公的内心慰解,两句相衬,一句揭示真意。

疏影姜夔

《疏影·苔枝缀玉》是暗香的姐妹篇,均出自词人姜夔之首,用以赞咏梅的的高洁、幽静,并托物喻人,以此来表达自己不幸的生活境遇。词人先勾勒出梅花不同凡响的形象,又表现了它孤芳自赏的傲丽与情怀。此外,姜夔还插入了多个典故,将主人公的思想与梅花的品质相结合,极具悲情意味,境界凄凉。

疏影 姜夔

疏影 姜夔

上片中,姜夔写到了王昭君远嫁塞外的典故,并将之神化,将昭君因思念故国却不能得返的忧魂与梅的孤幽之魂联系在一起,通过赞颂昭君绝代芳华却又孤死异地的悲剧来指代梅花饱含幽香却已为时尚晚的情况,愁思极深。而下片中,姜夔则插入了寿阳公主和陈阿娇的事迹,饱含怜香惜玉之情,并通过悠悠笛声加剧了惆怅的思虑。

整首诗言词用量虽多,但是融合甚妙,有如行云流水一般,虚实结合,变幻莫测,畅顺自如。姜夔在整篇词中用了很多虚词,迂回婉转,动荡摇曳,一度被称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绝唱。

姜夔的这首咏梅词,被称为是“自立新意”之作,主要是由于他完全突破了先人的传统手法,没有单从平面上去临摹和刻画,而是深入事物本身,创造了多层次、线条的立体境界,深有艺术感,以及人性化。作者虚实结合,借用典故进行象征,纵横交错,互相交织,对于情绪的渲染作用极强。

《疏影》这首词描写了梅花清丽孤傲的外貌,寄托了作者对青春时光以及美好事物的怜惜。

踏莎行姜夔

《踏莎行·燕燕轻盈》是姜夔的一首词,前面三句用以记录梦境,借“燕燕”来形容梦中人的轻盈体态,“夜长”下文中词人想象伊人对于自己的思念,看上去是在讲述他人,但其实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离魂”则是运用幽离的笔触写出了伊人魂牵梦萦,将自己全身心投入真爱的深情。

踏莎行 姜夔

踏莎行 姜夔

该词的后面两句流传于世,写出了伊人在梦中独自归去,千山万物只留下一轮孤单的冷月,通过悲凉无比的场景表现了词人对于伊人无比的怜惜之情。整首词以清幽俏丽的笔触,将一段刻骨铭心的真情展现在读者眼前,感人至深。

全词大意:她身轻如燕,言语柔软,她分明又再次出现在我梦中了,我仿佛能听见她的呢喃:夜长漫漫如此寂寞,薄情的郎君你怎能懂?春季这才刚来到,我的思念却早已将其染遍了。

自从与之离别,她捎来的一封封信件,以及临行时相送的亲手缝制的礼物,这些物件都让我对她倍加思念。她进入我的梦乡,如同传说中的倩娘一般,是灵魂脱离了肉体,只一心跟着情郎远赴千里。我望向西边的淮南一代,看到群山在皎洁的月光下显得那般凄凉。料想她的灵魂,也定然如同斜挂在西面的月亮,无声无息地黯然归去,无人携手相照料。

作者年轻时在合肥认识了一位女子,两人分别后,姜夔始终对她耿耿于怀,于是有一次在路过金陵时梦到了那位久别的恋人,遂作此词。

点绛唇姜夔

姜夔的《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是一首写景之词,通篇幽深淡远,作者洒脱广大的胸怀跃然纸上。上片的景象主要描写了燕雀们随云飘荡,南北之间四处而飞,如神仙般潇洒自在;而词的下片写的则是因地而怀古,使无情之物也赋予真情,写出了万分沧桑之感。整片词仅用了四十一个字,委婉含蓄却将作者的心情展现无遗,引人深思。

点绛唇 姜夔

点绛唇 姜夔

词的大意讲的是北方的鸿雁们悠闲自在,居无定所,跟随着太湖西边的云层到处浮荡。远远的几座孤山看上去一副愁苦萧条的景象,如同酝酿着一场大风暴欲在黄昏时刻来临。我想要在甘泉桥的旁边,能够随同陆龟蒙一块儿隐逸于世,但是如今还有他那般的人吗,在哪儿呢?我孤单一人倚在栏杆边上,缅怀旧古,只能看到惨败的柳枝们层参差不齐地随风飘荡。

这首诗创作于1187年冬天,姜夔在湖州与苏州两处地方之间来回往返,在路过过江苏吴江时,心中有感,于是作下此诗。姜夔生活中最欣赏的诗人是晚唐时期的陆龟蒙,名号天随子,他生前就隐居于吴松之地,于是姜夔触景生情,心中感想万分,遂作此词。

姜夔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善于提空讲述,从虚入笔,这首词中他将身世之哀、国家之伤等等皆由意象中衍生出来,将自然、人生、历史等等融为一体,是南宋年间爱国词中的瑰宝。

姑苏怀古 姜夔

姜夔不仅善作词,他的诗歌也写得极其出众,《姑苏怀古》就是他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句疏离跌宕,欲抑先扬,整首诗写了晚云,写了白鹭,以及星辰、山川,种种物象结合得十分微妙,隐隐透露出一丝苦楚,怀古伤今之情迂回曲折,触动人心。

姑苏怀古 姜夔

姑苏怀古 姜夔

诗歌讲述的是朦胧夜里,有一朵朵的小云急促地拂过船边,清澈见底的江水平静地流动着;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将荡漾的水面映照得闪闪发光。白鹭在沙滩上悠然入睡,毫无声响十分闲适。我呆呆望着姑苏台,带有几分感伤:那飘荡的柳树,不知度过了几年的风吹雨打?正是它,用细细垂下的柳枝,替吴王将满地飘落的繁花扫尽。

这首绝句时常被世人拿来与李白的《苏台览古》相比较,李白借今日的荒凉暗指往日的繁荣,在巨大的差异中抒发感慨,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来暗喻变幻莫测的人事,借古讽今,喻示了自己的高人一筹。两首绝句都借柳来寄托盛衰之间给人的感慨,而姜夔的柳通过拟人的手法则显得更有活力。

作者将以往的愤懑与忧愁化作淡淡的忧伤,似有所失般的惆怅,尤其是结尾的两句,令人怅然所动,饱含沧桑历史感以及作者本人的心思积淀,使美好的景物与情感的抒发相得益彰。整首诗兴味浓重但笔触轻逸,极具灵动的美感,给人以一种物是人非的悲凉。

南宋词人姜夔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南宋词人姜夔,可有几人可以把这“夔”字一笔一划的写出来,那实在是佩服。在此,关于这姜夔二字的写法就不再累述,那么姜夔一人得以名声至今,想必他的文学素养定然是非同寻常的,此处就说说这南宋词人姜夔如何了得。

南宋词人姜夔画像

南宋词人姜夔画像

姜夔,在南宋词派中也算是独树一帜,有所成就。他是今天的江西人,一生却在安徽、江苏、浙江一带都有所活动。年少时期跟随父亲到达汉阳,父亲死后,他移居至湖州,而作品大多是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游历的时候写的,一生潇洒自在,却不得朝堂一展抱负,最终死在杭州。

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他善于运用自己擅长的音律作词,他的词既可以自由散漫,也可以格律严密,主要在于他的词的意境十分动人,他的作品都被冠以空灵含蓄的特点。而且鉴于他本人十分通晓音律,他写的词都可以自己作曲给人家传唱,并且由于性格的多重特点,姜夔的词也具备多彩的元素。其中既有感伤怀古的词句,也有单纯的游记,还有对于不得功名的不甘,也不缺感情世界的情谊。甚至有的人评价姜夔称他是继苏轼后再一难寻的才艺广泛的大家。

姜夔在词作上面,最为世人传唱的自然要数《扬州慢》、《白诗道人歌曲》、另有《白石道人诗集》,还有和今天的一首歌曲同名的《暗香》。

鹧鸪天姜夔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是姜夔创作的一首以表露恋人的相关情况以及二人相恋时十分显豁的一首词。上片讲到了作者对于往日恋情的愧恨,并写了在梦中难以将情人的脸看清的遗憾,以此可见词人热恋之情深。下片说的是离别后由于过度伤悲而白了头,想象元宵时分对方也在感受着相同的相思之苦,言语沉痛。

鹧鸪天 姜夔

鹧鸪天 姜夔

肥水不停地向东面流去,永无停止的时刻,如果一早便知今日会这样凄楚,那当时就不会那般苦苦相思。在梦中相遇却总是看不清楚,比不上看画像那样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无奈的是这样珍贵的春梦却往往会被山中早起的鸟叫声打破。春天的草都还没有完全变绿,我两边的鬓发却已经斑白,时间飞快青春年华转瞬即逝。我们分别已经离得太久太久,相信时间能慢慢地覆盖一切伤痛。但到底是谁,让我如此日思夜想,年复一年的团聚之夜,相信这种心情,你也与我一般感同身受。

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旧日恋人而作,在姜夔离开合肥以后,两人分别已久。根据考证,姜夔在二十几岁遇到这位女子,此后在他的三十六年时间里,曾再度踏入合肥两次,而创作这首词时,词人已经四十二岁,距离二人初遇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整首词可以看出姜夔是个至情至性之人,整首词空灵逸动,言语清新自然,但是饱含蕴意,意味深长。

念奴娇姜夔

《念奴娇·闹红一舸》是姜夔所作的一首咏荷词,通过对于荷塘景色的刻画,将读者带入一个风景幽深、绮丽灵逸的美好世界,姜夔以托物言志的方式创作这首诗,假借荷花来寄托自己对于脱离尘世的生活渴求。

念奴娇 姜夔

念奴娇 姜夔

全文讲的是小船在灯火中飘飘荡荡,驶过了茂盛的荷花丛,还记得来时曾与戏水鸳鸯一起结伴而行。放眼望去,荷花都紧密相接,连成一气,很少会看到游人的踪迹,数不胜数的荷花与荷叶相互映衬在微微风中轻轻摇晃,就好像是系裙带、衣裳的美艳女子。凉风吹过翠绿荷叶之间的缝隙,花朵粉红的容貌仿佛略带醉意。水草丛中不时洒下阵阵轻微的细雨,荷花动人地微笑着摇曳倩影,阵阵清香飘入我赞美荷花的词句中。

黄昏时分,荷叶有如翠碧的伞盖一般婷婷而立,情人的丽影已经荡然不现,我怎么能够忍心就此伐舟离去呢?唯恐秋季时分,如同舞裙般的荷花瓣受不住寒冻而轻易落败,被西风吹得一片狼藉,只要一想到我就已经满心愁绪了。高耸的柳树垂下大片的绿荫,肥鱼激起浪花,好像是在唤我留下来在荷花间长住。连绵的荷叶啊,你可知道我反复多少次在岸边徘徊,不舍离开。

在这首词中,作者借荷花来脱喻身世,最可贵的一点是作者写出了爱荷之人最为真切的内心感受,因此也尤其打动人,有如“雾里看花”一般的感受,愈是美好愈是舍不得。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姜夔怎么读 姜夔的诗词作品”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