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辛弃疾是南宋的著名诗人,他一生把收复失地、抗金北伐作为自己的一生使命,并且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体现了这样强烈的爱国情怀,有着极其奔放激昂的气势。辛弃疾一生留下了很多的诗词,《破阵子》就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品,抒发了他一生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辛弃疾
中文名辛弃疾
别名稼轩居士,辛幼安
国籍/朝代南宋
职业将领,词人
民族汉族
出生地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
谥号忠敏
出生日期1140年5月28日
逝世日期1207年10月3日
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代表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调歌头》《满江红》家庭成员辛赞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将士。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诗人,和苏轼并称。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多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辛弃疾作诗
辛弃疾早年的时候出生在金人的殖民地上,他一直目睹着金人残害汉人的悲惨场景,再加上祖父的敦敦教诲,辛弃疾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豪放的气魄,立志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原。到了后来,汉族人民再也无法忍受金人残酷的统治,就纷纷起义,年轻的辛弃疾也趁机拉起了2000多人的起义军加入到保卫中原的战争之中,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当时的抗金大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听到这个消息,辛弃疾愤怒不已,立马集结了50来人,强闯了几万人的敌营,将张安国等叛徒抓住带了回去。
回到南宋之后,辛弃疾因为在起义军中的优秀表现,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但是他“北归人”的尴尬身份,让他根本无法进入到南宋的权力中心,也一直处于被排挤的状态。而且当时的南宋高层其实已经没有了和金国一战的勇气,所以虽然辛弃疾表现出了自己高度的北伐热情还写了不少的北伐的建议贴,但是不想再打仗的南宋只能让辛弃疾去做那些安顿一方的职务,这让辛弃疾的内心感到非常的痛苦。
后来辛弃疾在被免职之后,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好不容易,南宋朝主战派占了上风,打算北伐抗金了,但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老了,虽然锐气还在,但是毕竟身体已经不如壮年时期,在他68岁那年,辛弃疾病重不治,躺在床上,高呼三声“杀贼”之后逝世了。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辛弃疾一生著作很多,其中《破阵子》是辛弃疾最出名的诗词之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画像
这首词是辛弃疾隐居时期的经典之作,词的上半阙表达了他渴望重回战场的心情,他幻想着自己回到军营之中,和将士们一起准备远征。而词的下半阙描绘了惊心动魄的战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辛弃疾终于收复了失地,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到这里一个威名赫赫、战功卓著的大将形象跃然纸上,就在最高潮的时候突然发出一声感叹“可怜白发生”,瞬间就体现了自己空有满腔热血却无处报国的悲愤,体现了辛弃疾的抑郁、惆怅、不甘。
这首词悲壮高亢,将梦境和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辛弃疾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悲痛,是辛弃疾一生爱国热情的凝结之作。
辛弃疾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诗词中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时到了现在依旧值得人们学习,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身先死,空有满腔热血,却不能保家卫国,驱除鞑虏,实在是可悲可叹,辛弃疾的《破阵子》更是将他壮志难酬的悲凉展现的淋漓尽致。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