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介绍 重耳是怎么死的
晋文公重耳
重耳,姓姬,是晋献公的儿子,和周王室同宗。晋献公娶了翟国狐氏之女,为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亲。晋献公大败骊戎的时候,得到了骊姬,骊姬是奚齐的母亲。晋献公对骊姬非常宠爱,想立她的孩子为太子。当时太子申生不得宠,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出国都,最后太子竟然自杀了。

晋文公剧照
太子自杀,重耳害怕卷入争夺,逃离父亲,去往别国,在母亲的故乡翟国安顿下来。
晋献公病故之后,国内党派扶持晋惠公上位,晋惠公担心重耳回国争权,就派人去追杀翟国追杀重耳,重耳害怕得仓促逃跑离开了翟国,于是开始了颠沛流离,辗转于列国的生活。
重耳先后到了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最后在秦国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在诸侯国辗转期间,得到了齐国,宋国,楚秦的厚待,齐桓公把女儿许配给了重耳,重耳沉醉温柔乡,后因复国之愿被手下强行逼离了齐国,宋国对重耳恭敬礼遇有加,楚王也礼贤而待重耳,并没有嫌弃排斥,楚王亲口问重耳厚待他,该如何报答,重耳在楚王面前许诺,如果有一天回国后,晋楚相对战,晋一定退让百里,重耳最后到了秦国,当时晋国晋惠公病重,其子上任,秦国一直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于是有意想染指晋国政权,决定扶持重耳复位。而相反的,重耳在卫国的时候被冷漠拒绝帮助,重耳落魄将近乞讨,曹国甚至乘重耳落难冒犯重耳,郑国都是冷眼相待,因此重耳心里对有恩于他的日后不忘报答,实现诺言,对在他困境之时冷漠甚至羞辱他的,重耳也没有忘记强大以后对他们的打击报复。
重耳在秦国护送下回到晋国,这时因晋国内乱暴政失去人心,因此晋国百姓都非常欢迎重耳复位,重耳国内的亲信马上迎接他,而晋国其他大族也非常支持重耳,在这些人的拥护下,重耳当时了晋国国君也就是晋文公,怀王最后自杀。
重耳怎么读
重这个字呢,它不是没有部首的,它的部首是“里”,除了部首之外还有两道笔画。也是有两个读音的,一个zhòng,一个chóng。重耳的重呢,在这里是第二个读音。

重耳之墓
这个读音的“重”字,有三个意思。一个形容次数不断,反反复复的,一次又一次。另一个意思呢,是说一层层,一种种,很多而且条理分明。最后一个意思呢,是指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九九重阳。
其实这是一个会意字是“人走千里”的意思,后来被人引申成了双腿沉重。人行千里,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着与他人生相关的寓意在里面,想起当初重耳逃难的时候,又何止是走了千里啊。
关于“耳”这个字,大家应该不陌生吧,毕竟是人体器官的一部分。读作er,有二声的,也有三声的。因为习惯问题,重已经是二声了,后面的耳就被人们读成了三声。作为一个象形文字,耳的本义呢,就是听力的器官,因为跟耳朵有关嘛,也被引申成了听到,谷物在经受小雨的滋润之后生长出的嫩芽等等。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语气词的用法,表示限制、转折或是结束,文言文中这种句读法最常用了。在读一篇文言文的时候,在一个句子的最后有一个“耳”字还蛮常见的。
开玩笑一点的来讲,人行千里结束,重耳的名字,重耳的前半生。走走停停,千里之后,变得出息了,成了国君。
重耳之亡
重耳当初国家内乱,父子离间,没有办法之下,他就带着对他忠心的几个臣子逃走了。他最先去了狄国,正巧狄国在打仗,俘获了部落统领的两个女儿,顺水推舟的把她们给了重耳。在狄国一段时间之后,重耳就离开狄国,到齐国去了。

重耳雕塑
经过卫国的时候,卫国不是很友好,没有办法,重耳只好继续走。
到了齐国之后,齐国国君对重耳也不错,也给他娶了个妻子。后来齐桓公死了,重耳本来不想离开温柔乡,被自己深明大义的妻子灌醉装上马车送走了。木已成舟,只好继续前行。
下一站是曹国,曹国的国君对重耳很不尊重,但是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觉得重耳是个人才,僖负羁很听妻子的话,派人给重耳送饭吃,这不是普通的饭,里面藏了好东西的。重耳收到饭菜后,把饭菜吃了,但是把里面的宝玉还给了它本来的主人。
重耳到宋国之后,宋国国君觉得大家都送东西,自己不送不好,就给了重耳二十辆马车。
到了郑国,虽然大臣劝告,但是郑文公太倨傲,并不依礼接待重耳。
再到楚国,楚国国君和他有了著名的退避三舍的典故,这个就不必详说了吧。
总而言之,重耳去了很多很多的国家,有的国家把他当作贵宾款待,有的国家对他不是特别的友好。后来重耳成为了有名的晋文公,有仇报仇,恩人就报恩,赏罚分明。当初的不自在,全部改回来了。
重耳的故事
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必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据说是双瞳,朱元璋长相奇丑无比。但是晋文公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在最开始知道他名重耳的时候,我以为他的耳朵有什么问题,然而事实证明,他是个很正常的人,并且很有能力。

重耳雕塑
在外流亡这么多年,最终还能回来成为晋国的君主,最终带领自己的国家走向巅峰,这一切除了运气以外,还有能力。再者,在流亡的时候,重耳的桃花运也不错。
当然他也有黑点,这件事情一直让我觉得很荒诞。
在他流亡的时候又一个忠臣一直跟他到最后,名为介子推。在他快被饿死的时候,介子推甚至割下自己的肉来给晋文公充饥。我个人觉得臣子能做到这儿份上,真的是忠心到一个极致。但是晋文公在成功之后,不知道是工作太忙还是什么,所有人都封赏了唯独少了介子推。所有人都在为介子推感到不平,这么多怨念终于促使晋文公想起了这么件事儿,这么个人。他赶紧去给他补上迟来的各种封赏,但是介子推这人也搞笑,宁死不屈,我就不接受你的封赏。
甚至带着自己的母亲躲到了山上,就是为了做个普通人。真是越看越觉得这里面有什么更深的内情,然而我们无从得知。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下来,没想到的是推最终抱着母亲在一颗大树下被烧死了。临死的之前还留下遗言,只愿晋文公是个明君。
晋文公心有愧疚,便定下这一天为寒食节。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