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帝辛简介 商纣王的历史功绩与评价
商纣王帝辛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一部《封神演义》使得商纣王的残暴形象深入人心。那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帝辛是怎么样的呢?他也像神话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残暴昏庸吗?通过本篇文章,我们来认识一下商纣王帝辛其人其事以及商纣王的历史功绩和评价。
商纣王帝辛简介
商纣王,原名叫帝辛,又名受,是商王朝的末任君主,死于公元前1046年,谥号纣。“纣”是“残义损善”“残暴无良”之意,“纣王”是历史后人对他的贬损称呼。
商纣王的母亲是帝乙的正宫王后,因此商纣王被立为王太子,成为王位的正统继承人。纣王自幼天资聪慧,能文善武,很得帝乙的喜爱,传闻他力能拖柱,可以倒拔九牛。《帝王世纪》记载:“帝纣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荀子·非相篇》也说纣王:“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还有《史记·殷本记》云:“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这都是说商纣王才智过人,有人主之相。

商纣王图像
公元前1075年,先王帝乙逝世,商纣王继承王位,他定都为朝歌。商纣王在位期间重视农业,发展国力,兴兵开疆拓土,两次发兵攻打部落,把商王朝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江淮一带今江浙一带。
对东夷的征战消耗了商王朝的国力,给了其他诸侯国可趁之机。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集合西面的11个小国家共同讨伐商王朝。商纣王于牧野之战大败,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商纣王统治期间推行了哪些政令,他都有哪些历史功绩,历史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
商纣王的历史功绩和评价
商纣王在位期间,东夷蛮族发生了叛乱,商纣王派大军前往征伐。这件事在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这里说东夷起兵不服从商纣王的统治。
《左传·昭公十二年》则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商纣王虽然镇压了东夷的部落叛乱,但是却使得自己失掉了国家。这是把商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王朝为攻克东夷叛乱消耗了太多的国力,以致无兵卫国。
商纣王平定了东夷叛乱,派军队往东南方向开拓疆土,把商王朝的影响力发展到了淮河和长江流域,对于当时的中原王朝先进文明向东南方向未开化地区的传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对于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的发展有着不朽的功劳。可以说商纣王的历史功绩比打败他的周武王还要高。
商纣王的历史功绩如此之高,那后世是怎么评价他的?

商纣王剧照
孔子的门生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里的意思是说:纣王做的错事,绝对没有那么多那么坏,君子一旦承受了恶名,那么天下的人也都会说他是罪恶的。
商纣王的恶名是谁说的?他的对手周武王姬发,灭国杀人还不够,还要在死后让商纣王背上恶名。姬发说:“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
毛泽东是这么评价纣王的:“纣王其实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他经略东南,征讨东夷,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在历史上是有功劳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商纣王将中原王朝的威望扩张到了两淮流域,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可惜消耗太多国家实力,反为周武王所趁,人死而国灭,身后还背负恶名。真可谓成者王侯败者寇。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