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简介 郑和是太监吗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一直被我们所纪念,每年的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的纪念日也是中国的“航海日”,郑和也被我们铭记。郑和对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都留下了可不磨灭的功绩。据史料可知,郑和官至内官监太监,并被朱棣委以重任,那么抛弃功劳,郑和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小知识:郑和的简介 郑和是太监吗

郑和的简介 郑和是太监吗

时间:2016-03-12 16:58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一直被我们所纪念,每年的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的纪念日也是中国的“航海日”,郑和也被我们铭记。郑和对中国航海史乃至世界航海史都留下了可不磨灭的功绩。据史料可知,郑和官至内官监太监,并被朱棣委以重任,那么抛弃功劳,郑和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还有他真的是太监吗?如果是太贱,为什么郑和会有后代呢?

郑和基本信息数据来源 : 历史百科-郑和

中文名郑和

别名马三保,马和

外文名【其他语言】Hajji Mahmud Shamsuddin

国籍/朝代明朝

职业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昆阳(晋宁)

出生日期明洪武四年1371年(辛亥年)

逝世日期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年)

陵寝南京牛首山郑和墓(衣冠冢)

信仰佛教,穆斯林

主要成就郑和下西洋,经历靖难之役

家庭成员马哈只,马文铭,郑文铭

郑和的简介

郑和是中国明朝时期的航海家、外交使者,出生于1371年云南,回族人。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是马家第二个儿子,1381年,蓝玉将马和掳掠至南京,宫刑后将其送进了朱棣的燕王府。

郑和及郑和宝船

郑和及郑和宝船

朱棣注重人才培养,希望将自己身边的人培养成有能力的人。所以天资聪慧的郑和很快就得到了朱棣的赏识,在朱棣“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大功。朱棣登位后,郑和才被赐姓为郑,升职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自小在朱棣身边长大,并对朱棣忠心耿耿,是朱棣的心腹,而且郑和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懂兵法、有谋略很快朱棣就委派了郑和为下西洋总兵正使,率领船队下西洋。

郑和从1405年开始一直到1433年共进行了7次下西洋,郑和人生的最后一年也是在海上度过的,当时最后一次下西洋郑和已经60岁了,完成航行的郑和因积劳成疾,在归国途中病逝,享年62岁。

郑和是太监吗

据十年前的报道,在郑和的故乡云南,不仅仅有郑和纪念馆还保留着郑和故里遗迹、碑文等文物史迹,还有正事的第十八代孙子郑思良。那据史料记载郑和1381年就被净身了,为何还会有后人并子孙满堂呢?

郑和的石像

郑和的石像

在1381年,朱元璋为了铲除云南梁王(元朝)的残余势力,在云南进行了一次战争。战争结束后,郑和被抓到了南京,在明朝皇宫里做了太监。后来郑和的哥哥马文铭将自己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马恩来也随着郑和姓郑,改名为郑恩来。

后来郑和死后,郑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一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运动中,马府毁于战火,郑和后裔传至第21代。

截止2005年,郑和后人大约有400余人,分布在云南玉溪、江苏南京、和泰国清迈。在云南的一支后裔是由郑恩来的长子所繁衍,其中郑和第十七代孙郑松林因在清朝末年为了逃离清政府的压迫逃亡了泰国,并在泰国落地生根。

南京的后裔由郑恩来的次子繁衍。不过当时郑和死后安葬在南京,他所带领的部分舰队海兵也随着郑和留在南京,并逐渐改名为郑,所以在南京牛首山形成了郑村。据说当年郑和还收养了两个侄子,一个留在云南老家,一个跟随郑和来到了南京,这两个侄子也有可能作为郑和的后代繁衍下来了。

郑和这位600多年前的先人现已子孙满堂,无论是亲生还是过继,郑和的后人一直为身为郑和的后人感到自豪,因为无论在中国史上还是世界史上郑和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郑和的简介 郑和是太监吗”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