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总前委是谁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在哪
淮海战役总前委
淮海战役总前委是战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设立的指挥领导该场战役的临时机关,包括五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所谓总前委,就是总前敌委员会,虽然名义上是总指挥,但据一些研究表明,实际上统筹的是后勤工作。

邓小平画像
而且,总前委并非是在淮海战役开始之前就组建成的,在计划战役的阶段它甚至根本不算在中央军委考虑的事情之内,虽然据说曾经有过一个雏形但是没有实施。建立的决定是在11月16日,当时战役都已经开始了有整整十天,所以主要原因是规模越打越大,为了进行统筹指挥。
而在成立之前,淮海战役的提出以及指挥,一直都是粟裕。虽然他曾经提出由陈毅、邓小平来统一指挥,而毛泽东也同意了,但据说两人实际上并没有直接指挥。而他这样建议也是因为战役有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参战,而粟裕当时只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权力不够。
总前委的五人,当时基本上都是两大野战军的领导,刘伯承、邓小平分别是中野的司令员和政委,陆毅当时是在中野任副司令员,谭震林是华野的副政委。就此可见,组成总前委的目的就是协调两大野战军。其中前三位是常委,邓小平排在最前,是因为他是书记,这样又可以看出总前委里中野的势力强过华野,但是从战役看华野的兵力和战功明显更大。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淮海战役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中共方面就有60万人参战,为了适应越来越大的战役规模,中共中央军委于1948年11月16日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这五人组成,其中前三位为常委,邓小平是书记。五人都是来自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主要领导,由此可见总前委的成立目的就是协调战役中的两支队伍,以统一指挥作战。不过因为当时总前委五人还在指挥战斗,没有聚到一起。
后来,第二阶段结束,黄维兵团被歼灭,正在围歼杜聿明集团,因此粟裕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离前线战场不远的地方,如今在安徽省萧县丁里镇蔡洼。不久,总前委五人都聚到了这里,并在这里召开会议,研究之后的渡江战役。五人还在院子里拍照留念。现在那里的旧址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里面陈列着许多当时的珍贵文物,比如毛泽东的电报、会议的桌椅、军用地图等。
此外,淮海战役总前委还有一处旧址,那是在如今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张菜园村。据说是,当年12月31日,战役快接近尾声时,总前委由安徽搬迁到这里,并指挥了第三阶段的战斗。即使是战役结束后,总前委也此待了两个多月,开会讨论接下去的军事行动。现在这个旧址也已经还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