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都有些什么作品 唐寅作品欣赏
唐寅作品
唐寅,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才子,作品产量极大,至今留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画作,分别藏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馆中。
唐寅 骑驴思归图
其中他的骑驴思归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长77cm,宽37.5cm,画作整体颜色淡雅,描绘的是一幅漫山遍野的野花、层层叠叠的高山与山泉溪涧流动相映的宜人景象。画中弯曲盘旋的小径将颤颤巍巍的小桥与山中的茅房连接在一起,一路上有砍柴归来背薪过河的樵夫,也有坐在驴背上的士人,强烈地流露出文人欲隐于市的情感心境。
唐寅的笔法最初师从周臣,后赶超李唐,逐渐将先人的笔法做出调整与转变,由刚劲强硬的转刮转变成逸动自然的勾勒与回折,能够灵活运用。在这幅画作中,唐寅的画法熟稔,山石纹路与树干的皱褶都用湿墨来调和,把大面积的斧劈皴晕染成掺水的长条皴,显得山峰秀丽缜密,显得自然避免过于生硬,此时的画作已经能够展现出唐寅的画风特色。
在观察此画中的题字,可以大致推断出是唐伯虎在落榜之后37岁时所作,他自提的“乞求无得束书归”,能看出几分他内心的落寞与寂寥,以及怀才不遇的无奈。
唐伯虎的画作亦工亦写,产量之丰也使之各有无穷意味,不同的画作有不同的风格画法也表达了他不同境遇的所思所感。
唐寅落花诗
落花诗是唐寅所作诗歌,唐寅在画落花图时,不止一次地将落花诗题在画卷上,他一生画过多幅落花图,也就因此写过不止一首落花诗。正因如此他每次题写的落花诗都各不相同,数目上、内容上、书法写作上均大有差异。
唐寅 落花诗
唐寅的落花诗共30首,目前已知的他的不同版本的落花诗真迹分别藏于中内外不同的美术馆,分别有苏州市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以及中国美术馆。
唐伯虎的落花诗是和作,其中有沈周所作的10首,此外除了唐伯虎之外,文壁等人也皆有和作,各种关于唐伯虎的相关文集中都收录了落花诗,其中《唐伯虎文集》收录了原集,后来由于唐伯虎本人每次书写的笔墨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很多诗句在后来经过修改与原集已有所不同。根据统计有所改变的大概有17首,后被补充进全集中,扩为47篇。
在当时唐伯虎的落花诗流传极广,却有人认为诗过于强调了封建士人感伤的情郁,这实际上并没有读懂诗文,违背了唐寅作落花诗的本意。落花诗看上去像是唐寅在感物伤怀,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才华而已。唐伯虎在诗中表达了光阴流逝的感伤,却也多了几分平和的暮气。此外,他也在诗中感叹不得志的痛苦遭遇,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情绪。
唐寅一身才华,却如此不幸,确实是可悲的境遇,因而这些诗歌并非无病呻吟的风流之作,其间自有其慷慨之豪情与释然的旷意。
唐寅桃花庵歌
唐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诗人,极具才气,他一生留下许多佳作,备受后人的推崇,然而在他众多的诗作之中,桃花庵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是其自省并警世之作。
唐寅 桃花庵歌
桃花庵是唐寅的居所,说到这住宅还得来不易,当年唐寅看中了苏州的一处别人废弃的宅邸,长久没有人居住,城内还有一处地,就称桃花坞。据悉,当年唐寅在购置这处住所时,并没有什么积蓄,于是将自己的藏书或变卖或抵押,还向在做官的朋友借了一笔钱才拿到房子,并且在此后长达两年时间里努力写作画画卖钱才还清借款。
桃花庵歌诗文整体工整对仗,画面华丽雅致,风格隽永清新,音韵回味悠扬,即便在用词上多有大俗大雅的用字,但丝毫没有低俗之感,反而读完诗文令人心头一震,体现其下笔的力度与苍劲,是他首屈一指的代表作。
诗文描述的是两个不同的画面,分别是汉朝权贵的生活场景与唐伯虎自己的生活景象。在描绘富贵们的生活环境时,仅用“车马”、“碌碌”等关键词就使其奢华生活方式传神、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然而在叙述自己的生活境况时,唐寅围绕着桃与酒详细地用了较大的篇幅来书写,拿桃花换酒钱,酒醒酒醉都在花前花下,写出了他避隐于世,日日流连花枝酒盏的日子,两种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这首诗写出了唐寅怀才不遇后看透官场世事的感想,决意选择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诗文中清高洒脱与孤独失意相结合,尽显唐寅复杂的性情与心境,具有极强的感官冲击力。
唐寅一剪梅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唐伯虎的词作,该词之佳妙不仅在于言语上的清扬婉转,更在于明朗的吟句中表现出的女子情思,痴心人被空间阻隔所折磨的郁郁之情,更是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唐寅一剪梅
唐伯虎用轻快简洁的语句诉说了一种被时空隔离的焦灼之痛,上下篇目之间互相穿插填补并迂回反复,形成回形状环环相扣,在他的笔下仿佛正有一个泪痕未干的女子正在细细抽泣暗自神伤。
“闺怨”向来是古来词人偏爱的题材,历来文学家手中的相关之作更是汗牛充栋,但是越是这样常见的主题越是难有亮点新意,因此唐伯虎的这篇词作之佳更是难能可贵,就妙在它的别出心裁。
唐伯虎这首《一剪梅》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上的悠扬迂回,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女子的痴恋之情更是扣人心弦。空间上的无情阻隔,不仅将两个有情人之间拉远了距离,而彼此间春来秋去的时间流逝,更加剧了当下心思已无人诉说与往昔共同相伴之间的落差,如今眼前的美景、心中的乐事都已无人可分享。然而除空间外,无情的时间也带来了青春年岁的流逝,就在这样郁郁寡欢的独自徘徊中年华不再,青春被耗尽了。写尽了一片情思在面对时空时的无奈感,时光在分离中流逝,距离却未曾缩短,文中“花前月下”的销魂,令女子回忆过去,“行坐均思君”。
唐伯虎用笔写出了一个女子朝暮回忆往昔期盼恋人的心境,使读者都能切身感受到女子的痴与痛,不愧才子之称。
元宵唐寅
唐寅,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诗人,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才子,留下诗文佳作数篇,这篇元宵就是唐伯虎所作,诗文新颖别致,十分有个人特色。

唐寅 元宵
关于元夜的诗文向来多是描写都市繁华的元宵之夜,然而唐寅的这首《元宵》却大不相同,它以农村为题材,描写的是通明的灯火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好景象。在灯月的映衬下,村中的女子越发美丽迷人,她们散发着活力与朝气,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人人都是喜气洋洋的面貌,尽情欢笑,该诗描写出的情境甚是美好有意蕴,十分打动人。
原诗文中出现的社神喻指土地神,旧时有春、秋两种社日,每逢社日百姓都要祭祀土地公,以求得来年的丰收。此外文中的尊意指酒杯。
《元宵》全诗的意思大致是说:如此美好的夜晚,如果没有皎洁的月亮,仅仅有辉煌的灯光,那是无法尽兴的。相反,在这样的夜里,如果只有明亮的月色而没有通明的灯火那也是一样算不上春。春天以它的姿态光临的时候,人间的女子就如同美玉一般动人;当灯火通明在月光下灿烂如火焰,月亮就如同银盘一般皎洁纯净。大街上满是如同宝石翡翠一般游玩的村中女子,小伙子们放声高歌、笙乐悠扬地赛土地神。如果不尽情地游玩,欢乐地嬉笑,怎么对得起如此美好的良辰美景呢?
唐寅的元宵独具个人特色,人景交融,尤其是尾句的感叹,仿佛在阅读时也能切身感受到作者眼前月夜的美好,十分触动人心。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