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思想有关的感悟
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整理的专题知识是:【与孔子思想有关的感悟】,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与孔子思想有关的感悟
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百花园中最最绚丽妖娆的奇葩,而且对整个东方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被誉为东方的圣经,其中的精髓经过时间的洗涤,如今更加的熠熠生辉。
我们从小就接触《论语》,其中的名言警句也时常在嘴边回荡,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到现今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论语》的语言简洁干练,含蓄隽永,思想富有深度,意味深远,其中的许多观点言论至今也被视为至理。随着渐渐的长大,对《论语》的喜爱也“愈陷愈深”,“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现在最有感触的就是孔子——仁者爱人。
孔子的世界观就浓缩于一个“道”字,在《论语》(《述而》)中就有“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把弘扬“道”作为自己的职责,提出君子要追求正道,执守道德,依据仁爱,游习六艺。儒家文化传播的目的就是明道和传道,但“道”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孔子所提倡的“道”应该就是他思想的核心——仁和礼。在此我就浅析孔子思想的一个点——仁爱。
仁者爱人。纵观孔子的一生,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屡遭失败和奚落,但在这一路追求的道路上,他却树立起一个伟大的人格形象。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他的身上流露出的仁爱之心是那么的熠熠生辉,他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仁者爱人”,怀着一颗仁爱的心,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孔子所指的仁者爱人不仅仅是孝顺父母,还要学会推己及人以仁爱的胸怀接纳所有的人。
“孝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闪光点,也是孔子反复强调起码的做人品质。《论语》(《学而》)中就多次谈论到这个问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还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先“德”后“识”。其实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现在教育所借鉴与反思的,我们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又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比重?哪怕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道德修养又有多大比例是符合社会的要求的呢?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做事一丝不苟,说话言而有信,博爱民众,亲近仁人,作为大约2500年之后接受过教育的现代人,我们相形见绌。最近刚看到一则新闻,受害人常某今年18岁,为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因其家距学校较远,平时吃住在校。4月29日凌晨2时许,常某和同学在校内集本宿舍正常休息时,一名学生突然闯入房间与其发生口角。争执中,常某被对方用刀捅伤。尽管校方很快将常某送至医院抢救,但由于其伤势过重,当天上午经抢救无效死亡。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曝光率的提高,类似于这般近乎不可理喻,血腥残忍的事件时常映入我们的眼帘。类似惊心怵目的事件每天都在我们号称礼仪之邦的华夏大地上发生,各式各样的版本一而再,再而三的颠覆我们接受的底线,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道德底线在哪里?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道德都继承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对生命的尊重,我们都做不到?难道我们现在的教育就可以逃脱责任吗?我们从小就开展思想品德的课,在分数之余又有多少道德修养真正流进了我们的血液,贯穿于我们生活的行为举止之中?从一夜被成名的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到5月7号来自《沧州晚报》的报道:河北省唐山市献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依法对因婚外情引发纠纷,继而持刀伤人的关某提起诉讼。献县女子关某,与陈某发生婚外情并生有一子。2011年元旦晚上,关某去找陈某时,与陈某的父母、陈妻发生纠纷继而打斗起来。厮打中,关某用随身携带的刀子连续捅伤三人,导致陈某的母亲死亡。我看了不寒而栗,我无法理解这关某是怎么下得了手的,是什么理由与力量能支持她拿出刀,然后向他们刺过去。就因为一时的冲突?陈某妻子的刁难与指责?陈某父母的不接受?即使他们恶言相对,那么他们就该死吗?何况这件事情错误的源头是在于关某和陈某。人非圣贤,孰能做到完美呢 ?所以《论语》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无可挑剔,对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应该赋予它新的文化内涵,适量并且准确的加以创新,使它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的与时俱进。在当今社会,我觉得在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中,应该加入要珍爱自己的家庭,夫妻之间应该忠贞不渝,互亲互爱。在把批判的矛头义无反顾的指向关某的同时,这个重要人物陈某也该是众矢之的。陈某“背叛”妻子,和关某拥有婚外情,这不仅要受到道德舆-论的强烈谴责,也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的法律精神。“仁者爱人”,对于一个可以抛弃对妻子的忠贞,对妻子的爱的人,他还会有心胸去很好的爱身边的其他人,去爱这个社会吗?
古有陈世美遭历史唾弃,那现在呢?前不久4月27日,被免职的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被网友封为“许三多”——钱多(钱财两个亿)、房多(房产许多处)、女人多(两位数),而独树于落马官员之中。5月12日正式被宁波中级法院判处死刑。一个抛家弃子的人,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盘点近年来落马的官员,查处的腐-败分子十之八-九存在“养情人”、“包二奶”的问题,从许宗衡,蒋勇,陈同海,李大伦再到去年7月在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公开开庭审理的浙江省纪委原书记王华元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王元华不仅是一个典型的大贪官,而且还非常狡猾,是一个“双面人”。他利用职务便利,狂贪1600余万元,还狡猾的装起健忘症,竟然对其中的895万余元不能说明来源,因为财产来源不明量刑轻,最多判五年而已。那么这样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害的人,他的日常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作风糜烂”这个词貌似形容他再贴切不过了,他不仅猖狂的以权谋私,受贿贪污,还多次到境外赌博,在深圳藏着情人,甚至生下私生子。但他曾在做客浙江在线时回应了浙江查处的比较重大的案件中,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有“包二奶”的问题。他辩称,所谓“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的现象,是极其个别的情况,还信誓旦旦的说,作为党员,官员,“包二奶”现象是党绝不允许的,有一件查一件,绝不姑息。现在想想,这一切还真是富有讽刺意味!《论语》(《学而》)篇中也有,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悌是人的根本,只有在家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在外对君主才能尽忠,孝悌是忠的前提。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然后是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家庭是一个人性格养成的场所,在家里孝悌,在外才能守节尽忠,所谓“忠臣烈士多出自孝子之门”。历史上就有“史治清,天下兴”的古训,孔子也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如果连家庭都处理不好,对父母不孝顺,对子女又不关心,对妻子也没有起码的尊重,那么他又谈何治国?怎么能做扮演好人民公仆的角色?真正的为社会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孝悌,对家庭的珍视,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中华文化的瑰宝,一颗璀璨的明星!
那怎么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孝顺”呢?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也给出了他独到的看法。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有事情,做子弟的年轻人效劳,有酒食,让父老享用,这还称不上孝,孝是在父母面前时应该保持敬爱和和悦的容色!其实每次读到这一句都很有感触,都非常的惭愧,各种画面会在脑海中翻滚。记得梁实秋先生曾经说过:“‘孝子’就是孝顺儿子的老子。”梁实秋的幽默反倒像一把犀利的宝剑,直戳我的胸口,我听到的尽是心酸与无奈。我们是90后的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真正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从小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太公太婆都围绕着我一个人转,妈妈凶我,我就躲到太婆的背后;妈妈批评我,我就去找我外婆,呵呵,我也找她的妈妈管她。好多朋友跟我稍稍接触,都猜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其实现在我已经改变了好多好多,但和其他同学比如邓天添比起来我真的还远远不够。以前的我真的好坏,不要说帮长辈做些事情,把酒食留给父老享用。初中毕业了,我在家几乎都不自己拿碗筷,盛饭菜,甚至脸都是外婆给洗的。就连吃个饭,也要外公外婆催,太婆过来好说歹说,骄横的我还动不动发脾气,拿出杀手锏——眼泪,甚至还委屈的啜泣:“我就那么小的一个人,天天得拖着你们六个大人,好累啊!”要是哪天我也去了《非诚勿扰》中忏悔的教堂,估计我比秦奋还得多待一会儿。其实那些习惯我已经改掉了,但习惯了温室的花朵很难禁得起风吹雨打,虽然妈妈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明天的天气,穿什么衣服,但还是隔三差五的感冒。我该学会照顾自己,让他们少担一份心。同学们都说我吃饭很挑,华溪跟我感慨说你妈妈能把你养这么大还真是不容易,我很自责。其实长辈对我们的要求并不多,不一定是物质条件,通常精神上的赡养更加珍贵。哪怕只是呆在一起吃吃饭,逛逛街。寒假里,我第一次夸妈妈烧的鱼好吃,我看到妈妈眼里闪烁着的激动,爸爸说我长大了。从不逛街的我陪了妈妈一整天,妈妈自己什么都没买,但她比我开心多了。在家人面前保持和颜悦色,少带给他们忧愁,多些快乐,这应该是每一个子女应做的。“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乌鸦还有反哺之情呢!但这次劳动节回家,有件事却让我极为震惊。我外婆的一个什么表姐或者表妹竟然上吊自杀了,这不是只属于电视电影里的片段吗?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孝字,有两个儿子,本来是一个儿子赡养一位老人,但她丈夫好多年前就去世了,所以养她的小儿子和儿媳妇就很有意见。她和小儿子住在一起,但却过着两家人的生活,儿媳妇还天天找茬冷眼相对。据说她自尽的前一天,和儿子儿媳妇发生了争执,儿媳妇还动了手。这不可思议的一切竟然蔓延到了我身边,现在每一次谈起孝顺,我都感觉心好累,孝是人性为善的最后底线,连养育之恩都可以弃之不顾,那么他还有什么会珍惜呢?相形之下,我们竟然连“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都做不到,我们的传统美德去了哪里?教育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啊!
前不久日本发生的地震事件还历历在目,对于给予日本援助,国人看法不一,有褒有贬。《论语》(《里仁》)中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仁者爱人,孔子的仁爱思想宣扬的是忠恕之道。忠即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是一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胸怀,达则兼济天下!而恕则指待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人道主义精神。日本这个强势的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与强者为伍,半个多世纪前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如今他们遭受了天灾——9.0级大地震,而且祸不单行,强震引发海啸与核危机,整个日本陷入了一场大灾难。在事情发生之后,国际红十字会立即给予日本援助,中国红十字会也采取紧急救援,给日本人民送去急需物资与捐款,可以说中国这次对日本的帮助是史无前例。但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他们在幸灾乐祸,甚至说是在庆祝,对中国发起的给日本捐助活动提出强烈抗-议。日本对我们犯下过滔天大罪,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历史终究是历史,社会终归是要向前发展的,无论两国间有何历史与现实的冲突,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仁爱的胸怀,我们都应给予帮助。大爱无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球是一个大家,我们都是地球公民,我们应该敞开胸襟去接纳包容这个世界。科学家有国界,但科学无国界,所以我认为爱祖国有国界,爱心无国界。忠恕之道中的推己及人其实有换位思考的精神,设身处地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决定肯定不太一样。假如我们是遭受磨难的日本公民,在如今无助的情况之下,我们难道就不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名族是个礼仪之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该是我们应有的气魄!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在当今社会意义非凡。《论语》中说,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必也圣乎!慈善事业就是孔子提倡的博施济众的行为,《2010感动浙江十大人物评逊中宁波姑娘严意娜帮助陇西一个叫贾家山的小村修建爱心桥的故事一直萦绕在耳际。原来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也不是那么遥不可攀,帮助他人,只要有心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直都特别喜欢高中班主任的名言“请珍惜每一次帮助他人的机会。”或许我们做不到博施与众,但我们至少可以尽我们所能献出爱心,不要吝啬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仁者爱人是一种博爱的生活态度,爱家人,爱朋友,爱国爱这个社会,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关爱他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天空更蓝,阳光更加明媚,身边多一些笑脸,少一些悲伤。通向“仁者爱人”的路途还很遥远,也坎坎坷坷的长满荆棘,但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无所畏惧,风雨兼程。
以上所分享的是关于与孔子思想有关的感悟,下面是编辑为你推荐的有价值的用户互动:
相关问题:孔子思想的影响和认识
答:孔子的思想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局面,是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权,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详细
相关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仍能深刻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试...
答:孔子的徒弟当时都是诸侯、将相、名士,他的思想代表统治者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当时作出了很大的创新,也为现在的法律法规、道德标准开导了一个头,孔子的成就远远不只是说了几句话,就象毛泽东,时过境迁留下来只有毛泽东语录。 这就好比古代人们... >>详细
相关问题:观孔子有感
答:(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想必许多的人都懂吧,而这句至理名言就出自我国一位着名的大思想家,孔子。 孔子,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