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提示语
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整理的专题知识是:【什么是提示语】,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什么是提示语
就是对话中除了人物所说的话外,所做的启示性说明的文字。它不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有人物的动作、语调、心理、神态等细节。这样人物就活灵活现了。
四、提示语在什么位置?
1、提示语在前,这时用冒号。且看:
例① 我气得哭了起来。他们见状,愣了一下,徐明明边退边说:“哇,掉‘金豆豆’了。形势不妙,我们溜吧!”于是他们一哄而散。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小如鼠的时候。”
例①中两处对话描写语句均采用“提(提示语)前引(引语)后”的形式,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以例①原文而言,分别强调了话语是徐明明“边退边说”和“我”“得意”地说的。
2、提示语在后,这时用句号。
例② 我急忙丢下书包,向内屋跑去。“是锋儿回来了吧?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你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进内屋,母亲正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妈……”我不知说什么才好。“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切地问。
“引前提后”式对话描写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也可用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例②中,母亲的前一段话是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她就开始说了;后一段话将话语前置,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3、 提示语出现在两次分段陈述的引语之间,这时用逗号。
例③ “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怎么,不服从我分配?”我向她投去轻视的目光,“到底你是班长,还是我是班长?任务该谁分派呀?哼!”
“提中间话两边”的形式,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后,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如说话时的动作、神态、音量等),然后又接着听其言。有时也说明说话中间有了较长的停顿,或叙述者有意用这种形式强调人物的前半部分话语。比如例③中就有强调周玲嫌任务过重(“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和“我”批评她不听分配(“怎么,不服从我分配?”)之意。
【注:我在给孩子们讲时候,以上三种情况分别表述为:①说话人在前 ②说话人在后 ③说话人在中间】
4、提示语省略,只有引语。依据上下文完全清楚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或者不必要点明话语的叙述者而只知大略即可,这时常运用省略提示语的作法。
例④
老爸拿出一个奇怪的仪器,弟弟惊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我抢着说,“是‘追踪器’!”
“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
“别慌。”爸爸拿起电话,“喂,老张啊,你在哪里?”
“我……我……”
“别急,慢慢说吧。喂,听见了吗?”
这些话中,有些话语没有直接点明说话者,但读者根据上下文理解完全清楚话出自何人之口:“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是弟弟在说,其中的“爸”一词即已暗示;“我……我……”是老张在回话,因为上文中“老张啊”即已明示。这样安排,使行文简洁明快。
五、将下面的对话加上提示语。【小朋友可以练习一下!】
对话1
妈妈:还不快去写作业?又要找打啊?
孩子:就差一点就写完了,烦不烦。
妈妈:烦我了,是不是?花我钱的时候烦不烦啊?
对话2
小新:老师,我要上厕所。
老师: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刚才下课怎么不去?
小新:下课时间那么宝贵,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
以上所分享的是关于什么是提示语,下面是编辑为你推荐的有价值的用户互动:
相关问题:什么叫提示话,提示语有几种?
答:提示语一般有三种,分别放在说话内容的前面、中间和后面。如: 王小明高兴地说:“今天天气真好呀1 “往哪儿看呢?”爸爸严厉地说,“我再跟你说话呢1 “路上注意安全1妈妈关切的叮嘱道。 >>详细
相关问题:提示语的意思是什么?
答: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时的样子.提示语拟写要求:紧扣主题,倾向鲜明等. >>详细
相关问题:提示语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对话中除了人物所说的话外,所做的启示性说明的文字。它不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有人物的动作、语调、心理、神态等细节。这样人物就活灵活现了。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