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
王昭君,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到底有多美无人可知,只是后人用沉鱼落雁之貌形容。王昭君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女子,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女子是完全没有地位的,王昭君却心怀天下,毅然去到匈奴和亲,名流千古。

《昭君出塞》剧照
王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汉元帝期间。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刘询,也就是刘病已,与其嫡妻许平君之子。刘奭八岁被立为太子,做主东宫之时,他和其父汉宣帝政见不一,刘病已尚法家思想,遵法重刑,而刘奭却崇尚儒家思想。汉元帝在位期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但也同时是汉朝国力下滑的一个起点。汉朝内部的矛盾日益加深,因为元帝尚儒,以致儒臣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权利斗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朝廷,外戚、儒臣、宦官三种权利角逐,由于元帝特别崇信宦官,导致皇权甚微,大权旁落,朝政混乱不堪,西汉开始走向衰落。
当王昭君一袭嫁衣现身于未央宫上,元帝看到如此美丽的女子藏于后宫他竟不知,心中实在不舍,可是君无戏言,只能任其离开。后来看到画师呈上的画卷,和王昭君相貌相似,只是不如真人那般美艳动人,遂杀死了画师毛延寿。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因病在长安未央宫去世,享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谥号孝元帝。
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汉朝觐见大汉皇帝刘奭,请求与大汉和亲,增进两地往来,共促繁荣。汉元帝念其求亲诚恳,再者,汉朝内部矛盾重重,国力也不再像从前,便应允了他。

昭君出塞图
汉元帝虽然应允了匈奴单于的和亲,可是他并不舍得自己的公主远嫁匈奴受苦,于是便想在后宫之中寻找一名女子,自愿嫁到匈奴去。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可是真正受到皇帝垂怜的屈指可数,大都在宫墙内里等白了头发。听到有机会出宫,很多人都欣喜若狂,但是知道去地是不毛之地,便都生了退意。王昭君是她们中唯一一个主动请缨的女子,众人都很是不解,如此颜色的女子,怎会甘心去那荒凉之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王昭君去意已决,就真的随着匈奴单于北上塞外了。
昭君出塞,在汉匈双方都是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意为安宁、和谐。昭君出塞结束了数百年来匈奴与汉朝的对抗,建立起和平的少数民族关系。王昭君出塞,也带去汉朝先进的文化和知识,促进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文化、经济的发展,正如《咏怀古迹》中所写“千载琵琶作胡语”。昭君出塞,也为汉匈关系播下了友好的种子,王昭君死后,她的子孙后代也积极的为两地和平关系奔走,所以,王昭君被称为“一代奇女子”一点不为过。
昭君出塞图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安石《明妃曲》中所写就是王昭君。王昭君,名嫱,小名皓月。

昭君出塞图
人如其名一样,王昭君犹如一轮明月,难掩其光芒。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拥有沉鱼落雁的容貌,聪慧贤淑。只是这般女子也难逃被应召入宫的命运,就这样,美丽的一朵花从此被困与层层的宫墙之中。按常理说,王昭君进入宫廷,单单凭借其万里挑一的容貌,理应宠冠后宫,就算入主中宫都在情理之中。可是她就如其名皓月一般,高洁无暇。因为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再加上后宫之中有人不愿意让皇帝看见她,因此一颗明珠就这样被藏于后宫之中。
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再一次南下中原觐见皇帝,请求和亲,皇帝应允了。只是,他并不打算真的嫁一位公主给他,他打算在后宫之中选取一名女子,赐以公主之身远嫁塞外。后宫女子听说有机会出宫时,个个都翘首以盼,但是听说所去之地乃是塞外漠北,就都不愿意了。只有王昭君,毅然请求去那黄沙漫天之地,在长安与亲人辞别后,她就踏上了去匈奴的路途。后世杜甫曾作诗《咏怀古迹》中有写“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王昭君去到匈奴之后,与呼韩邪单于很恩爱,被封为“宁胡阏氏”。嫁入匈奴的同时也带去汉朝的文化与科技,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在大汉与匈奴的关系上起到了沟通和交流的作用,换回了边境的安宁。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