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之乱是怎么回事 关于王敦的小故事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王敦大将军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王敦图像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

小知识:王敦之乱是怎么回事 关于王敦的小故事

王敦之乱是怎么回事 关于王敦的小故事

时间:2016-03-12 14:42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王敦大将军

大将军王敦是东晋的开国功臣。他出自世家王氏,娶了司马家的公主为妻。那个时候他和堂弟一起帮助琅琊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由于司马家族刚刚经过了内乱,这位新皇在江南需要依靠士族维持政局,其中琅琊王氏的实力是最强大的。

王敦图像

王敦图像

当时的经济中心在荆州和扬州。王敦那时刚被封作镇东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其中包括了荆州和扬州。这样一来,这位大将军掌握了国家经济中心的军事大权。一时之间,登他家门的人不计其数。但是这位大将军性格强势,威胁到了皇权。皇帝渐渐疏远了王氏家族,扶持了江南其他士族。王敦起兵叛乱,他很顺利就打赢了。

司马睿做出了让步,赋予了王敦更大的权力,不久就因为思虑成疾过世。继任的新君不像他的父亲,他是一个既得民心,又有手腕的帝王。他暗中联络忠臣,拉拢王导与王敦对抗。王敦意图想要发动第二次兵变。但这时,他得了重病。在病榻中,他想了他的身后之事,找来了亲信。对他们说,有能力的人才能做难的事,他马上就要死了,世子属于没有能力的,在他死后最好立刻解散军队,让子弟入朝为官。这是上策。中策是退回武昌,有军队做后盾,表现地对朝廷恭敬一些,这样皇室也能允许他们活着。下策是趁他还有一口气,另立朝廷。其实大将军王敦的判断是对的,可是他的亲信自作聪明地选择了下策。王敦在说完不久就病逝了。他的亲信鼓动世子发起叛变,最后的结果是叛军全军覆没,大将军王敦一脉彻底绝后。

王敦之乱

王敦之乱爆发东晋初年,历时两年,王敦与他的堂弟曾经一起帮助晋元帝在江南建立威望。王敦掌握军事大权,而王导主要掌管朝中的一些事物。晋元帝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提拔了一些其他世家子弟,这些世家子弟要求皇帝削弱王敦。

王敦图像

王敦图像

王敦知道后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与他们修好,但被不客气地拒绝了,皇帝为了防备他,还假意借防备北方的名头让那些新就任的官员领兵,种种行为都激怒了王敦,决意起兵反抗。

王敦逼近京城,皇帝亲自准备迎战。但他的部下认为都城没这么容易攻克,建议先攻石头城。它是一处离京城不远的军事要塞。石头城的守军逃走,很快就被王敦攻下了。皇帝又命令数个将领一起率兵攻打石头城但失败了。京城的大部分官员都逃走了,皇帝只好向王敦求和,他被逼给王敦加官进爵。王敦不久后回到武昌,整个朝堂都被他遥控掌握,不仅四方的朝贡进了他的府第,他还把自己的人都任命为重要官员。王敦病重,晋室反击的机会来了,任命王敦堂弟为大督军讨伐王敦,皇帝和大督军都假称王敦已经病逝,这让己方士气大增。晋军队全力进攻,终于打败了王敦,攻进城的时候,王敦已经病死了,但他的尸体被人们拉到大庭广众。人们焚毁了他的衣服并把尸体摆成下跪的模样,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把它挂在了城门口,至此王敦之乱结束。

晋王室所有的心力都在应付王敦之乱,没有力量去考虑北方的侵犯,这导致北国夺取了东晋北边的大片土地。而平定王敦之乱的有功之臣,实力也逐渐强大,成为了第二个王敦。

王敦 斟酒

王敦出身名门王家,他颇有魏晋风骨,从不讲黄段子。他被司马家看上成为了皇帝的女婿。新驸马开始成为京中各个宴会的座上宾。有一次,他去参加当时名臣兼富豪王恺的宴会,随行的还有他的堂弟王导 。宴会主人命令歌姬弹琴助兴,不知道怎么回事,歌姬弹错了音。

王敦图像

王敦图像

王恺竟然命令府中的家丁把歌姬活活打死,所有的人都大惊失色,只有王敦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酒席继续,王恺命令美女斟酒。为了找乐子立了个规则,如果客人不喝,就会杀死美人。美人来到了王家兄弟面前,替他们斟上酒。王导其实不会喝酒,可是他的心肠很软,不忍心看见这个美女被杀,勉勉强强喝下了酒。该轮到王敦喝了,他故意看也不看这杯酒,吓得美人脸色也发了白。发怒的王恺下令杀死这位美人,让另一位美女重新开始斟酒。等轮到王敦时, 王导怕他又不喝,就拉着他告辞回家了。路上,王导批评王敦太狠,让无辜的人枉死。王敦冷冷地回应,宴会主人要杀自家人,他根本管不着。后来,王导与别人谈起这件事认为王敦残忍,如果让他获得权力,国家和百姓就不会好过了。

王导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王敦后来就发起了政变,使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东晋又陷入了战乱。其实王敦发动政变也是被皇帝自己逼的,他曾为东晋的建立做出极大的贡献。在国家安稳后,手握大权的他处处受到皇帝的猜忌与打压,王敦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做出反抗。

王敦击鼓

王敦出自世家,按理说应该是贵公子做派。记得有个大臣见到王家子弟后,逢人就说王家满是珠玉,从这句话就可以想象王氏子弟的光芒了。可是王敦是个家族另类,在他年少的时候就有乡巴佬的外号,而且他说话带着口音,因此常常遭到众人的嘲笑。

王敦画像

王敦画像

其实王敦的样貌很好,但他的眼睛长得太凶了,不讨人的喜欢。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个性豪爽,不拘小节,在崇尚清淡的东晋上流人物看来王敦过于粗俗了。

有一次,皇帝举办了宴会,邀请了城内所有的青年才俊。众人在皇帝面前都高声谈论诗词艺术,说上几句文雅的词,只有王敦一言不发,脸上还露出了嫌弃的表情。这个样子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大家就想了,你一个乡巴佬也敢看不起我们,看看你有什么本事。他们恳请皇上让王敦来谈谈艺术,本意是想刁难一下王敦。王敦说他只会击鼓。鼓架被仆人抬了上来,王敦卷起袖子就上。他很有乐感,敲得很有节奏也很大声,一时之间宫殿里的人仿佛觉得自己正在战场上阵杀敌,心中涌现了一股慷慨豪迈之情。人们这时看击鼓的王敦,觉得他风流倜傥,一时之间竟把在场所有的男儿都比了下去。在经过这次宴会后,王敦渐渐得到了众人的倾慕。人们都赞叹他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后来当人们称赞别的名士意气风发时,看过王敦击鼓的人就会说,你是没看过王大将军的风采啊。王敦也因此成为了东晋名士的代表人物。

王敦既下

王敦既下,意思是王敦顺江而下。这句话选自《温峤不屈》。这篇文章讲得是王敦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反叛,打算废立太子而没有成功的故事。王敦顺着长江一路打到长江口,把军队驻扎在了石头城。

王敦图像

王敦图像

太子很有威望,也很有能力。王敦想要废了他,选个容易控制的人当太子。可是废立太子需要名正言顺,王敦左思右想,终于想出来可以给太子安一个不孝的罪名。在宾朋满坐的时候,他开始对太子发难,历数了太子种种不孝的行为。他为了增加可信度,还不忘添一句这是温峤说的。温峤本来是太子的亲兵,后来跟随了王敦当官。过了一会儿,温大人来了,王敦端起架子威严地问皇太子为人怎么样。温峤说他身份卑微,不敢随意地说皇太子。王敦释放了杀气,想要让温峤屈服,他再一次地问皇太子的为人。这回温峤没有打马虎眼,诚恳地说皇太子深谋远虑,不是像他这样的人可以随意猜测的。皇太子很有礼貌,也很孝顺,所有的事情做得都是有礼有节。

王敦气得肺都炸了,可是人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的,自己已经无法做出改变了。后来皇太子顺利地当上了皇帝,消灭了叛军,保全了晋室。

王敦在这件事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如果想要给太子安罪名,也应该找个靠谱点的。太子本就是个孝顺的儿子,他的表现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说他不孝不是赤裸裸地告诉别人自己是造谣的。第二个错误是不应该找温峤来佐证他的谎言。如果想要找同谋,应该跟人家事先作好沟通,也不应该找正义的人。温峤正直勇敢,不向恶势力低头,王敦到底是怎么想的,才会选择他来配合自己的谎言。 如果世上多一点温峤这样的人,那些阴谋家们是不是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话?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王敦之乱是怎么回事 关于王敦的小故事”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