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囚歌背景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叶挺囚歌背景
《囚歌》是中国近代革命家、军事家叶挺在被囚禁的时候写下的诗歌,这首诗写于1942年,当时发生了皖南事变,叶挺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监禁在江西、湖北、光司桂林等地,最后被转移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集中营。

叶挺写下《囚歌》的地方
在狱中的叶挺遭受各种屈辱和酷刑,但是叶挺没有屈服,而是在狱中的墙上写下这首《囚歌》来表明自己的心意,展现出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傲然风骨。皖南事变是发生在1940年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新四军部队的一次突然袭击。当时抗战正是进入双方相持的阶段,国民党的顽固派便借此机会加紧制造反共产党的活动。
1940年10月19日的时候,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正副参谋何应钦和白崇禧向八路军的朱德、彭德怀、叶挺致电,当时称为“皖电”,在电文中对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进行污蔑,并要求大江南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要在一个月内赶到黄河北边,还要把50万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缩编为10万,与此同时,国名党已经做好向新四军进攻的准备,战争一触即发。
中共中央应对国名党的无理要求做出冷静分析并寻找应对之策,最后决定要将国民党的顽固派给打退。所以当时做出的行动是,江北的部队暂时免调,暂时对皖南让步,先将部队向北迁移。中共中央的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对国民党做出回电,驳回他们的无理要求。同时表明会将部队迁移到北方。但是在1941年1月4日正在迁移的9万新四军却突然受到国民党七个师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虽然英勇奋战,但是弹尽粮绝,只突围出2000人,大部分人牺牲,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的时候被非法扣押,从此便开始了囚禁的生活。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叶挺独立团全名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建立于1925年11月21日,最初建立的地点是广东肇庆,独立团团部设置在肇庆的阅江楼,全团最初只有两千一百多人,被分为三个营部和两个直辖队。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武装队伍,叶挺是这个团的第一个团长,叶挺带领这支队伍参加多次战役,尤其是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先行出发,首战碌田,平掉平江,袭击汀泗桥和贺胜桥,并攻占下武昌,其气势如猛虎下山,将士们个个英勇无比,当时被称为“铁军”,而其团长叶挺被称为“北伐名将”,独立团当时可谓是一只虎狼之师。1927年8月1日,叶挺又带领独立团的主力部队与贺龙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这支部队又在朱德、陈毅等人的带领下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成功会师,会师后的独立团被编成28团,此后便成为红军的主力部队。
现在的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在广东肇庆市江滨东路西江河畔的阅江楼上。阅江楼建于明代,历史上也称之为鹄奔亭,在南宋隆兴年间,为纪念唐代的高僧而被改建为石头庵,1432年又被扩建为疏远,于1641年命名为阅江楼。匾上的“阅江楼”三个字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两广总督劳崇光书写的。
清朝初期的时候阅江楼差点毁于战火,后来又遭受日军飞机的轰炸,破坏非常严重。当时叶挺曾经在阅江楼训练独立团的士兵。所以后来重修的阅江楼中放了很多叶挺和独立团的照片、文物、模型等。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在1962年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纳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