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什么家 苏轼的代表作有什么
苏轼是什么家
众人眼中的苏轼,苏东坡,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但却很少人还知道他的另外一项技能,那便是书法,苏轼的书法也能算得上北宋时期的一绝,虽比王羲之稍微逊色,但担任大书法家也是名至实归的。

苏轼剧照
首先,苏轼作为大文学家,他都哪些才能,或者说他都有哪些作品,以至于后人评价他为一个大文学家。
想当日,苏轼,与其父、弟三人共同赶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三人同时金榜题名,放榜当日,苏家门前几乎被人踏破,可谓是人声鼎沸。其后,他们三人同时入朝为官,苏轼的为官之路最为坎坷,正是这种坎坷,加之他的天赋,造就了他创作了大批量的文学作品,在政论上建树不大的苏东坡,却开创了宋词的一个新派别,豪放派。在他的诗词中,前半段写景大气霸气,后半段抒情豪迈壮阔,一改那小女儿家的娇羞之态 ,并且在苏轼的大多数作品中的抒情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主人公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能够心怀希望,着眼于远处,相信自己的未来之路必将越来越为之光明。著名文集有很多,如《念奴娇》等。
其次,他作为一个书法家,被后世之人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可与王羲之比肩,可见他的书法确实是开创了当时之先河,并且在行书中的成就可谓是卓越不凡,著名的作品有《寒食帖》等。
苏轼代表作
苏轼,既然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人物,深被后世之人追捧。那必定是有他的不同之处,过人之处,那究竟是什么?又从哪些代表作呢?

苏轼剧照
苏轼,苏东坡的一生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两种风格。
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还是大多以小儿女的情思为主,想念亲人,想念故土,希望能与家人团圆,在人生的最黑暗的时候,盼望有一丝丝温情温暖他那受伤的心灵。在这个时间段,他的代表作以《水调歌头》这一类型为主,《水调歌头》便是代表作品。
在水调歌头里,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风浪,政途被贬,离开故土,离开家乡,心中的无限抑郁郁闷,愁死不能得解,正值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离开亲朋好友,小酌三五杯后,看着天上的月色,诗性大作,便写下了那千古传颂之作,抒发了自己对亲人和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在他的后半生中,作品整体风格便彻底转为了豪放大气,更加关心国事,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为国分忧的理想。于是,在这个时间段,他的作品均以对大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抱负,代表作以《念奴娇》系列为主。
在这一代表作中,苏轼通过上半部分对宋朝时期祖国山河的描述,那豪迈之情如滔滔江水,真是令人十分神往,在下半部分中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之情,并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意。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是《水调歌头》中的一首,出自于苏轼之手,被后世文人收录在他的《水调歌头》文集中。

苏轼画像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某一年八月十五,在现今我们将这一日称为中秋佳节,在那一年,苏轼已经有四十一岁了,政治上极其不得意,我们通过这首词逐句解析来分析作者的意图。
词的上半段,如同上述画面中的景象,天空上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圆圆的,亮亮的,将整个大地都给照亮,我举起了晶莹的酒杯,抬头向上天发问,好久都没有这么皎洁明亮的月光了,天上的各路神仙们,你们可否告诉我啊,现在是什么岁月了?我本属于天上,现在想趁着这月色,乘风回到应该属于我的地方,但是唯恐用玉石装饰的月宫,经不住那高处的寒冷,我站起来随着月光翩翩起舞,其中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哪里像是在人间啊。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景色的描写,作者心里活动的描写,属于记实部分。
词的下半段,紧扣上班段,抒发了词人的心中感想。在这么美丽的月光下,人的心中是不应该抱有任何的埋怨和怨恨的,但为何这么美丽的月色只能在亲人离去之时才能欣赏得到呢?人的一生中无数的悲欢离合,天上月亮的形状不停由圆到缺,由缺到圆,这是一件难得周全无可奈何之事。即使亲人并不在自己的身旁,但仍然希望他们能够身体安康,虽远隔两地,却能够共同赏月。
这首词前半段感情落寞低调,但最后的收尾部分却一扫之前的阴霾,呈现出勃勃生机。
苏轼贬谪诗
苏轼,世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诗人、政治家、文学家,后人给予苏轼的评价很高,认为其实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者之一。与苏轼的政治成就相比,在文学上的成就更加突出。

苏轼贬谪后画像
历史上被贬谪的诗人不胜枚举,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是在众多的被贬诗人中,苏轼的诗词文赋的造诣是相当高的。
苏轼早年受父亲的影响,入仕为官,对北宋的政治局势十分不满,希望通过温和的改革方式,加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却被视为阻碍朝廷新法,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这次被贬也是苏轼政治仕途中遭遇的打击最大的一次,就是从这次被贬后,苏轼的试从抒情言志到词,收敛了自己的锋芒。苏轼诗风的转变和佛学是息息相关的,佛学对苏轼的积极方面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消极层面,苏轼在被贬过程中,曾在“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将佛教中的清静无为思想表现出来。
苏轼在贬谪过程中,诗歌特点往往是通过对风雨的描写,将情感融入其中,虽然遭受政治仕途的打击和病痛的折磨,但是,仍拥有不被忧患所打击的开阔的胸襟,直击人生的苦难,用理性、隐忍、生命力和主体意志积极的面对生活,从容不迫。
苏轼虽然在仕途中并未有所成就,但是在他十数年的被贬生涯中,留下了很多诗篇,都成为人类诗歌文明发展史上璀璨的明星。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