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生平资料 刘备称帝的过程
刘备字什么
刘备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刘备
中文名刘备
别名刘玄德
国籍/朝代三国
国号蜀汉
职业皇帝,政治家
庙号烈祖
民族汉族
出生地涿郡涿县
谥号昭烈皇帝
出生日期161年六月初六(7月16日)
逝世日期223年四月二十四(6月10日)
陵寝惠陵
在位时间称王3年,称帝3年
家庭成员刘弘,甘夫人,刘禅,刘永,刘理三国时期,有著名的“三德”,其实是对刘备、曹操和张飞三人的合称。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字”中,都有一个“德”。

刘备
古时候,尤其是商周一代,尤为重视礼制。因此当时的人们认为,一般直呼对方的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只有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才会称呼其名,而同辈之间也只有极为相熟的情况下才会直呼其名,多数时候是称对方的表字。表字,就是在名之外,另取一个同本名意义相同的别名,以表彰其德。一般男子到了二十岁也就是戴冠之岁时,就会起个表字。
刘备,字玄德,所以众人多称之为刘玄德。“玄德”本是出自于《道德经》,意指任由万物生长,但是并不占有;任由其所为,但是并不依持;任凭它们发展,并不从中宰割牵制。也许刘备的字正式从这《道德经》而来,细看刘备的一生,多多少少还真有暗合这其中的妙意。刘备于乱世中起义,起兵之初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
刘玄德就是凭借这自己沾有汉室宗亲的血液这一优势,以仁义之风折服众人。再加上“玄德”二字,无形之中也为刘备博来了“仁义之君”的称号,在动乱中苦不堪言的百姓如何不希望有此明主,纷纷跟着刘备走了。刘备初期虽然劳累了些,但是后期却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即便连连征战,但是底子厚了,却也不虚。同时,部将们也都愿意为了自己的仁义之君抛头颅,洒热血。所以,刘玄德的成功,还是在于他对“仁、德”二字的见识之深。
刘备是什么生肖
成为蜀汉开国皇帝的刘备,于公元161年出生在幽州的涿郡涿县,十二生肖中属牛。

刘备属牛
中国传统认为,属牛的人有一种基本的性格,就是坚韧不拔。因为在古时候的农耕时代,牛是百姓最为依赖的动物。牛虽然动作迟缓反应迟钝,但是它极为有毅力,肯吃苦耐劳,任由农夫鞭打,自己一寸一寸地耕作着。所以说在排十二生肖的时候,牛仅仅居于次位,倘若没有狡猾的老鼠藏在牛角之中,那么第一的位子兴许就是牛的了。
不过倘若真如此,那么刘备也许就不属牛了。属牛的刘备也有着相同的性格,温和、努力、坚韧。刘备是个少言寡语的人,不会喜怒于形色,就像沉闷的老牛一样。但是刘备能够恭谦为人,少时从学卢植,虽不好学,但是由于他乐善好施的性子结交了一大批兄弟。这种从小养成的性格,正是他日后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啊。刘备同三分天下的其他两位主子一样,都有慧眼识珠的能力,都会礼贤下士。
不过刘备做的却是比孙曹二人更为彻底,更令他的部下归顺于他。曹操还是疑心病比较重,性子暴虐,在他手下做事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鸡肋鸡肋和梦中杀人就是两个梗。而孙权为人则比较怪,可能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小,总是担心曾经的大臣们不听自己的。但是刘备就不同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和牛一样,沉闷冷静,也好接触,就算在困难时期也是咬牙挺过去了,所以刘备团结了广大人才成了大事。
少年刘备
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出身草莽的少年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步履蹒跚,他翻越过重重高山,经历了无数波折,他曾经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最后他终于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屌丝成为了一个名动天下的霸主,他就是刘备。那么这个中年坎坷、直到晚年才算是大器初成的刘备他在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那个少年刘备又是怎样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呢?

丰神俊秀的刘备
少年时期的刘备就展现了非常豪放的一面,根据史书记载“他不喜欢读书,喜欢狗马、音乐,还经常结交一些豪杰侠客。”这也让刘备结交了不少的好朋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孙瓒,他在刘备起兵之初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当然苏双张世平等豪商在刘备的起兵初期也产生了巨大的帮助,他们的仗义疏财让刘备得到了自己的第一批手下。能够得到这些人的真心帮助可见少年刘备一定是一个豪放大气的人。
少年时期的刘备也是一个身怀大志的人,有这么一个故事为证:据说在刘备还是一个爱玩的小孩子的时候就曾经和宗族里的一些孩子一起在一棵大树下玩耍,玩到休息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刘备就指着这棵树说,我以后一定要乘坐有着这棵树的树冠一样的冠盖的马车。这虽然只是一个孩子随口说的一句话,或许刘备只是为了在小伙伴面前装个逼什么的,但是也可以看出少年时期开始刘备就胸怀大志,不是那种甘居人下的人。
从刘备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来,少年刘备其实并没有像演义中写得那么的仁弱,反倒是有着一种豪爽的魄力,因此吸引了很多的人。
刘备称王
在公元的219年,随着将近两年的汉中之争的结束,刘备算是基本上完成了他横跨荆益的战略目的,基本上拥有了一争天下的资本。

汉中王刘备
在平定汉中之后的秋天,刘备手下的一干文臣武将联名上书请汉献帝里刘备为汉中王,在这篇表文中,一开始就例举了历史上的几个“安微定倾”的例子,并且将曹操斥为惑乱天下的贼子,和董卓并列,之后又大大夸奖了刘备,称赞他是汉室的忠臣,然后又担心可能会发生类似赵高杀二世的惨案,再加上刘备刚刚大破曹操,所以请求汉献帝封刘备为汉中王。但是有趣的是,这篇表文的署名中带头的不是诸葛亮,反而是马超和益州的一些旧臣,这是为了表明对于益州势力的安抚,并且展现了刘备会对所有手下一视同仁的胸怀。
之后刘备又上书称自己称王是受到了群臣的逼迫,并不是本意,但还是因为国家危难之际,他只好顺着众人的心思,表达了自己一定尽忠于汉室会尽心帮助献帝扫清寰宇、复兴汉室的伟大愿望。自此,蜀汉的政权算是基本建立起来了,同时刘备大封手下群臣,封了五虎将,其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据说是刘备要封黄忠为将军,和关羽等人齐名,手下群臣害怕关羽心中不服,但是刘备派了费诗前去授命,果然虽然关羽非常不悦不肯接受,但是费诗一番口舌,最后还是劝服了关羽。
然而巧合的是,在刘备称王之后的第二年,手下的不少能臣良将就去世了,比如黄忠、法正、关羽、张飞等人,这也对于蜀汉政权产生了巨大的打击。
刘备地盘
刘备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以赤壁之战为分界线,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是比较凄惨的,一直都在到处游荡,没有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大部分时间都是寄人篱下的,甚至可以说不配被称为一方豪强,试想一个连地盘都没有的人怎么能算是一方豪强呢?

刘备地盘
直到了赤壁之后,刘备才得到了人生中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块地盘,也就是荆州的一部分,之后又趁势进入西川入主了益州,也算是有了一州之地,这个时候其实刘备就应该暂时先稳一下了,要知道这两块地盘都是新占不久,荆州稍微好一些,益州可是刚刚入手的,需要他分精力来治理,要知道自古以来都是打江山比守江山容易,所以说其实这个时候刘备就应该暂时延缓一下脚步,巩固一下自己的地盘。
但是这个时候曹魏在攻打汉中,汉中对于刘备来说非常重要,要是让曹魏占据汉中就会把出兵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所以刘备亲自领兵出征攻打汉中,也是在这儿刘备第一次击败了曹操,占据了汉中,这个时候刘备的势力已经到了最鼎盛的时候,汉中、益州都是新占领的地盘,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手不足的情况,可以说这个时候虽然刘备的地盘很大,几乎可以说是不逊色于曹魏在中原的地盘大小了,但是也是刘备最弱的时候,这时候刘备应该做的就是休养生息,发掘人才,发展经济。
到了这个时候刘备的地盘包括荆州的大半、一整个益州和汉中之地,地盘之大比起东吴有过之而不无不及,要知道东吴可是孙家几代人的努力,而刘备打下这么大地盘不过是十年的功夫,但是之后因为不正确的出兵,导致关羽兵败,痛失荆州,刘备的地盘也缩水了很大的一块。
刘备伐吴
在刘备率部斩杀夏侯渊,击退了曹操的亲征大军,从而占领了汉中之后。关羽深深受到的了刘备的战事鼓舞,孤军北上意欲夺取襄樊。但是在威震华夏之际,被东吴撕破盟约,吕蒙率兵背后袭击了关羽大军,导致其两面受敌兵败山倒。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在麦城被吴军擒杀。

刘备
关羽是刘备的结拜二弟,情同手足,而且又是蜀汉的一员大将。关羽被东吴害死之事,自然引得刘备勃然大怒。然而刘备并没有立刻起兵讨伐东吴,而是在休整准备两年之后,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举全国之兵东下。
伐吴之前,诸如诸葛亮一辈谋士是极力反对的,但是都认为刘备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并不被采纳。那么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刘备伐吴只是意气用事,为了报自己兄弟一仇这么简单?其实不是,首先东吴在袭击关羽之后,夺得荆州。这不仅造成了蜀国东下的障碍,吴军也威胁到蜀汉的上庸。可以说吴军占领着荆州,是对蜀汉的威胁,刘备意欲扫除这威胁。有人认为刘备伐吴,会导致魏国和吴国两家联合对抗刘备,这不反而陷蜀汉于不利的地位。然而,魏国此时正处于特殊时期,曹操去世不久,其内部还是权力交替的不稳定时期,曹丕急于稳定内部而缺乏精力应对外部。再有东吴曾经有过违背盟约的劣迹,所以魏、吴两家即便联合,其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够的。
所以说,刘备伐吴还是看准了时机,这就有点类似于当年曹操借其父死于贼军之由,起兵攻伐徐州一样,以报仇为名给自己的行为正名。只是刘备一则轻敌,二是在战术安排上出现了失误导致最后的夷陵大败,从而前功尽弃。
刘备东征
刘备可以说是三国诸侯之中波折最多的了,好不容易到了晚年占据了益州和荆州大部分,但是却因为盟友的叛变导致荆州尽失、关羽阵亡,对于当时的蜀汉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让刘备从坐拥大半个荆州,天下可期变成了只能困守蜀地,而且跟了他大半辈子的关羽也一战身亡,这对于刘备的事业、情感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他选择了东征。

刘备东征惨败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说刘备东征是不合适的,但是其实刘备东征却是必须要做的,一来当时西蜀和东吴是盟军一起对抗曹魏,但是在这个时候东吴的背叛,给刘备阵营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刘备一向是讲究仁义,出了这么一回事就意味着和双方的联盟已经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了,所以刘备东征打东吴也算是比较正常的。再来也有着感情上的因素,刘备和关羽的感情一直很好,两人相交数十年,关羽的死对于当时年事已高的刘备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大伤害,刘备的愤怒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刘备东征其实也是出于利益上的需求,失去荆州之后,刘备的势力一下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弱的了,只能够守在西川之地,可以说荆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刘备势力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只有有了荆州刘备才有争天下的资本,所以说这次东征也是刘备争夺天下所必须的。再者这也是刘备内部势力所渴望的,虽然有一部分老人是不希望刘备攻打东吴,但是很多荆州益州的势力都非常渴望夺回荆州,这也是刘备势力内部的需求。所以说其实刘备这次东征是势在必行的。
刘备定都
在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正式宣告称帝,建立了蜀国,并且定都成都,开始了蜀国短暂的帝国生涯,那么刘备为什么选择定都成都,而不是荆州那种更加方便的地方呢?

蜀国故都成都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刘备称帝时候的境况,当时已经过了刘备最鼎盛的时候,关羽已死,荆州已失,真正掌握在刘备手中的其实只有益州一州之地,而益州在汉朝十三州里面并不算最繁华的,虽然挺大的,但是因为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就不在这边,所以在人口,人才等方面比起中原一带要差了不少,而成都作为唯一的大城市也是最适合做首都的。
或许有的人会说成都地处偏僻在运输粮草出兵等方面都不方面,为什么不早早的选择荆州的南郡等地作为首都呢?其实这是不成立的,上文已经说了刘备称帝的时候,荆州已经被孙权打下了,而在那之前刘备因为是新取了益州,必须要稳住益州的人心,需要他亲自坐镇,而他派了关羽去镇守荆州也算是对于荆州的领地非常重视了,但是谁知道关羽居然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不只是自己死了就连荆州的几个郡也都丢了,让刘备只能偏安西蜀,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再来成都作为都城也算是有着一定的优势,一来可以稳定益州的民心,二来蜀地一向是易守难攻,粮草等产量也算是不错,所以定都成都也算是不错,并不能说是刘备的选择出了错误,只能说刘备的运气差了一点。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