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总复习_高中化学在复习中的重要性[政治]
四.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 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 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五、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 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5.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6.抓住典型,探索规律 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再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总结归纳,这能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如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做好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使学生跃过初中到高中这个知识台阶,而且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 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尽快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高中化学重要的金属复习[化学科目]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5、碱金属元素
1. 复习重点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焰色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碱金属元素相似性递变性
2.难点聚焦
(1)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1)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锂、钠、钾、铷、铯在性质上的相似性,碱金属都是强还原剂,性质活泼.具体表现在都能与 、 、水、稀酸溶液反应,生成含 ( 为碱金属)的离子化合物;他们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是强碱;
2)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失电子渐易,还原性渐强,又决定了他们在性质上的递变性.具体表现为:①与 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②与 反应越来越剧烈,③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
(2)实验是如何保存锂、钠、钾:均是活泼的金属,极易氧化变质甚至引起燃烧,它们又都能与水、水溶液、醇溶液等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是易燃易爆物质,存放它们要保证不与空气、水分接触;又因为它们的密度小,所以锂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或封存在固体石蜡中,而将钠、钾保存在煤油中;
(3)碱金属的制取:金属 和 主要是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制取;金属 因为易溶于盐不易分离,且电解时有副反应发生,故一般采用热还原法用 从熔融 中把 置换出来(不是普通的置换,而是采用置换加抽取的方法,属于反应平衡);铷和铯一般也采用活泼金属还原法制取.
(4).焰色反应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所用火焰本身的颜色要浅,以免干扰观察.
(2)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本身在火焰上灼烧时应无颜色,同时熔点要高,不易被氧化.用铂丝效果最好,也可用铁丝、镍丝、钨丝等来代替铂丝.但不能用铜丝,因为它在灼烧时有绿色火焰产生.
(3)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将其表面的氧化物洗净,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能起焰色反应的少量杂质.
(4)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因为钾中常混有钠的化合物杂质,蓝色钴玻璃可以滤去黄色火焰,以看清钾的紫色火焰.
36、镁和铝
1.复习重点
1.镁和铝单质的化学性质;
2.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重点是Al2O3、Al(OH)3的两性.
2.难点聚焦
一、金属的通性
项目 内容
周期表中的分布 位于从硼到砹的左下方,在已知的109种元素中有87种是金属元素
原子结构的特征(最外层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ⅣA~ⅥA的某些金属元素有4~5个,但核外电子层数较多,原子半径较大)
组成微粒
及通常状态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通常情况下都是金属晶体,只有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分类 冶金工业 黑色金属:铁、铬、锰
有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金属
密度 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3
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
从与人的接触分 常见金属:如铁、铜、铝等
稀有金属:如锆、铪、铌等
物理性质(通性) 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热和电的良导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1.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具有一些共同性质,是由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相似性决定的.金属的价电子较少,容易失去价电子变成金属离子,这些释出的价电子,不在属于那个或那几个指定的金属离子,而是整体金属的“集体财富”.它们在整个晶体内自由移动,人称“自由电子”.有人描述金属晶体内的实际情况是“金属离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换言之,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性作用,使许多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
但是金属晶体中的“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性作用”有相对强弱之分.一般来说,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作用”愈强,其熔沸点相对较高,密度、硬度也相对较大.
例如:同一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数目相同,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熔点逐渐降低,硬度逐渐减小.如:碱金属熔点钠比钾高,硬度钠比钾大.
同一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价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逐渐增强.因此它们的熔点逐渐升高,硬度逐渐增大.如:按钠、镁、铝的顺序熔点依次升高,硬度逐渐增大.
2.金属的物理特性及解释
(1)金属都是电的良导体,通常情况下,自由电子在金属晶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当金属的两端存在电势差的时候,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电子便作定向的移动,酷似人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人流”一样,电子的定向移动也便成了电流.
(2)在金属晶体内,自由电子运动时与金属离子相碰撞,引起两者的能量交换,致使整块金属达到了同样的温度,这是金属导热的原因.
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由于这两种性质都与自由电子有关,所以善于导电的金属也善于导热.常见的几种金属的导电、导热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g、Cu、Au、Al、Zn、Pt、Sn、Fe、Pb、Hg.
(3)金属受外力作用晶体中各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但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较强的相互作用仍然存在,也就金属虽发生变形而不致破碎.
金属的延性,是指金属可以抽成丝.例如:最细的白金丝直径不过1/5000mm;金属又有展性,指的是可以压成薄片,最薄的金箔,只有1/10000mm厚.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金.但也有少数金属,如锑、铋、锰等,性质较脆,没有延展性.
3.金属晶体与其它常见晶体的比较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实例 NaCl晶体 金刚石 干冰 镁
构成晶体的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范得华力 金属键
物理性质 硬度 较大 很大 很小 较小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低、很低 多数较高
导电性 晶体不导电(熔化时或水溶液中导电) 一般为非导体 非导体(有的水溶液能导电) 良导体
4.为什么整块金属会具有金属光泽而金属粉末常呈暗灰色或黑色?
由于金属原子以最紧密状态堆积排列,内部存在自由电子,所以当光线投射到它的表面时,自由电子可以吸收所有频率的光,然后很快放出各种频率的光,这就使绝大多数金属呈现钢灰色以至银白色光泽.而金显黄色,铜显赤红色,铋为淡红色,铯为淡黄色,铅为灰蓝色,是由于它们较易吸收某些频率的光.
在粉末状态时,金属的晶面取向杂乱,晶格排列的不规则,吸收可见光后辐射不出去,所以为黑色.
二、镁和铝的性质
金属
项目 镁(Mg) 铝(Al)
原子结构
原子半径 1.60×10-10m 1.43×10-10m
化合价 +2 +3
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
单质 物理
性质 镁和铝都是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的银白色金属,但镁和铝相比较,铝的硬度比镁的稍大,熔点和沸点都是铝比镁的高
活泼性 较活泼:Mg-2e=Mg2+ 较活泼:Al-3e=Al3+
抗腐
蚀性 在空气中都能跟氧气反应,表面覆盖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都具有搞腐蚀性能
与O2反应 点燃
2Mg+O2 = 2MgO △
4Al+3O2 = 2Al2O3
与酸
反应 Mg+2H+=Mg2++H2↑ 2Al+6H+=Al3++3H2↑
与碱
反应 不反应 2Al+2OH-+2H2O=2AlO2-+3H2↑
与氧化物反应 点燃
2Mg+CO2 = 2MgO+C △
2Al+Fe2O3=Al2O3+2Fe
结论 镁、铝均为较活泼的金属,但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解释
核电荷数镁小于铝,而原子半径镁大于铝,故核对最外层的电子引力镁小于铝,即Al比Mg难失电子,金属性弱于Mg
主要
用途 镁合金汽车、飞机制造、照明弹等 铝合金汽车、船舶、飞机制造、防锈油漆、导线、电缆等
1.我们要善于从镁和铝的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的相同和相似的一面认识它们性质的相似性;从结构上不同的一面提示和把握它的性质上相异性以及递变.
镁和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可以和水反应,置换出水中的氢.镁跟冷水便缓慢地反应,加热时反应更为显著.铝和沸水也能微弱的反应,但现象不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镁的金属活动性较铝相对较强,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它们的氢氧化物虽然都难溶于水,但Mg(OH)2较Al(OH)3的溶解性相对较大,所以与水反应时生成的Mg(OH)2在镁条表面的覆盖要小,尤其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加热时水中的氢离子浓度也相对较大).但在像在NaOH溶液的强碱性条件下,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强碱溶液中,Mg(OH)2的溶解度大为减小,水中的氢离子浓度也减小了,事实证明,镁和强碱溶液不反应,而铝则不然,由于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可溶于强碱溶液.即:Al(OH)3+OH-=AlO2-+2H2O
由上分析可知: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它并不能直接与碱反应,而是先与水反应,2Al+6H2O=2Al(OH)3+3H2↑……①
生成的Al(OH)3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它溶于强碱 Al(OH)3+NaOH=NaAlO2+2H2O……②
将两反应按①+②×2合并,即得总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所以在上述反应中铝是还原剂,而氧化剂是H2O,不是NaOH.
2.铝热剂、铝热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粉末,与铝粉混合后在较高温度下剧烈反应生成Al2O3和其它金属并放出大量的热的反应,叫铝热反应.
能作铝热剂的不只是Fe2O3,还可以是V2O5、Cr2O3、MnO2等与Al粉形成铝热剂,铝热反应较多的应用于生产上,如:焊接钢轨,熔炼难熔金属V、Cr等.
3.镁、铝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存在,铝是地壳里存在最多的金属元素.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MgCl2制取Mg,用电解熔融的Al2O3制取Al.
问题2:重要的点在哪里[历史科目]
是高三的大复习吗? 不同的复习是不同的 你说详细点
问题3:后天就要高三了,我的化学一直不好,每次也就五六十分(满分108分),马上就要第一轮复习了,我该怎么复习啊?我想听听亲身经验,复制的就不要了谢谢[化学科目]
我高三刚毕业,化学成绩还挺好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要跟着老师走,上课不要走神哦,明确重点.
无机这一块,首先元素周期表要学好,碳族,氧族,碱金属,氮族...很重要.
基本化学理论,概念,方程式最好记在小本子上,没事看一看.(方程式很重要,我们老师每节课都要默写.条件,符号,是等号,还是可逆符号,要记清楚)化学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嘛,所以记忆很重要的.
然后化学平衡,盐类水解也很重要哦,我学这里的时候还挺难的
再是有机,重要的是结构和性质,还有方程式,烷烃,烯烃,炔烃要分类,举一反三,我认为烃的衍生物很重要,像醛,酚,这些方程式还挺多,好好记哦~
基础知识这一块,要多看书,多写方程式.
因为是理科,所以要大量做题,我们老师只让我们做高考题,或者高考模拟题这些比较权威的,千万不要题海战术,什么题都做哦,因为不权威的化学题难免有漏洞或错误,会误导你的,你可以让老师给你推荐好的资料.
个人认为化学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你努力,一定有好成绩.
加油哦,高三还是很苦的,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
问题4: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在以前化学学得还不错,但高三复习一来却感觉压力很大,理综里面化学的分数也不高.比如这次,我理综235,我该怎么系统的复习化学呢?我们现在一轮,但马上要结束了,我该怎
这轮重点把基础知识好好记住,达到任何时候问你,都要能对答如流的地步,然后再建立错题集,看看自己错的原因是什么?是基础不牢,还是遇到新题型不会,或是考虑不全?又或是完全不懂?再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我们做了九年高考了,全取得好成绩!希望这样能帮到你!
问题5:具体方法[语文科目]
老师每讲完一章,就仔细读一下课本、老师讲的内容、辅导书,从中找出一个条理性最好的,借鉴一下,在自己的笔记上整理一下本章的系统内容.再在里面添加课本和辅导书还有老师讲的细节内容.这样能让你把知识系统起来,而且还不遗漏细节.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很重要.
祝你学业有成!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