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璧是什么意思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年间,赵王得到了一块原是楚国丢失的宝玉即和氏璧,秦王听闻后,遂送信表示自己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和氏璧。赵王看了信以后十分不安,他认为秦王不会这么大方,无非是想骗走宝玉罢了,可是又不敢违抗,于是不知所措。

蔺相如完璧归赵
此时,赵王手下的一员大臣,蔺相如主动请命由他带着和氏璧面会秦王,表示他能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愿以城池交换,一定可以将该宝玉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赵王深知其才智与为人,就应允了。
蔺相如来到秦国后,将和氏璧奉上,秦王爱不释手,还传给群臣、爱妃们一一观看,唯独不提城池之事。蔺相如站在一边等了很久,见秦王并无交换诚意,也无归还宝玉之意。于是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十分珍贵,但是有一处瑕疵,让我来指给你看。”秦王一听十分紧张,立马将该玉交到蔺相如手上,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到和氏璧之后,后退几步,靠在柱子上,说:“当初大王承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大臣都说秦王不可信,我却不认同,认为秦王作为堂堂大国君主,岂能言而无信。因此我执意劝赵王将和氏璧交于我带来秦国。谁知您丝毫没有换城之意,如果大王只是想强取此玉,我愿与此玉一同撞碎在这柱子上。”
秦王听闻,连连阻拦,声称愿意割城交换,而蔺相如看出了秦王并无真心,于是假借令其斋戒五日之名,偷偷将和氏璧运回赵国,直到交换仪式当日,秦王才发现和氏璧已经回到了赵国,却也已经无济于事了。
完璧归赵发生在
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原本是由楚文王所有的楚国国宝,在楚国君主手中世世代代传承了三四百年。后来,诸侯争霸,谁都想把这块宝玉据为己有,而完璧归赵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完璧归赵
战国末年,七雄争霸,即秦韩赵魏楚燕齐,加上名义上的中山与周王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经成为了那个年代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秦国君主是秦昭襄王,他为人英明、野心勃勃,从宣太后和国相魏冉手中夺回政权,任用范雎为相、白起为将,推行远交近攻的扩张政策,国力始终在不断的增强,此时的秦国已经初显统一六国之势。
此时的赵国国君是赵惠文王,其父赵武灵王为了壮大军事势力,因此使文王年幼继位,由肥义任相国辅佐他。赵惠文王登基四年以后,由于其兄赵章安阳君造反,将肥义杀害后,兵败逃往赵武灵王的沙丘宫,最终被围困所杀。此后赵惠文王下令,以赵武灵王私藏叛贼的罪名将父亲杀害,从此自己执掌政权。
完璧归赵一定程度上,也是秦赵两国的外交之争,秦王生性持重,深谙权谋,而赵王则略显悠游寡断,猜疑心极重,好在他懂得用人,手下不乏文武贤臣良将,为赵国的壮大以及能与秦国抗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在完璧归赵的六十几年之后,强秦还是吞并了赵国,和氏璧也最沦到秦始皇手中做成了他的玉玺。
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完璧归赵中,赵王在听闻秦王欲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以后,不知所措,他知道秦王并不会如此大方,可是迫于秦国之威,又不敢违抗,于是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众所周知的还有另一个典故渑池之会中,赵王出于恐惧于是带蔺相如出面,得以保全颜面与国家利益。那么这位如此惧怕秦王的赵惠文王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08年,也称为文王,嬴姓,名叫赵何,是东周战国年间赵国的君王,其父皇是赵武灵王,母亲则是极其受宠的王后吴娃。
其实赵惠文王并不是赵武灵王的长子,他是第二个儿子,还有个哥哥叫赵章。起初在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皇位传给次子赵何,自己成为主父,但是赵何登基后有一次朝见群臣,赵武灵王看到自己身材高大的大儿子向弟弟屈尊叩首,实在是心有不忍,觉得很愧疚,于是在公元前295年,将长子赵章封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期,手下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等贤能之人,文臣武将均十分出色,因此赵国的政治清明,军事实力强大。赵惠文王深谙用人之道,知人善任,具有一双识人慧眼,且用人不疑,例如蔺相如,正是赵王的贤明信任,成就了一代上卿。此外,赵惠文王,赏罚分明,奖惩必究,廉颇与蔺相如都是论功行赏,得以一步步加官晋升的。
战国后期,赵国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除了赵国有贤臣良将之外,也与赵惠文王自己的贤能与开明深有关系。
完璧归赵的璧是什么意思
“完璧归赵”中的璧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极其珍贵的美玉,被认为是未经雕琢的无价之物,也称作荆玉、和璞,是世间难得的珍宝。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是指赵王得到了一块本属于楚国的镇国之宝,被秦王看上后,赵臣蔺相如如何出使秦国又将玉完好带回赵国的故事。

和氏璧
历史上的和氏璧早已经失传了,因此真正的和氏璧什么样子当下已无法再现,仅依靠有限的相关记载描述来看,由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玉玺,我们可以得知和氏璧与其它玉佩有所不同,至少有10厘米厚,且并不是古人常戴的环形圆玉。但由于秦始皇的这块玉玺也在唐朝之后失传,因此和氏璧究竟何样,也难以考证。
和氏璧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与新序之类的记载中,没有过大的出入。据悉,春秋战国年间,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国宝,而和氏璧就是楚国国宝。最初,楚国有一个名为卞和的玉匠得到一块极其难得的璞玉,便捧着要将之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细细查看,玉工看来看去,却说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认为被戏弄了,便下令砍了卞和的右脚。后来武王继位,卞和又拿此玉去进谏,结果武王又认为此玉是石头砍去了他的左脚。接着文王即位,卞和手捧璞玉痛哭,眼中流出血来,文王听闻后,问他为何哭,卞和说:“我哭不是因为失去双脚,而是诚心进献宝玉却被当做欺君的石头。”文王听后,命人将其剖开,璞石之中果真是稀世奇玉。
正是这样一块稀玉,在历史上几经流转,留下许多典故,成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谜。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