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发迹后:妻妾称“十二金钗”翻牌子侍寝
胡雪岩(1823-1885年)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胡庆余堂创始人。他出身贫寒,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为世人所称道,被誉为一代巨贾。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升迁至“布政使衔”从二品官阶,故又被称为“红顶商人”。纵观清朝两百多
年的历史,经商获仕、戴红顶子又穿黄马褂的,仅胡雪岩一人而已,他是晚清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作为一代 红顶商人,胡雪岩叱诧商场,写尽人间风流。更令后人称道的是,他为富且仁,善好施,做出众多义举,在赢得胡大善人的美名、黄马褂加身的同时,亦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在他的这些义举中,胡庆余堂药号的开办,尤为后人们所称道。

关于创办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的缘由,流传至今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胡老太太生病抓药受阻,怒而开药号;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小妄生病,抓回的药中有以次充好的一两味药,要求更换时遭到药店伙计的抢白,激愤而开药号。实
际上,任何偶然事件都有其必然性,胡庆余堂的开创与胡雪岩深受杭州悠久的中医文化熏陶,身处乱世而兴济世救人之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早在1875年由于战乱、疫病等原因,死亡率剧增,人口负增长之时,胡雪岩便己打定救死扶伤的主
意。他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曾国藩、左宗棠等部及受灾区民众。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
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
胡庆余堂在1880年时,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而胡雪岩,胡庆余堂的创办者,也因其不耻下问、勇于探

索,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使胡雪岩的声名不至被时间所冲淡。这也算是善有善报吧!
除了创办胡庆余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
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惜洋款救急。
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的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胡与该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不欢而散。后在胡雪
岩的精心策划下,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被收拾得服服贴贴,双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计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

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值得的。
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浮报了利率,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付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
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虽然,我们常常把奸字与商字连在一起,甚至更有无奸不商一说,但就事实而论,生意场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
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
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己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
声善名更加

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胡雪岩拥有资产近3000万两白银的家业,田地万亩。事业有成的胡某人显露出“暴发户”的浅薄和荒淫。他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处处显露出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气。《胡光墉传》记载:胡雪岩修建“第宅园囿,所置松石花木,备极奇珍。姬妾
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也有资料说“大起园林,纵情声色,起居豪奢,过于王侯,骄奢淫逸,大改本性。”他耗巨资营造的庭园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
胡雪岩酷爱女色,他经常在街市上寻觅美色,看见有姿色的美丽女子,就请人说和,身价再高也不计较,而且还会给女方的家人安排好差事。他仗着有财有势,把冒犯他的女子娶回后再休弃,肆意侮辱良家女子。他强买民女,通常只过三五天
或一两个月,新鲜感一过不喜欢了就给银数百两,任其改嫁。据《见闻琐录》记载,遭到他喜新厌旧抛弃的“凡买而旋遣者,殆数百人。”
《南亭笔记》记载:有一天,胡雪岩穿着朴素的衣裳到一个妓女处。那妓女看胡雪岩的穷酸相以为没多少

油水,便懒得理他。只有一个老妇人殷勤招待了他。第二天,胡雪岩派人给老妇人送了两包金叶子。妓女那叫后悔啊,让老妇人跟着来人
去请这位财神。胡也挺给面子,再度光临,然而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只是捻须微笑,嘲讽妓女有眼不识他这座泰山。
《庄谐选录》载有:胡雪岩一次经过一家裁缝店,见门口一个苗条女子很是上眼,就盯住多看了几眼,那女子觉察之后,急忙关门进入屋内。胡雪岩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派人拿巨资向其父亲提亲要纳其为妾,女子之父见钱眼开答应了。
胡雪岩择日将这女子娶回,在新房里,胡雪岩自己喝着酒,然后让新娘子裸体躺在床上,又让仆人在一边高举着大蜡烛,他来回踱步看着这新人,放声大笑说:“前几日你不让我看,我偏要看。现在你还有什么办法制止我?”说完推门而去,到别的
小妾房中过夜。第二天派人对这女子说:“这间房中所有的物件都可以拿走,你可以改嫁他人,这里没有你的位置。”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叙述了胡雪岩独特的生意经。六十三回写到:“他那经营手段也实在厉害,因此一年好似一年,各码头都有他的商店。也真会笼络人,他到一处码头开一处店,便娶一房小老婆,立一个家。店里用的总理人,
到他家里去,那小老婆

照例是不回避的。住上几个月,他去了,由得那小老婆和总理人鬼混。那总理人办起事来,自然格外巴结了。所以没有一处不是发财的。”
《胡雪岩外传》说他的杭州豪宅,文石为墙,滇铜为砌,有的墙壁是将细瓷碗打碎,捣成细瓷砂涂抹可以千年不朽。园林巧夺天工,楼阁玲珑,云屏绘锦,绿暗瑶香,耗资巨万,豪奢无匹。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有个外国官员到杭州,宁愿
住在胡府也不去官方的迎宾馆。
胡雪岩古语云:食色性也。一代儒商、红顶商人胡雪岩不但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在政坛上春风得意,而且在情场上更是游刃有余,堪称情场上的高手。
胡雪岩是个风流成性的寻花老手,他常自谓: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妻,风流一世,此

生足矣!因此,对于合其心意的女子,他一般不会轻易放过。当然,作为一名成功商人,胡雪岩在情场不忘商场。他在创业期间所遇到的女
人,几乎都是为他的事业服务的:有的成为被他所用的牺牲品;有的非常幸运地被他收为小妾,但纳其为妾的先决条件是此女子必须有益于他将来事业的开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雪岩能够成长为一代红顶商人,这些具有帮夫命的小妾们起到了极
大的作用。
在创业初期,胡雪岩偶遇因父亲入狱被卖入梨花春的官宦人家千金小姐芸香,并被其美貌所吸引,但胡深知以当时自己的身份,无福消受美人。他在万般懊恼之时,灵机一动,把芸香做顺水人情送给了自己的靠山王有龄巡抚。这样做,胡雪岩
虽然失去了芸香,但却得到了王有龄的器重,得到了芸香这个忠心的眼线,从此掌握了王巡抚的行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控制了

王有龄,使其为胡所用。这桩交易做得无懈可击,芸香成了胡走向成功的第一个筹码。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商言商,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胡雪岩一次次忍痛割爱,把自己的所爱像商品一样一件件给了别人。为了傍上江苏省学政何桂清这棵大树,他又将自己的爱妾阿巧姐作为又一件礼物送给了何桂清。虽然胡雪岩
一再强调感情与生意应该截然分开,二者不可以混淆,但他与阳琪的结合,却更看重了感情对生意的促进作用

。与阳琪成亲后,阳琪立刻成了胡的左右手,令胡如虎添翼,有力地促进了胡雪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只可惜,阳琪过早地逝世了。这多
少留给胡雪岩一些遗憾。但不久,胡雪岩就遇到了另一位与阳琪极其相似,极具商业头脑的姑娘。她就是胡雪岩身边最重要的一位女子,陪伴胡雪岩走完人生的翠环姑娘,即当时小有名气的“罗四太太”。胡雪岩虽然已成为红极一时的商人,但家
中妻子肚中无货,上不得台面,这一直是胡雪岩心中的一大遗憾,以至胡雪岩常叹知音难求,心中十分孤独。翠环的出现,令胡雪岩眼前一亮。凭惜其敏锐的眼光,胡雪岩认为翠环即是上得厅堂、入得内室,自己寻觅已久的贤内助、红颜知己。于
是胡雪岩打定主意要赢得翠环姑娘的青睐,非娶她为妻不可。后经过努力,以两头大的形式,娶翠环为妻。翠环精明能干,很快成为胡的左膀右臂。心思又极其细密,很会迎合丈夫的心意,为胡雪岩连娶十二房姨太太,使胡雪岩感激不尽。作为回
报,胡雪岩将其扶正,使其登堂人室,成为胡府的掌印夫人。
胡雪岩娶的这十二位姨太太个个正值花季,胡雪岩对这十二位姨太太其宠爱,在她们身上挥霍掉大量的金

钱。他为这些姨太太建造了休憩场所——娇楼,使姬妾分室而居,而他则像皇帝一样,每晚随手拈牌招姬妾入寝,生活极其奢靡。单是娇
楼,就极其奢华,耗资数万。该楼金碧辉煌,四周风景秀丽,又以人工西湖蓬莱仙阁等景点巧妙地点缀,更是令观者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自此,胡雪岩便整日泡在娇楼之中,沉溺于温柔女儿乡。正如汪康年在《庄谐选录》中所写:杭人胡某,富
坷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后卒以是致败。胡雪岩荒淫而奢靡的生活习性,与他最终的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胡雪岩姬妾成行,号称“十二金钗”,分住院内长弄中各楼,按序各占一室。到了晚上,侍女端上盛有各姬妾牙牌的银盘,胡雪岩随手翻一个,侍女就按牌上名字叫这个姬妾侍寝,宛如皇上翻牌子一样。胡雪岩每天早晨起床,由佣人端上用翡
翠盘盛着的青黄赤白各色宝石若干枚,让他“养目”。每日合家大小还要鹭序般的去上房恭请

晨安。至于唱戏祈福,摆酒张筵,无不穷极奢华。胡雪岩喜欢和众多的姬妾一起嬉戏、玩乐。他让诸妾穿上写着“车”“马”“炮”字样的红蓝马
甲,登
到在高台上画好的棋盘,红蓝对峙,胡雪岩和夫人在栏杆后用竹竿指挥她们,“下活棋”。胡雪岩和姬妾一起过着肉林酒池、欢歌盛宴的奢靡生活。享乐纵欲无度,挥金如汤沃雪。派头甚至超过了一些勤政节俭的皇帝。
胡雪岩虽聪明一世,在生意场上八面玲珑如鱼得水,但在官场上却是个“低能儿”,政治上的“不成熟”,不谙官场规则,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祭品,做了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光绪十年(1884年),胡雪岩这位纵横商场、江湖,出入朝廷庙堂之上,权倾一时、富可敌国的一代巨贾,身败名裂,落得倾家荡产孑

然一身,近3000万两银子的家业也顷刻殆尽。“看他楼起,看他楼塌”,短时间之内事业家业俱毁,人间天堂
地狱,如梦幻般迅速演绎一遍,他在凄凉中郁郁而终,仅六十二岁。
胡雪岩贫寒出身,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迹,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左宗棠收复新疆,他帮助筹备军饷,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他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余堂,真不二价,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向百姓施药施粥,被人们称为胡
大善人。胡雪岩的人生过程,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生意亦官亦商;为人亦庄亦谐;既狠毒奸诈又乐善好施;财产广积,富可敌国,实所罕见。但他如一个一夜暴富的“暴发户”,赌徒般挥

霍,荒淫奢侈近于疯狂、变态,超乎寻常。他的一生有着令人羡
慕的巨大成功,也有令人摇头的惨重失败。
“杭人胡某,富坷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后卒以是致败。”汪康年在《庄谐选录》中的这段话,为“福兮,祸所伏也”这句古语又作了一次生动的诠释。
老祖宗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些话在四海之中检验了两千多年不出差错。这样看来,胡雪岩荒淫奢靡,泡在娇楼之中,沉溺于女儿乡,严重违背“富贵不能淫”这一点,这位“戴
红顶子”的“暴发户”所作所为不能称之为人人敬佩的大丈夫,他的结局不值得惋惜。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