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教育思想 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
陆九渊传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字子静,号为象山,世人又称其为“存斋先生”。 江西抚州市金溪县陆坊青田村人,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二十四史中的《宋史》中有一篇传记是专门为陆九渊而写的,名字就是《陆九渊传》。

陆九渊画像
据《陆九渊传》记载,童年的时候陆九渊就表现出来非常高的天赋,对于一些圣人的言语有着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甚至是提出了很多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可能提出的问题,比如陆九渊曾经问自己的父亲什么是“宇宙”。
1172年,陆九渊中了进士,陆九渊来到临安之后很多人都争相与之交往,陆九渊的思想体系已经基本成形,能够做到因材施教,陆九渊先后调任隆兴、靖安县主簿,之后陆九渊在家为母亲守丧三年,之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之后出为国子正。之后不久陆九渊升任敕令所删定官。后来陆九渊对皇帝发表了自己的五论,得到了皇帝的好评,之后陆九渊回到家乡开设讲坛讲学,很多人纷纷前来听讲,甚至是很多年老的人也扶着拐杖前来听陆九渊的讲学,陆九渊的盛名远播。
宋光宗继位之后陆九渊被差知荆门军,任职期间陆九渊表现出了超群的判断力,大多数案件都是以调解结案,期间很多案件都表明了陆九渊具有非常的预测能力,比如有一次有一个人被告说其杀死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于是说,事情不至于如此,后来果然发现那个人的儿子安然无恙。后来有人盗窃,陆九渊于是列出了两个人的名字,将其缉捕归案之后,那两个人果然招供的跟陆九渊的预测完全一致,而且赃物被追回。这样的事情多了,于是人们都认为陆九渊简直就是一个神人。陆九渊在荆门一年之后,荆门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口称赞陆九渊。
陆九渊还与朱熹在鹅湖进行辩论,之后与朱熹书信来往,辩论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可以说为两个人的思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陆九渊的弟子比较有名望的有杨简、袁燮、舒瞞、沈焕等。
陆九渊在1193年对自己的亲属以及学生和周围的人说自己要走了,于是陆九渊沐浴更衣端坐,两天之后安然而逝,实在是非常的神奇。陆九渊死后朝廷追封谥号为“文安”。
陆九渊教育思想
陆九渊不仅仅是一名卓越的思想家,创立了独成一派的学说心学,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开坛讲学,学生多达数千人,陆九渊教育思想是陆九渊心学的延伸,陆九渊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陆九渊教育思想认为“心即理”,认为学习应该是多多的向内求索,而不是简单的向外求索。

陆九渊画像
陆九渊教育思想与朱熹的教育思想是相反的,朱熹认为人生下来应该好好的学习,只有好好的学习才能够明白事理,而陆九渊认为“心即理”,所有的伦理纲常,所有的道德教义都存在于人的心中,是人心之中固有的真理,人们只需要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求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费心费力的去向外界求取,人们的困难在于被很多的物欲蒙蔽了心灵,使得心不再灵,使得自己的心灵蒙上尘埃,之所以要学习就是要在与别人的互相切磋之中将这些尘垢去除掉,使得本心的以恢复,这就是陆九渊所坚持的主张“切己自反”、“发明本心”的简易工夫,陆九渊认为只要是明白了学业的之所在,那么六经都是心中所存在的真理的注解。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业的根本所在就在于人心之中本来就存在着真理,只是等着人们去发现,因此没有必要辛辛苦苦的去学习,只需要向自己的内心中寻求一切真理。
总而言之,陆九渊将人心看做是真理的来源,“心即理”,所以陆九渊的学说被称为心学,陆九渊教育思想也是根植在其学说心学之上的。
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
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具有不错的政绩的政府官员,曾经进士及第,担当了南宋的官职,陆九渊一生之中做过两件事情,一个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另一个就是积极的创办私学,开坛讲学,据说陆九渊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陆九渊画像
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明理,陆九渊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存心、养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主张学以致用,这些主张使得陆九渊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寻求真理,应用真理的作用,陆九渊办私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明白封建伦理纲常的真实存在,培养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从而可以做到挽救南宋王朝逐渐衰亡的命运的目的。
陆九渊办私学不是为的自己的扬名,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是在于陆九渊具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陆九渊生存的那个时代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只想着能够自保,陆九渊却拥有远大的抱负,希望可以一雪靖康之耻,能够寻找到有志之士,挽救南宋逐渐的走向衰亡的命运,而教育就是一个培养有志之士的非常有效的渠道,通过开坛讲学陆九渊结识了大批的有识之士,并且培养出了大批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志之士,这些人为官之后将陆九渊的社会责任感承担到自己的肩上,陆九渊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
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为了让更多的人具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挽救南宋逐渐衰颓的国运。
陆九渊著作
陆九渊生于1139年,卒于1193年,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出的文字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章奏、程文、还有陆九渊的弟子们编的语录,这些对可以称得上是陆九渊著作,这些陆九渊著作流传至今的也非常的多,现在有一部研究陆九渊理学的丛书叫做《陆九渊集》,收录了陆九渊存世的所有的著作。

陆九渊集
在这部收录了所有陆九渊著作的《陆九渊集》中包括信札(卷一至卷一七)、奏表(卷十八)、记(卷十九)、序赠(卷二十)、杂著(卷二十一至二十二)、讲义(卷二十三)、策问(卷二十四)、诗(卷二十五)、祭文(卷二十六)、行状(卷二十七)、墓志铭(卷二十八)、程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一)、拾遗(卷三十二)、谥议(卷三十三)、语录(卷三十四至卷三十五)、年谱(卷三十六)。
在陆九渊著作中陆九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与朱熹的相同之处是两个人都属于唯心主义,但是不同的是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张学习应该是互相切磋,互相琢磨,以明辨自己的内心,陆九渊认为一切的伦理纲常都是从每个人的内心中演化出来的,这些道理和规则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也就是说封建的伦理纲常是人心所固有的,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陆九渊认识的局限性。
陆九渊著作流传至今的作品最全面的集著就是《陆九渊集》,对于那些想要了解陆九渊和研究陆九渊学说的人来说,这部《陆九渊集》是最全面的。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