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许世友将军的三段姻缘:至死都不原谅谁
揭秘许世友将军的三段姻缘:不原谅谁?
导读:儿时曾听人们讲述过这样一则故事:许世友将军平日警惕性很高,时常提防有人谋害他。他不仅有飞檐走壁的神功,还有打枪百发百中的本领。他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一把子弹上膛的手枪,无论是谁,要是不喊报告进来,随手就是一枪,就这样,光老婆就打死好几个。

多年后,才弄清,那传说纯属胡编乱造,许世友将军曾经结过三次婚,三任妻子没有一个是被他用枪打死的。
一
那年,结束了少林寺的杂役生涯,许世友回到了生养他的故乡——湖北省麻城县泅水店许家村(今属河南新县),投身到我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中,担当起革命赋予他的第一职务——马岗六乡农民义勇队大队长兼炮队队长。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母亲见儿子长大成人,该成个家了,就四处托亲拜好友张罗这事。不久,母亲为许世友物色了一位名叫朱锡明的邻村女子,朱锡明比许世友年长4岁,是村里的妇救会会员。许世友是个大孝子,既然母亲看上了这姑娘,他就谨遵母命迎娶朱姑娘。
1924年春天,许世友将朱锡明娶回了家。婚后,小两口感情甚笃,日子过得和谐美满。
可是,许世友与朱锡明仅度过3天如蜜的日子,就接到了作战命令,立即告别母亲和新婚的妻子,率部投入了战斗。母亲和锡明在家做军鞋支援前线,有时还参加洗衣队上前线慰问。在那硝烟滚滚的峥嵘岁月里,锡明只能在深更半夜偶尔与丈夫团聚。

朱锡明与许世友共生了3个男孩,乳名都叫“黑伢”,前两个都夭折了。生下第三个男孩,许世友仅见了一面,便率部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转入遥远的战场,此后,音讯杳无。
孩子长到3岁了,始终等不来许世友的身影。许母也不知道儿子是否还活在世上。花落了又开,草枯了又荣,果敢的许母终于咬了咬牙,自作主张为儿媳找了一位老实的庄稼人夏昌文。经人左劝右劝,朱锡明顺从了许母,留下黑伢跟奶奶苦度时日。
朱锡明改嫁后,没有再生孩子,有事没事常回到许母身边,与许母聊聊天,帮着做些家务。
十几个春夏秋冬过去,黑伢长成了十几岁的小伙子。许母的头发全白了,她再也不盼儿子了,权当他死了。可就在这时,全国解放了,许世友的名字登在报纸上,他当了大官,是山东军区司令员。
朱锡明得知许世友还活着,既高兴,又惆怅。高兴的是,自己深深思念的亲人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惆怅的是自己已另有所属。而许世友在此之前也误听传言,以为锡明已死,也重新组成了家庭。
原来,许世友出征不久,就听到传言,由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疯狂报复,对苏区进行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母亲和小妹离家逃难,生死不明,妻子和儿子不幸身亡。兵荒马乱的年头,许世友重任在肩,也无法去核实传闻真假。其实,朱锡明并没有遇难,而是带着孩子同许母、许世友的妹妹一道,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这段时间里,为了照顾染病的许母,拉扯年幼的小妹和孩子,朱锡明每晚都去乱坟场,扒死人的衣服回来做成鞋子和袜底卖,然后换点粮食,这才保住了一家人的性命。

刚解放时,许世友接母亲到济南居住,母子二人在一起时,母亲常常向儿子讲起儿媳锡明如何好、如何孝顺,许世友听了,常常感叹不已。
二
长征途中,许世友所在的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以后,红一方面军中的众多革命伴侣并肩战斗的情景,对红四方面军干部影响很大,于是,红四方面军总部作出决定,军级以上干部可以寻找革命伴侣成家。而早已战功赫赫的许世友当然身在此列。
长征结束,许世友到达延安不久,对投奔延安的四川达县热血女青年雷明珍产生了好感。经人撮合,两人很快在延安举行了婚礼。雷明珍平日里好学上进,工作上大胆泼辣,对许世友体贴入微。许世友调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后,奉命征收了大批牛羊供部队食用。细心的雷明珍将羊毛收集起来,抓住点滴时间搓成毛线,为许世友织了平生第一件毛衣。
为了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红色种子,许世友等一大批优秀的红军指挥员进入红军大学(1937年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雷明珍被中央组织部分到延安县负责妇女工作。

1937年3月的一天,传来了西路军失败的消息。西路军的失败,当时被认为是张国焘分裂主义的一大罪行。“批张”斗争扩大化,许世友和红四方面军的十余名高级将领被关。
这是许世友一生中第三次被囚禁,这一次,则是以“组织反革命集团”罪被关。这一次,也是他一生中失去自由时间最长的一次。审讯结束,已是晚上10点多了,许世友回到囚室,正遇上来给他送行李的同班同学小张。
“我要走了,有事要我帮忙吗?”小张临离开囚室,问许世友。
“请给我老婆带个口信,叫她来一趟。”许世友停了停,又对小张说道,早春天气冷,让雷明珍来时顺便将那件毛衣带来。
当时许世友觉得自己闯了大祸,对谁都是“浑身长嘴也说不清楚了”,因此把一切看得很灰暗。落难之中,许世友更加思念自己的妻子。除了儿女之情,许世友更主要的是要向她陈述事实真相,寻求理解和安慰,并为不能陪她白头到老而当面道歉。
但半个月过去了,许世友还没有如愿见到爱妻。直到有一天,小张递给他一封信和一个包裹,并告知他:“雷明珍已升任延安县妇女部长。”
许世友以为雷明珍工作太忙,一时来不了,便托人捎信来安慰他。可是,出乎他的意料,信上写着:“许世友我恨你!我决不爱一个反革命分子!为保革命的纯洁性,咱俩的事情一刀两断,我坚决要求离婚!请你签字。”打开包裹,再看那件曾给他带来无限幸福和温暖的毛衣,已是一包碎片。许世友如五雷轰顶。

“批张”扩大化被纠正后,许世友幸免于难,并重新带兵打仗。雷明珍对自己一时的冲动追悔莫及,多次向许世友认错并希望复婚,可许世友就是不肯原谅她。许世友随朱德总司令上太行山时,雷明珍也主动要求去抗日前线,一起到了太行山。陈赓、陈锡联曾将许世友与雷明珍反锁在一间屋里,希望他俩好好谈谈,沟通理解,可许世友破门而出,扬长而去。后来,许世友去了山东,并在那里续写了第三次姻缘。
三
1941年春,许世友率领清河军区独立团挺进胶东。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胶东这片土地。在山东,许世友整整战斗生活了16年,他的第三次婚姻也是平生的最后一次婚姻,就是从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开始的。
许世友整天带兵打仗,生活却因无人照料越来越随便。后勤部长高大山私下里为他在根据地的工厂里物色了几位品貌皆优的姑娘。
高大山对许世友说了这事,许世友既不点头也不摇头,骑上马跟着高大山就走。其实,许世友心底里是很感激这位部下的。
第一个目标是根据地的皮革厂。进门以后,许世友顺着高大山的手势看去,只见一位俊俏的姑娘正在那里干活,显得十分专注和认真。许世友对高大山说:“就是她吧!”许世友“一见钟情”,说完策马而去。将军果断的个性,从这次相亲可窥一斑。

这位胶东姑娘名叫田明兰,后来改名为田普,家境贫寒。1943年春天,许世友和田明兰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许世友和田明兰新婚燕尔没几天,就因军务繁忙而匆匆分手。许世友上前方打仗之前,精心安排了新婚妻子的工作。他让警卫员备马将田明兰送到了胶东党校,并亲笔给当时的校长聂凤智写了一封短信:“田明兰同志目前随你校行动,请安排她的学习和工作。”聂凤智对老首长许世友十分尊重,当然对他的夫人也关怀备至。不久,组织上正式给田明兰安排了工作,担任许世友的生活秘书。从此,大家都改口叫田明兰为“田秘书”,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是许司令夫人。
田明兰与许世友婚后相伴四十余年,生有6个子女。许世友生前曾感叹地说:“田明兰是我一生的忠实伴侣。”并声言来世还要做伴侣。
叶剑英葬礼 其七位遗孀为何无一到场?
十大元帅殿后的,就是中国现当代史上谁也不能不说谁都想说但是又谁也说不清楚的叶剑英(1897-1986)了。幸好咱只谈情缘,马马虎虎可以敷衍成篇,要是谈别的缘,孔老师自认能力不够也。
说起叶帅,毛泽东对叶剑英的两句评价可能太有名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朋友们或许以为叶剑英如此严肃谨慎,恐怕在情缘方面只有一位夫人甚至一位也没有吧?那可是大错特错!十大元帅平均婚恋4。9次,全仗着咱叶帅这个“最高分”呢。别忘了,叶帅可是十大元帅里最酷的帅哥啊。用叶帅家乡的广东话讲,“衰锅”系一定离不开“霉铝”的啦。

网上很多军迷都说叶帅风流,“叶剑英”这个名字也给人“英俊小生”的感觉。他的养女、著名作家戴晴说:“世间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绯闻,传到我耳朵里的时候,已近天方夜谭。”但孔老师认为,桃花运破空扑来之际,就是佛祖也挡不住。十大元帅总体来说,感情方面吃了很多苦,不是情侣牺牲,就是生离死别,当个元帅咋就那么倒霉呢?总得落实到某位身上补偿补偿吧。再说叶帅感情经历丰富,不等于他就没有痛苦和寂寞啊。直到叶帅去世已过20载的2007年,日本北海道还出了一个大骗子,冒充叶剑英,骗得2500万日元,被东京法院判了4年徒刑。叶帅倘若九泉有知,一定会哭笑不得吧。
叶剑英1897年生于广东梅县小商之家,属于客家人,因此跟俺们北方人有缘分。他18岁中学毕业时,写下“成则为周武三千,败则为田横五百,可常可变,可生可死”的壮语,既透露出岂甘人下的不凡之志,又表达了进退两可的人生智慧。据说他早年有桩包办婚姻,一无子女,二无音讯,估计跟其他老帅的原配情况大同小异,咱就不多八卦了。值得当今青少年记取的是这样一句话:“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凭!”同理可证,大丈夫又何患乎原配不原配呢?
叶剑英与曾宪植
1924年初,叶剑英在广州与医务工作者冯华结婚。当年11月,生下长子叶选平,后又生了长女叶楚梅,名字都取得很漂亮。那时候叶剑英追随孙中山,在国民党内和黄埔军校担任要职,当过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二师师长及第四军参谋长等。曾经只有叶剑英一个人,可以佩剑进入蒋介石的办公室,二人关系相当铁。但发觉蒋介石依靠大款仇视工农的反革命面目后,叶剑英毅然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人生也经历了极其重大的转折。

1927年,30岁的叶剑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率领教导团进行了广州起义。就在这一年,他娶了不到18岁的教导团女战士曾宪植(1910-1989)。曾宪植一是美貌,年轻时有人夸张地誉为“美若天仙”,二是名门之后,高祖曾国荃就是曾国藩的弟弟,率领湘军攻破天京的“九帅”。美貌加上名门,人生难免要倒几回霉。曾宪植两次被捕,第一次在上海,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第二次在日本,鬼子查出她是曾国藩后代,马上让她“开路开路的”。她1931年与叶剑英重逢,本来二人要共赴苏区,但顾虑到一对帅哥美眉同行,路上肯定不安全,阿曾遂改去了香港。1937年叶曾再度见面,但阴差阳错,又劳燕分飞。二人生有一子,即叶选宁将军(总政联络部长)。曾宪植是曾国藩家族中第一个共产党员,按“孔孟颜曾”叙谱之辈分,长孔老师一辈也。
上次孔老师说,倘若不反对封建礼教,中国的辈分就乱不堪言也。有些无知老男人不懂俺的意思,以为俺又吹嘘自己是孔子后代,其实这些男人如此重视并气愤人家是谁的后代,才是充满封建落后的阴暗心理也。要是按照封建辈分,孙中山就是蒋介石的大舅子,曾宪植则是孔祥熙的祖奶奶。大作家茅盾原名沈德鸿,他的夫人本来是孔家令字辈,茅盾非让人家跟自己这个“沈德鸿”同辈,取名“孔德?”,如果不查史料的话,很容易误解她比孔祥熙小两辈,再排下去,成何体统。孔仲尼先生活着时,哪里会想到后世弄出这么多麻烦来?辈分跟字体一样,既要尊重传统,也要因时简化,一个民族才能万古常新也。试想一群白发苍苍的长者给一个年纪轻轻的后生下跪磕头叫爷爷,一个字多达三十四十个笔画,这样的规矩不该“改革开放”吗?
话说远了,回到曾宪植,她父亲曾昭和,正宗的“昭”字辈,她是“宪”字辈。她的下一辈是“庆”,即“曾庆红”这一辈。重庆出版社有本《曾国藩家族》,写得清清楚楚。研究历史深入不到这个层次,就敢胡说什么国民党共产党啊,繁体字简化字啊,全是胡扯。对于曾国藩,蒋介石和毛泽东均十分推崇。1949年开国大典,搀扶宋庆龄毛泽东朱德走上天安门的就是曾宪植—当时江青也想上去,级别不够,被警卫给拦住了。曾宪植还任过邓颖超秘书,建国后一直做到全国妇联副主席,曾经到我们哈尔滨视察过。

1937年,40岁的叶剑英担任八路军参谋长,在延安与长征女干部、32岁的危拱之(1905-1973)结婚。危拱之出身于河南信阳的书香门第,多才多艺,革命资历很深,1927年广州起义时就曾率领黄埔军校女生跟随叶剑英的教导团一起战斗。二人婚后各自忙碌,没有子女。危拱之四处奔波,出生入死,二人的婚姻显然无法维系。危拱之后来担任过赤峰市委书记,1973年病逝。(一说二人没有正式结婚)1939年1月,叶剑英任南方局常委。1940年,与南方局机要员吴博结婚。吴博毕业于吴淞中学,原来在新四军军部工作,因为南方局缺少速记员,1939年2月周恩来到安徽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后,特意从新四军速记训练班要了两人带回重庆红岩办事处,其中一个是支部书记吴博,另外一个是方卓芬,当年嫁给了《新华日报》编辑、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1906-1988)。叶帅与吴博结合后,日子过得紧张而愉快。叶剑英曾亲自下厨,做了他拿手的广东狗肉来招待工作人员。1941年,吴博给叶帅生下女儿叶向真,即著名影片《原野》的导演凌子,凤凰卫视近年对她进行过专访。
1948年末,蒋家王朝大厦散架,林彪聂荣臻百万大军把北平围得风雨不透。叶剑英抵达北平南面的房山县良乡,准备接管北平。新中国首任“京兆尹”即将出场,总得冲冲喜吧。在这里,他与华北“军大”学员李刚结婚,生子叶选廉,女儿叶文珊。1955年因感情不合,二人离异。以上为叶帅正式的6位夫人,在国家正规的出版物中均可查到。
此后30年的漫长岁月,因为生活和情感的需要,据说叶帅身边还先后有过三位女性(参见戴晴的有关叙述),其中最后一位比叶帅年轻将近60岁,超过杨振宁老师与翁帆同学的落差。但跟翁帆不同的是,这三位女性都没有名分。由于具体资料不是来自正规出版物,恐怕道听途说有所不实,此处就不再展开。让我们看看局内人戴晴的感叹:
他或许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感情经历,但那结局在常人看来,也许稍嫌寂寞了一点。这个一生对女性怀着不倦的激情,也一直为她们所眷爱和景仰的人,在他“辉煌地”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一名爱过他和被他爱过的女子被允许守在“身”边。

叶剑英文革前肩上的担子比较轻,文革开始后,得到毛泽东的一再提拔,进入政治局常委,位高权重,敢于跟江青拍桌子,把手都拍伤了。林彪出事、恩来病重、小平翻车后,叶帅更是独挑大梁,但又妙在不动声色也。最后当到军委实权副主席,坐镇中南海,一举擒拿王张江姚等4位顾命大臣,万国为之震颤。华国锋以龙位相让,叶帅却不居功,忠心为“英明领袖华主席”保驾护航,又保举邓小平东山再起,才换来了今天中国大地的多姿多彩和广东人民的幸福生活。唉,千言万语,也评价不透这样的伟人啊。
叶帅病逝后,政治局讨论参加追悼会的亲属名单,在聂帅的力主下,叶剑英的7位健在的遗孀均未参加,这就免去了很多麻烦,聂帅确实是个“厚道人”也。针对社会上好奇者的传闻,叶选平同志还专门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这并不是我们做子女的意见,而是当时中共中央的决定。我们这些子女,至今仍同这七位女性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如此看来,叶帅“艳遇”虽多,但是一清二楚,连中央都知道。叶剑英虽无独当一面的赫赫战功(晚年指挥过西沙之战),但他也就没有派系问题,属于坐镇中央的“军机元帅”(不过长征中也负过伤),所以毛泽东才非常信任他。叶剑英除了资历老、地位高之外,每每在历史转折关头以连环妙手四两拨千斤,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成了他一生的绝活。

叶帅为人有风趣,谈吐有文采,诗也写得蛮好。毛泽东曾说“剑英善七律”,让陈毅向叶帅学诗。叶帅晚年写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曾经是我中学时代的座右铭之一,激励我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他的政治智慧在十大元帅里是冠绝群雄的,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也必然是井井有条,多而不乱,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党史专家温相先生说:“据我所知,叶帅在私生活上是比较严谨的,至于网上说的那些个东西那是站不住脚的,也没有什么可靠的证据的。……叶帅的多次婚姻只能是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造成的。而不能说明其他的什么问题。”这个态度还是比较客观的。薄一波称赞叶帅是“老不糊涂”,此话大有深意也。
十大元帅全部活到60岁以上,8人超过70岁。在3人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下,平均寿命达到80。1岁,其中5人活到89岁以上,除了革命军人旺盛的生命力和晚年较好的医疗保健之外,跟他们身边的女性恐怕也有密切的关系。谨以此文,向所有的新中国开国功臣,以及滋润过他们心灵的那些英魂,表达敬意。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