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迁都北京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大明王朝的首都本是应天府,后历经朱元璋、朱允炆两代,到朱棣登基为帝的时候,他把首都从应天府迁往北京,应天府就此成为了陪都。那么朱棣迁都北京在历史上是怎样进行的,朱棣又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
永乐迁都北京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403
年,朝中大臣上书进谏称北平是永乐龙兴之地,应当设立北平为陪都,此举也是效仿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凤阳陪都的做法。朱棣早有此意,于是从善如流把北平改称为北京,立为陪都,并且大举扩建修缮。朱棣又下命迁四周百姓前往北京,充实北京人口。

朱棣画像
公元1409
年,朱棣兴兵北征蒙古,北京作为前方作战的总指挥部和物资中转之所。朱棣借此下令修建长陵,想将长陵作为自己死后的陵墓,这说明在这个时候朱棣已经有了迁都北京的打算了。
公元1410
年,朱棣班师回朝下令开凿运河疏通南北的漕运,以方便南方的物资运往北京。疏凿运河前后历时
5
年全面完工。
公元1416
年,朱棣正式在朝廷上透露出了迁都北京的意向,群臣为此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朱棣则早已下定心意,他对坚持反对迁都的一律罢官严惩,顿时朝野上下一致赞同迁都北京。朱棣于是下令兴建北京皇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紫禁城。
公元1420
年,北京皇宫正式完工,在规模上比南京皇宫更为宏伟。朱棣正式下诏迁都北京,将旧都应天府改称为南京。
那么朱棣劳师动众迁都北京是为什么呢,朱棣对迁都一事有什么内在的深意考虑吗?
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迁都其实并不是朱棣一个人的想法,朱元璋在位之时就已经准备迁都了,朱元璋认为南京为都于国运不祥。朱元璋为此专门设立了南北二京,以应天府为南京,北京则是开封府,并且把中都设在了自己的老家凤阳。后因两地饱受战乱,城破人稀,所以朱元璋放弃了迁都这两地的心意。

朱棣像
朱元璋晚年的时候派太子朱标到关中等地考察,打算迁都关中西安,结果朱标回来之后就病死了,于是迁都之说也就此搁置,朱元璋直至驾崩也没有完成迁都之举。
第二个原因则是北平为朱棣的龙兴之地,他被封为燕王就是受封于北平,他在北平经略时间长久,有着深厚的感情。朱棣攻克应天府登基的第一年就将北平改为北京,并于登基7
年后就长期在北京处理军国大政,只留太子在应天府监国。
第三点则是以北京为都,方便抵御当时明朝的最强敌人蒙古的蒙元残遗势力,这也是明朝天子戍边的说法由来。
此外最主要的一点,北京作为首都有着南京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巩固统治监视天下诸地。朱棣起兵多了自己侄儿的皇位毕竟得位不正,所以统治初期天下不算安稳,迁都北京则是加强自己后方根据地的实力,以此震慑天下的反对之人。另外南京是朱允炆登基统治所在,南方有大批仍然对其抱有同情心的文人士子,迁都北京也是为了消除这种影响。
朱棣登基之后就将北平改为北京,并大力经营扩建北京。最后为了增强统治力度和淡化朱允炆的残遗影响,朱棣在登基18
年后正式迁都北京,北京也在此后成为明清两代的故都。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