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如何建立商朝 关于商汤的故事
商汤建立商朝
商汤联合众多部族,灭亡夏朝后,打破了君王永固的说法。后来,商汤在众多部族的推举下,即位为君王,建立了商朝政权,庙号成汤,后来人们就称他为商汤或者是成汤。

商汤和大臣讨论
商朝建立之初,由于夏桀的残暴统治,夏朝统治区域内的民众生活困苦,商朝建立初期,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抚民心,改善民众的生活。商汤在建立商朝初期,施政的重点就是改善民众的生活。
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减轻对民众的征敛,对一些受到战争波及的地方百姓,甚至会免除一定时间的征敛。商汤还鼓励民众生产,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民众会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一系列以民为本的政策,商朝平稳成功的度过了国家建立初期的动荡期。前期的商朝进入到了一个难得的平稳发展时期,这使得商朝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商朝的统治区域也开始逐步扩大,商族发源于黄河下游,灭夏之后,它的统治范围开始扩张到了中游地区。后来,经过初期的发展之后,商朝的范围开始向上游地区扩张。面对着强大的商王朝,黄河上游的强大的少数民族部落羌族和氐族也纳贡臣服。
商朝的统治晚期,他的统治者也犯了夏朝统治者犯下的错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纣王,他的昏庸和残暴比起夏桀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几百年后,历史又重演了,差不多的剧本,差不多的剧情,差不多的结果。商朝的政权被自己的属国周推翻,和自己的先祖商汤当初推翻夏朝的统治如出一辙。
商汤的故事
商汤,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国家商朝的建立者,商朝存在的意义要比夏朝重要的多,夏朝是第一个国家,开创了先河。商朝是第二个国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商朝统治时期,我国的青铜器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作为著名的商汤王,有关的他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有着很多。

商汤祈雨画像
第一个故事就是商汤灭夏的故事,传言商族的首领之位传到商汤的手中的时候,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赶超夏朝的地步,后来商族在商汤的手中进一步发展,军事实力也开始逐步追赶上来,隐隐有了成为黄河流域第一部族之势。灭夏之前,商汤先出兵灭掉了夏朝的盟友和附属小国,商汤为了打消夏桀的疑虑,不惜以身犯险,冒着生命危险觐见夏桀,稳住夏桀。后来,孤立无援的夏朝很快被商汤带领的联军给灭掉,夏桀也被流放。
第二个是商汤见伊尹的故事,这是一个商汤和伊尹的故事。相传,商汤建立商朝之后,更加的器重伊尹,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和伊尹商量,商汤从不召见伊尹,都是自己亲自去见伊尹。有一天,他让彭氏的儿子准备马车,驾车送他到伊尹的府上。彭氏的儿子在中途对商汤说:“伊尹不过是您的臣子,您对他的召见就是对他最大的恩赐,怎么还要亲自去见他”。商汤回答道:“伊尹对于国家来说,就是一剂良药,用了他可以使得国家更加平稳的发展,我当然要给他应有的尊重,你却不想我去见伊尹,是不想国家变好啊”,于是商汤将彭氏之子赶下马车,自己亲自驾车去伊尹家。
第三个是一个有关商汤祈雨的民间传说。相传,商朝建立之初,天下大旱,黎民百姓不能进行农业生产。商汤为了百姓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欲将自己的生命祭祀上天,祈求降雨,最终商汤感动上天,上天降下大雨,商汤也免除了死亡。
商汤见伊尹
《商汤见伊尹》是一篇短文,讲述的是商汤听到伊尹之名后想要前去拜访,主要是商汤与他的一个手下之间为此事产生一段对话。虽然短短不过百来个字,却很好地体现出商汤求贤若渴的明君形象,此外也衬托出伊尹的才能。

商汤见伊尹
全篇主要讲,商汤想要前往拜访伊尹,让彭家的儿子为自己驾车。在半路上的时候,彭家的儿子向商汤抱怨,说伊尹只是一个平凡人甚至还是一个奴隶,你想要见他下命令叫他来就可以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光荣了。商汤回答道,如今有一种药,吃了可以耳聪目明,我一定会很开心地去吃,而商汤对于国家而言就一服良药,你不让我去见他就是不想让我身体恢复变好。于是,商汤很生气就让彭家儿子下车,不让他给自己驾车了。
这篇短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前,伊尹只是有莘国的一介奴隶,以烹饪和研究尧舜等上古君王而出名,而商汤已经继承商国,是一个大诸侯国的国王。可当时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荒淫无道,对各诸侯国采取残忍的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夏朝国运即将走到尽头。因此,颇有野心的商汤才如此求贤若渴地希望得到伊尹的辅佐。
之后,商汤多次前往聘请伊尹,但被有莘王反对而事不成,最后通过迎娶他的女儿才得到他的同意,成功得到了伊尹。正是伊尹的辅政下,商汤最后得以讨伐夏朝建立商朝。因此,商汤见伊尹的故事,可以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相媲美。
商汤祈雨
相传商朝建立之初,天下大旱,百姓不能恢复农业生产,商汤用了各种方法求雨,但一点作用都没有。后来,商汤让当时最古老的巫师卜了个卦,巫师根据卦象,对商汤说:“现在只有一种方法,但是不能保证会一定成功,那就是以活人祭祀上天,祈求他能够下雨”。

商汤祈雨塑像
商汤听完巫师的话,无奈的说:“本来求雨就是为百姓谋福利的,怎么能让百姓牺牲呢,还是让我来为百姓谋福利吧”。于是,商汤不顾众位大臣的反对,毅然决定将自己当做贡品,祭祀上天,祈求上天能够下雨。
在求雨的那天,商汤沐浴更衣,在祭拜上天的时候,商汤跪下对上天说道:“我自知自己罪孽深重,不该反叛自己的国君,您要治罪就治我一个人吧,不要牵连到无辜的百姓”。祭天结束之后,商汤就坐上了早已搭建好的柴堆。旁边的巫师根据卦象显示的时间,点燃了柴堆,围在旁边的民众,都在大哭,为自己可敬的君王送别。
后来,火焰烧到一半的时候,晴空之中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倾盆大雨就哗哗下来了,商汤坐着的柴堆也被浇灭了。商汤被周围的民众恭敬的迎下柴堆。至此,商汤在民众心中的地位越发的崇高,商朝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稳发展期。
从商汤祈雨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商汤是一个热爱子民,为了百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贤德君主。
商汤问棘
商汤问棘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庄子的《逍遥游》之中,这是庄子著作《庄子》的开篇文章,讲的是鲲鹏的故事,故事以鲲鹏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像那鲲鹏一样,扶摇而上九千里。这里的“棘”是古代大贤的名字。

商汤王像
相传,商汤是一个喜爱学习,不懂就问的人,他曾经向大贤棘请教问题:“上下四方有极乎?”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地是四方形的,上下左右四方有四根天柱支撑。商汤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下天地四方之地,它有没有穷尽呢?”。
大贤棘的回答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天地的无极之外,还是无极,是没有极限的。天地最北面是一望无际的海洋,那里生活着一种大鱼,名字叫做鲲,它的身体有着几千里的长度,宽也有好几千里。鲲落在水中是一条大鱼,它只要脱离海水,就会化作一只名字叫鹏的大鸟,鹏鸟展翅一飞就是九千里。但是却有小雀嘲笑他。说它飞的太高没有什么作用,鲲鹏的回答是‘燕雀安知吾之志’”。
棘是以鲲鹏的故事劝解商汤,不要做那目光短浅的燕雀,要做那拥有远大梦想的鲲鹏。这个故事在现在又有了一种新的理解,有很多人开始肯定那被骂作目光短浅之辈的燕雀。因为在现在人看来,鲲鹏虽然能够扶摇而上九千里,但是它却脱离于一般人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关注点集中到了家庭。鲲鹏飞的太远了,太脱离实际了,还是做那燕雀,虽然不能飞的很高,但是它不脱离于实际。
商汤灭夏
夏朝统治末年,国君昏庸无道,民众苦不堪言,那时的国君迷信于君王之位永固的说法,便不把自己的子民当回事,拼命压榨民众的财富。

商汤伐桀
夏朝最后一个国君桀,荒淫无道,残忍暴虐,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夏桀还以太阳自比。他说自己就是那太阳,太阳不消失,他就不会灭亡。民众为了脱离夏桀的统治,暗暗诅咒太阳,表示想和太阳一起灭亡。那时的夏朝不仅丧失了民心,也失去了周边很多的盟友和附庸自己的部族。
商汤看准了这个机会,在伊尹的辅佐之下,开始了灭夏的准备。那时的商族部落已经是黄河流域的一大霸主,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部落,当然已经建立国家的夏朝是不算部落的。商汤的既定策略是一面给夏桀进贡奇物,稳住夏桀,一面开始对夏朝的附属部族和联盟部族动手。
经过大小十一战,夏朝变成了一个孤立无援之国,反观商族附近,已经聚集了很多的盟友和附属部族。商汤看到灭夏的时机已到,开始挥师进攻夏朝,当时的夏朝已经处在崩塌的边缘,民众对于夏桀的统治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商汤的大军没有受到什么抵抗,就攻入了夏朝的国都,俘虏了夏桀。随后,商汤将夏桀流放到了南巢,即后来的安徽巢湖市。
夏朝被灭之后,商汤成为天下共主,建立了商朝的统治,商汤的称号也是由此而来。商朝建立初期,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