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前世是什么 梁武帝与佛教的渊源
梁武帝前世
相传,梁武帝萧衍的有三世轮回。第一世为一条白颈蚯蚓;转世投胎后成为了一名僧人,法号为普能;得到大通禅师的点拨后,第三世为富贵人家之子黄复仁。由于他一心向佛,随后,转世为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画像
东晋后年,大通禅师在兴国寺诵《法华经》三载,在大通禅师闭关房屋墙边上有一条白颈蚯蚓。大通禅师在朗诵《法华经》时,这条白颈蚯蚓也在听经。有一天,大通禅师出关了,看见门前长了很多草,便让小沙弥把杂草清理干净。
小沙弥一不小心就把这条白颈蚯蚓斩成两截,小沙弥觉得很抱歉,便将这条白颈蚯蚓埋葬了。这条白颈蚯蚓因听讼佛经,转世变成人,在一个姓范的人家出生。他长大后,父母就已经去世了,于是他来到了山西南光寺做了伙夫,禅师给他改名为普能。普能虽然不识字,但是他能流利的背诵佛经,只要一有闲暇时间,普能便打坐修行。一天,普能听说兴国寺的大通禅师坐化了,普能便有了转生的念头。普能向师父请教转世之道,师父认为普能修道勤奋,便给他指点了一些修行门道。普能得到师父的点化后,便坐化去了。
普能转世到一个员外家,这对夫妇积善行德,到了40岁的时候才生下普能。普能降生后,天天哭泣,不肯吃东西,这可急坏了员外夫妇。俩人急忙找到了空谷法师,在空谷法师说等到周岁后,要送这个孩子出家。随后,空谷法师给改名为黄复仁,黄复仁六岁的时候,黄员外为黄复仁定下娃娃亲。奈何黄复仁一心在修行上,黄复仁成婚后,他和妻子痴迷于修行。后来,在空谷法师的指点下,黄复仁投胎成为萧衍。
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
佛教得以在中国传播,最大的贡献者之一就是梁武帝。梁武帝十分推崇佛法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正是因为梁武帝身体力行地推崇佛法,才得以让佛法进入中原,在中原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梁武帝将佛教定为国教。梁武帝遵从佛法对修行之人的要求。

梁武帝画像
在生活习惯中,梁武帝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衣服和生活用品十分朴素。梁武帝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他还颁布法令不让百姓宰杀牛羊,不许吃肉类食物。要是到了祭祀场合,就用面团做成牛羊等形状,用来献给祖先。其次,为了让百姓们有祭拜场所,梁武帝花费了大量钱财在全国修建了很多寺庙,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寺庙四百八十所,寺庙中共有十万多名僧人。到了佛教节日时,百姓们都会去寺庙中祭拜,这也让佛教精神深入人心。第三,梁武帝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研究佛学,并著有与佛学相关的书籍,比如《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梁武帝著有的这些书籍,极大地丰富了佛教理论知识。除此之外,他还让懂佛学的大师研究和翻译外国的佛学经典著作,通过翻译成中文,便于修行之人的领悟和参透。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是提倡素食主义的第一人,在衣食方面,梁武帝从不铺张浪费,倡导以朴素为主。正是因为梁武帝身体力行地推行佛法,短时间内才让佛教在中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梁武帝出家
梁武帝萧衍,史上关于梁武帝的一生概括和记录的最多的莫过于萧衍和佛教的关系,梁武帝更是在公元527年来到同泰寺出家,做了三天的和尚。相传梁武帝信佛,为了自己的信仰,不近女色,不食荤腥,这在中国历代的皇帝中是仅此一个。梁武帝多次脱下皇袍换上僧袍出家,难道此举,真的是因为他对佛教的信仰?

梁武帝出家图片
史上对梁武帝出家一事各有说法,有的学者认为萧衍是真的对佛教有敬畏之心,因为结合萧衍的生平,比如说节俭,一日只吃一顿饭;再比如说不近女色,近四十年不去后宫;比如说一件衣服会穿很久······通过这些不难看出萧衍的确是个容易信仰佛教的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萧衍之所以信仰佛教,完全是出自于政治目的。联系萧衍登上皇位的历程,可以看出萧衍深藏功与名,不动声色的布局,然后如同拉网一样,将自己看重的猎物收入网中。皇位是这样,在这里,民心也是这样。历代中国人都会选择一个精神参照物去膜拜,去追求,佛教就是很好的信仰。首先,佛教与儒家思想中“仁,德”的思想相近,比较容易俘获民心;其次,出家人慈悲为怀,在梁武帝萧衍前面的两个皇帝,一个暴虐成型,一个昏庸无道,最后都被人所取代,萧衍不但推行佛法,更是大肆宣扬慈悲为怀,这样比较容易让百姓觉得自己处在的国家一派祥和;最后,萧衍本就勤政爱民,再加上本身也是极其的努力,所以很容易受百姓爱戴。
皇帝出家,目的本就不会太单纯,更何况还是个心机城府颇深的皇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梁武帝此举,的确让佛法得到了宣扬,也为佛教事业作出了贡献。
梁武帝灭佛
梁武帝萧衍,他并没有灭佛,但是灭佛确实因他而起。

梁武帝画像
据记载,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笃信佛教的皇帝,甚至有人称之为菩萨皇帝。菩萨皇帝梁武帝对佛教的推崇已经到了事事亲为的地步,据史料记载,南梁时候,帝都的佛教寺庙有五百多座,而且建造得都极其华丽,有和尚和尼姑十几万人,可见当时的寺庙规模有多大,信徒有多庞大!而我们的梁武帝也是其中一个,梁武帝潜心研究佛法,甚至,在公元527年,梁武帝脱下皇袍,去寺里做了三天和尚。而后似乎是做和尚做上瘾了,三番两次的出家,甚至举行“四部无遮大会”,更是为了配合出家人慈悲为怀的佛法理论,多次大赦天下。最后一次出家达三十七天,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廷集资一亿将梁武帝赎回!
大概是梁武帝研究佛法,所以变得太慈悲,晚年的梁武帝不仅自己吃素,还要求百姓吃素,甚至不许百姓用牲畜来祭祀。不仅如此,因为投入了太多精力在佛法上,梁武帝已经没有再多的精力处理朝政,任用的大臣也越来越糊涂,对忠臣更是苛刻。勤于政事的梁武帝已经成为历史,此刻的梁武帝已经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的老人,对国事的不上心和多次错误的决定终于招致“侯景之乱”,梁武帝失了都城,被软禁,最后死在台城。
后世皇帝吸取梁武帝的教训,实施灭佛的活动,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梁武帝兴佛而招来后世皇帝的灭佛,不知是对是错。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