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三次征讨高丽背后故事 薛仁贵有何战功
薛仁贵三次征讨高丽背后故事
薛仁贵,又名薛礼,三十岁才开始参军入伍,随后也开启了他征战沙场四十年的传奇一生。作为武将,他最大的攻击就是三次征讨高丽国。

薛仁贵三次征讨高丽图
高丽也叫作高句丽,位于中原地区的东方,生活时代是公元前100年到公元700年。高丽发展的过程不断扩大边疆领土,而中原地区的政权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到隋朝,高丽先发制人,开始和隋朝长达二十年的战争,有说法是隋朝的快速灭亡和高丽有很大的关系。
到唐朝贞观年间,基本平定各方,唯有东边的高丽,不能平定,让唐太宗很是头痛,在劝降不成后决定发兵攻打高丽,之后唐太宗也亲自参与东征。正是这个时候,薛仁贵参军入伍,凭借自己的勇猛在战场上斩获一名将领,令敌军心生畏惧之心,救出被敌军包围的将领刘君邛,后来安市之战,薛仁贵正好以一身白袍出现在战场,冲锋陷阵,敌军大乱,唐军趁乱猛攻敌军,敌军惨败。
唐太宗没有消灭高丽国,回中原采取对高丽不断骚扰的政策,使其不得安宁,到唐高宗年间,为完成父亲的遗憾,决定发兵东征,由于薛仁贵在山洪暴发中勇敢救出唐高宗被重用,首先攻克赤烽镇,然后击败豆方娄率领的三万人部队,第二年,在横山、石城、黑山等战场上,都是锐不可当,赢得胜利。
乾封元年,高丽国内乱,唐高宗再次发兵征讨高句丽,薛仁贵如天降神兵,屡战屡胜,经过新城、金山、扶余、平壤四大战役,最后灭了高句丽。
薛仁贵有什么战功
薛仁贵,又名薛礼,生于公元614年,三十岁参军首战高丽,一战成名;四十四岁领命再战高丽,威名远扬;四十七岁平定铁勒族,锐不可当;五十二岁三战高丽国,最终使其灭国;六十八岁打败突厥族,成就不朽功绩;七十岁病逝于雁门关。

薛仁贵像
645年,薛仁贵勇猛无敌,救出将领刘君邛,安市之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势不可挡,敌军大乱,于是唐军趁乱猛攻敌军,敌军惨败,
658年,薛仁贵率兵一举攻克赤峰镇。同年六月,击败高丽豆方娄的三万军队。
659年,薛仁贵亲自指挥横山之战,高丽军大败而逃;石城之战,活捉敌方神箭手;黑山之战,活捉契丹首领。
661年,薛仁贵奉命攻打铁勒,利用擒王的策略,仅用三支箭就摆平十几万人,并活捉多位部落首领。
666年,薛仁贵领兵东征高丽国,经过新城、金山、扶余、平壤四大战役,最后灭了高句丽。
681年,薛仁贵带兵出征的雁门之战,大胜十万敌军,将突厥打得溃不成兵。
薛仁贵征战四十年,立下战功赫赫,有不少传奇故事都是关于他的,如白袍小将、应梦贤臣、三箭定天山、神勇灭高丽、脱帽退敌等等。
薛仁贵作战无数,只有青海之战败一次,造成失败的原因也是客观条件险恶和副将不得力,其他的战役都取得胜利。几乎可以说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战神,是仅有的一位能让敌军听到名字就闻风丧胆、看到真容就落荒逃跑的将军。
电影薛仁贵
薛仁贵,他的名是礼,仁贵是他的表字,但在穷苦大众的心里,他的表字要比他的名字更为出名。他是唐朝初期贞观年间出名的年轻将领,斩敌无数,令敌军闻风丧胆,为唐朝版图的扩大和边疆的安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电影薛仁贵剧照
他出色的表现后来官拜左武卫大将军,这是隋唐名将秦琼曾做到的官职,可见薛礼的功劳之大。他的智慧和勇敢并存,声名远扬,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纪念他,电影《薛仁贵》就是纪念他的佳作之一。电影《薛仁贵》记录了薛仁贵的一生,他年幼遭难、成年后別妻参军、参军后一波三折造人暗算、多次犯险护主、功成身就之后被人陷害、后真相大白封官受爵,电影中的薛仁贵可谓一生艰难险阻不断,幸而最终得以平反,可表忠心。电影中的薛仁贵勇猛智慧,可以一敌百,在秦琼等老一辈将领年老病逝之后心生的杰出人才。电影中不免参入了一些个人情感,且薛仁贵是唐朝的人物,年代久远,但不论时间过去多长,薛仁贵高超的武艺,忠诚护主,保家卫国的品质是不会变的。
电影《薛仁贵》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位名将坎坷的一生,更是表达了薛仁贵身上难能可贵的精神。不是薛仁贵创造了这部电影,而是他这个人造就了我们心中生生不息的爱国情。他,这个历史中的人物,诠释了我国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