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竖版地图:弥补解放军对美军事布局致命失误

揭秘竖版地图:弥补解放军对美军事布局致命失误
在《竖版世界地图》公开发行之前,其实这份地图已经在多个单位作为国防科研用图内部使用。中国军方开发北斗卫星系统时,采用的就是这份地图,才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失误:一旦有来自美国方向的导弹来袭,挂在太平洋上空的卫星,肯定要比挂在北极附近的卫星更晚看到。
与横版地图以经线切割地球的方式不同,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晓光编制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以北纬15度为切线,投影到平面上的北冰洋被完整保留。从地图上看,原本是世界边缘的北冰洋成为被欧、美洲国家包围的“地中海”。
本着距离最近原则,这条线路很可能被用做战时的导弹飞行路线。郝晓光在论文中提到,北斗二代是为了战时当美国GPS系统对我国失效时用于我军战略武器的导航,所以北斗二代覆盖范围向北扩展,关系到国家安全。
2013年4月,在郝晓光第一次对北斗二号方案提出建议七年后,他收到一份有关部门出具的应用证明:“……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表达了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其作者据此提出了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设计的‘北扩问题’……为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随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下,我部已根据该意见在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设计中实现了‘向北扩展’。特此证明”。
地图背后的北极博弈
建议是采纳了,不过图还是没有出版。话说回来,图没有出,但是有关部门早就开始使用内部印刷郝晓光主编的竖版地图了。
郝晓光告诉记者,制作地图本身并没有多少人参与,也没有任何科研立项,前后制作了两年时间(2000年至2002年),然后就是一趟一趟地跑北京去“推销”。按照郝的说法,他十余年跑了500多次北京,最紧凑的一次,一天跑了两趟。领导想听郝晓光做报告,他就马上买飞机票过去,汇报结束回到武汉的飞机刚落地,其他领导也想听,他就再飞一次。
竖版地图将原本无法表达的南极科考航线变得清晰,横版世界地图是以某条经线来剖开的,所以横版地图上的南北两极在图上都已变形,地图中的南极中山站、长城站被拉伸变形,原本环南极航行的航线变成8字。而在《竖版世界地图》上,雪龙号经过的关键港口沿航线直观分布。
随后,国家海洋局基地考察办公室将它作为内部用图,印刷了2000份。2006年《竖版世界地图》还被国防科工委采用,作为军事用图。
由于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陆地和五分之四的国家都位于北半球,这张地图特别适合展现国际航线。今年3月24日《中国海洋报》在展现马航失联客机搜索航线示意图时,就使用了郝晓光绘制的《竖版中国地图》。
另一个例子是,国航开通北京直飞纽约的北极航线时,因为途经北冰洋的航线在传统世界地图上无法正确画出,而在郝晓光的世界地图上,可以直观地用直线标出。所有有关部门也采用了郝晓光的地图。据测算,经太平洋航线是1.9万公里;而经北冰洋,仅1.1万公里。航程相差8000公里。
也有主动提出使用需求的机构,比如一家外国智库。201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院在撰写《中国北极战略评估》,这家全球智库在报告中使用郝晓光编制的地图,来展现北极航道与中国的地理关系。为了获得地图的使用授权,他们主动联系了郝晓光。
这也是国际形势出现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国争夺北极的动作越来越大。除了军事地位,北极还拥有全世界30%的天然气、19%的石油和9%的优质煤。而且,北极航道的开发将带动许多国际航线的变化。
外国智库也十分想了解中国对北极圈的关注。事实上,2013年,中国被批准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在北极的存在感也确实越来越强。
地图出版的“小动作”
虽然,《竖版世界地图》在设计完成的十几年里已经被广泛使用,但直到今年4月才正式出版。
2013年7月,当湖南地图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佘世健打电话给郝晓光,说要出版他的《竖版世界地图》时,郝晓光还是一点儿也不信,“地方出版社能出得了吗?敢出吗?”郝晓光在电话中反问。为了说服郝晓光,佘世健还举了出版社之前的一例。2008年时,湖南地图出版社编制了《中国海洋国土知识地图集》,虽然这本书一再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外交部反复审阅,一度搁置,但最终还是在两年后出版。
郝晓光决定试试看。他和佘世健商量采取“迂回”战术,先将《竖版世界地图》以不涉及行政区划(如国界等)问题的地势图形式报批,等《竖版世界地势图》公开出版后,再争取《竖版世界地图》的发行。
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三沙市成立之后,中国官方在2013年推出了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首次将南海诸岛同比例展示出来,全景展示了中国的陆海疆域。为了配合《竖版中国地图》的出版,2013年9月(原定于2014年1月出版),《竖版世界地势图》得以出版。郝晓光感慨道:“我们是搭了三沙市成立这辆顺风车,否则很难出来。”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