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哪里人 司马光的父亲是谁
司马光故居
司马光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司马光
中文名司马光
别名字公实,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
国籍/朝代北宋
职业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光山县
谥号文正
出生日期天禧三年(1019年11月17日)
逝世日期元祐元年(1086年)
陵寝司马光墓
信仰儒学
爵位温国公(追赠)
主要成就主持编纂《资治通鉴》,历仕四朝,政绩卓著代表作品《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家庭成员司马炫,司马池,司马沂,司马浩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的故居在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故居占地面积约为133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格局。司马光就是在此地降生的,故居对于司马光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司马光故居图片欣赏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即真宗天禧三年,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在幼时便有神童之称,他以七岁之龄,完整的背诵了《左氏春秋》一书,而且还能够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司马光于公元1038年即仁宗宝元元年高中进士,从此踏入了仕途。司马光一共辅佐过四任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司马光除了拥有极高的政治天赋外,他的文学造诣也不容小觑。因后来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司马光一气之下辞官归故里,这一走便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里,他主持编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司马光故居是经过整修的,但还是保持了它原有的样貌。故居的正门口悬挂着写有“司马光故居”这五个大字的牌匾,字迹遒劲有力。司马光故居的门口种植着许多参天的古柏,郁郁葱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故居共有西门和东门两道门,在故居的南边是司马光生平的展室,北边则是民俗展室。司马光故居的中心部分则是由养粹亭、司马井和一组大型的司马光雕塑构成的。故居环境优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
司马光的父亲
北宋的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是被后世称为一代贤臣的司马池。司马池是陕州夏县人,当时司马一族在陕州是非常显赫的存在,司马池家资巨富,但他为了能够安心读书而放弃继承大笔的遗产,将这些家产都送给了自己的族人。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
司马池生于公元980年,自幼便十分的聪慧。司马池于公元1005年即北宋真宗景德二年,高中进士。但司马池考中进士的过程颇为坎坷,根据《宋氏》的记载,在司马池第一次进京赶考时,他的母亲不幸病逝。当时先得到消息的则是与司马池一同进京赶考的同乡,同乡怕司马池得知消息后会影响他考试的发挥,就将这个消息隐瞒了下来。可能是母子同心的缘故,司马池预感到了可能自己的母亲可能会有不测,到了晚上的时候一直不能入睡。他的同乡见到司马池的这个状态后,无奈之下只能把信给了他。司马池看到信后,立马收拾东西返回家中。这样可想而知,司马池没有参加考试。等到第二次应考时,司马池正常发挥,一举考中。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池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得知自己的母亲病故了,不惜放弃四年一次的考试。
司马池高中进士后,就踏入了仕途。司马池的仕途比起他的儿子司马光来,可以用顺遂两字来形容。司马池中进士后,便被任命为永宁县的主簿,后逐渐向上升,最后官至尚书兵部员外郎。
司马光的儿子
北宋名臣司马光与其妻子张氏,一直相敬如宾,恩爱非常。两人结婚三十多年,但张氏一直没有为司马光产下一男半女,张氏心中一直很愧疚。但司马光一直安慰张氏,最后两人过继了司马光大哥司马旦的次子,并取名为司马康。

司马光影视剧照欣赏
司马康生于公元1050年,其亲生父亲为司马旦,后因其弟司马光夫妇两人一直未有子嗣,司马旦将自己的次子司马康过继给司马光。司马康在司马光的教导下,日益聪慧。司马光为了劝勉自己的儿子司马康,特地写了《训俭示康》一文。在文中,司马光现身说法,告诫司马康应该节俭持家。在司马光的精心教育下,司马康为人正直,温良恭俭。入朝为官后,清正谦洁,奉公守法,是一代贤臣。
司马康在公元1070年即宋神宗熙宁三年,高中进士。在司马光辞官回家主持编撰《资治通鉴》时,司马康成为司马光的助手,负责校对文字。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资治通鉴》能够成功编撰,也有司马康的一部分功劳。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对后世而言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是后人进一步研究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
司马康入仕以来,仕途顺遂,先后担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最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司马康于公元1090年即元祐五年因病去世,他那时年仅四十一岁,可以算作是早逝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