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策编剧班大腕开讲 市场几家欢喜多家愁的简介

正在使用人数

刘和平侯鸿亮郭靖宇全勇先高璇韩小凌倪学礼汪海林英壮余飞周智勇新浪娱乐讯近段时间,新科影视公司华策影业颇受业界关注,大手笔定向增发二十亿升级内容制作引发热议,不但自去年开始以“华策影视育才教育基金”承办“影视产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更携手中广联电视剧编。

小知识:华策编剧班大腕开讲 市场几家欢喜多家愁

华策编剧班大腕开讲 市场几家欢喜多家愁

时间:2016-03-13 21:41    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编辑:佚名
刘和平 侯鸿亮 郭靖宇 全勇先 高璇 韩小凌 倪学礼 汪海林 英壮 余飞 周智勇

  新浪娱乐讯 近段时间,新科影视公司华策影业颇受业界关注,大手笔定向增发二十亿升级内容制作引发热议,不但自去年开始以“华策影视育才教育基金”承办“影视产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更携手中广联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举办了两届 “华策杯”编剧培训班,将全国数百位编剧人才齐聚北京,邀请名师授课,打造华策影视的“编剧基地”。

  第二届“华策杯”编剧班邀请了11位著名编剧导演开讲,汇聚了刘和平、郭靖宇[微博]、周智勇、汪海林、侯鸿亮、高璇、韩小凌[微博]、英壮、余飞[微博]、倪学理、全勇先等电影电视剧编导大腕授课。

  热播剧《北平无战事》的资深制片人侯鸿亮曾在授课时表示“在电视剧、电影环节里编剧是最重要的,产业的基础就是编剧”,而同时他又坦言“编剧和制片方的合作有时可能是一把辛酸泪”。

  侯鸿亮:精品剧每年递减,收视率第一的戏我实在看不懂

  市场面临挑战,编剧生存压力加大。而这样的情况下,《北平无战事》的编剧刘和平却用七年完成一个剧本,这样的坚持令侯鸿亮向各位编剧学员力荐:“我觉得作为一个编剧来讲,像刘和平老师这样的已经绝迹了,08年的时候,《闯关东》算是不错的一部戏,《士兵突击》非常好,还有《奋斗》,那时候的电视剧市场每年都有几部精品剧呈现,但是这几年每年呈递减的趋势,收视率排名第一的戏我实在看不懂了,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文艺方向吗?影视的走向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吗?我相信所有的从业者都会有这种困惑。在这个市场环境里面,我认为刘和平老师是一个坚持者,他很坚定地把个人对历史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用自己的作品,用七年的时间呈现出来,就为这一点,我觉得他在我心中永远是占据一个最高的位置,文化人如果没有这种担当,最后只是一个挣钱的机器了”。

  刘和平:中国故事已经开始说不好了,文化自信还要靠大家一起来实施

  作为《北平无战事》的编剧,刘和平七年磨一剧,不当“挣钱的机器”,即使“写到自己崩溃”也不放弃,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坚持”。而对于侯鸿亮提到的影视作品水平下降现状,刘和平也并不乐观,坦言荧屏上雷剧当道:“我们这些搞创作的人,说中国故事已经开始说不好了,跟风,同质化、类型化现象十分严重。大家一窝蜂都写,该说的手段、内容、形式以前都表现过了,于是就突破底线,异想天开出现很多东西,这就是大家说的雷剧现象,弄一些完全不可能、也是大家不接受的情节进去。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这么多文化传承,突然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形态,现在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好中国文化形态讲好故事,立好意,树立好我们这些精神,现在有文化自信还要靠我们大家一起来实施”。

  对于刘和平的见解,所有编剧学员深以为然,而创作了《楚汉传奇》、《卧薪尝胆》、《铁齿铜牙纪晓岚3、4》等热播作品的著名编剧汪海林,则从技术角度分析《北平无战事》,告诉大家在竞争越来越残酷的今天,写剧本不但要有坚持,还要有技巧。

  汪海林:电视剧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是什么呢?头三集

  “刘和平《北平无战事》,第一集怎么写的呢?动作性强,出大事,连着出几个大事,才行。那边有人逃跑了,这边要押送走了,人物关系和人物形象都在连续事件展现。刘和平老师的戏不是很商业都做到这样了,咱何况一般的商业剧呢?”

  作为很多高收视率电视剧的始作俑者,汪海林深谙编剧之道。电视台看重收视率,那就要第一时间把观众抓住:“电视剧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是什么呢?头三集。一部电视剧,如果前三天收视率不行,你就被从黄金档拿下来了,老板就赔了,现实非常严酷。拍电影现在有一种做法,把这个电影拍完了以后,剪完了以后看,我这个电影最精彩在哪儿?第50分钟这段戏最精彩,咱能不能放到片头去,一开始就吸引观众。电视剧也永远有一个可以自我评判的标准,是不是前两集看了以后就一定要看第三集”。

  汪海林讲提高收视率的秘诀之一是写戏前三集要“快”,而知名编剧导演郭靖宇则一语道破电视剧能更赚钱的法宝:电视剧得“长”。

  郭靖宇:长剧并不是说可以兑水,而是说不能心疼情节

  “一剧两星”,播出平台减少,制片方拍戏回本赚钱的风险增大。郭靖宇这样的编剧自然成了制作公司和电视台的“香饽饽”--因为他善于写长剧。“电视剧得长,我自己写戏我也是著名的长剧导演。《勇敢的心》、《打狗棍》、《大秧歌》、《勇敢的心2》超过80万字,超过70集,收视率好,电视台会认为你是它的救星。长剧前面吸引观众,后面会像股票牛市一样拉起来,因为观众已经形成收视惯性。等我播到30集以后,收视率已经到1了,电视台恨不得我播的是200集。但长剧并不是说可以兑水,不能心疼情节,一定要大量往里面压情节”。

  而说到编剧的现状,成绩斐然的郭靖宇却表示很担忧:“我自己知道有多大能耐,写传奇剧,历史跟评书学的,高中二年级就辍学了,有点聪明劲,舍得点力气而已。我的戏在行业最前面,这个行业应该说挺可悲的。在座大家没上过大学的几乎就没有,怎么就不能多出一些优秀的编剧呢?现在有这种担忧,也有一种危机感。现在很多网络小说直接改成的戏,未来很多网络作家看好这块阵地他们都来了,咱们要不抓紧,没法守住这个阵地。我特别希望我们这个行业里出很多特别好的编剧。华策赞助的这个班,我们未来如果每年一评最佳编剧,全是这个班出来的就太好了,让高满堂和刘和平老师永远没有机会得奖,才是我们来学编剧的目的”。

  在编剧班中,不但电视剧方面的大咖编剧云集,也有资深的电影编剧和制作发行人参与,《疯狂的石头》、《中国合伙人》的编剧周智勇和知名制片人韩小凌评论火爆的电影市场,观点都十分犀利。

  众大咖齐论中国影视市场 :几家欢喜多家愁

  韩小凌的“电影忽悠论”:电影这个行业和电视有一个从商业模式上最大的差别,电影是B2C的,电视属于B2B。电影的消费者是零售的个体,不是电视台的购片主任,电视剧通过电视台被观众看到,观众不交费。电影B2C和电视剧B2B差别是,电视这类的购买者是相对专业的,你想忽悠他的概率不太高,而B2C有一个特点,购买者很多,但是他们不太理性,比较容易被忽悠,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片子宣传特别大阵容,明星观众随骂随看形成高票房,每年有一个烂片不断颠覆大家对烂片的理解,普通消费者就是容易被忽悠,这就是本性。

  周智勇的“电影危机论”:机会很多,现在都说不缺钱,这是很扯的事。不拿好莱坞的比,比如说面对韩国的电影,韩国人拿出上半年十部最好看的电影,中国拿出这两年最好看的,两边相比,我们得几乎全军覆没。我觉得作为中国电影编剧,我什么都不会。为什么韩国六千万人口不停有全民电影,整个国家看一部电影,我们太低头看钱,也有太多人只仰望星空,低头看人家的东西多一点。韩国电影是很好的教科书,我下个月打算花出奢侈一个半月时间跟韩国人学习,做场工,我依然跪着去学习,因为危机感。

  高璇的“电视剧低智论”:电视进入多屏时代。看电视剧观众出现阵营分化,只有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现在的年轻观众已经完全通过网络。我们为哪个观众而写呢?你写《渴望》的话,年轻的观众被忽略掉,写《爱情公寓》老观众又抛掉。写有表达的戏,年轻观众又说我为什么要这么累,回家就图一乐。光写无下限的戏,都有段子的戏,有表达的观众,我还想看表达。我们现在写生活剧的时候,只能寻求一种平衡,又要年轻观众,又要传统观众,又要有表达,但在方法论上还得雷剧和低俗化。我说的低俗化是有限度和有尺度的,怎么样能保证在年轻观众爱看的情况下坚守自我表达,是所有编剧追求的方向。(tg/文)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猜你喜欢:

与“华策编剧班大腕开讲 市场几家欢喜多家愁”相关的热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