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的拼音_辟的部首_辟的笔划_辟的含义
辟的部首是: 辛
辟的拼音:bì
辟的笔划:共 13 划
辟的结构:左右结构
辟的造字法:会意
辟的五行属于:水
辟的五笔编码:NKUH
辟的含义:
(一)bi4《广韵》必益切,入昔帮。又房益切。锡部。 (1)法,法度。《尔雅释诂一》:“辟,法也。”《诗大雅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毛传:“辟,法也。”《汉书匈奴传》:“于是作《吕刑》之辟。”颜师古注:“辟,法也。”又特指刑法。《书君陈》:“殷民在辟。”孔传:“殷人有罪在刑法者。”《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盐铁论周秦》:“故立法制辟,若临万仞之壑,握火蹈刃,则民畏忌,而无敢犯禁矣。”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部〈人命〉中图赖》:“卖尸者比照开棺拟之重辟,则庶知所警矣。” (2)天子,国君。《尔雅释诂一》:“辟,君也。”《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历选列辟,以迄乎秦。”颜师古注:“辟,君也。”《旧唐书太宗纪下》:“末代已来,明辟盖寡。”又首领。章炳麟《〈孙逸仙〉题辞》:“掩迹郑洪为民辟,四百兆人视兹册。”
(3)古称官吏。《文选张衡〈西京赋〉》:“正殿路寝,用朝君羊辟。”李注引薛综曰:“君羊辟,谓王侯、公卿、大夫、士也。”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朕历选百辟,试之以事。”明沈德符《貂帽腰舆》:“宰相为百辟之师表。”
(4)古代祭祀时妻对夫死后的称呼。《礼记曲礼》:“夫曰皇辟。”郑玄注:“更设称号,尊神异于人也。”
(5)大。《尸子广泽》:“天、帝、后、皇、辟、公、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实一也。”
(6)罪,罪行。《尔雅释诂一》:“辟,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辟,罪也。”《汉书扬雄传下》:“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唐柳宗元《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
(7)惩罚。《书君陈》:“辟以止辟,乃辟。”孔传:“刑之而惩止,犯刑者乃刑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杜预注:“辟,诛也。”又特指死刑。宋范仲淹《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盖杀人者一,余四人,掩其骸尔,安可尽辟乎?”
(8)治,治理。《尔雅释言》:“辟,历也。”郝懿行义疏:“辟者,《释诂》云:‘法也。’历者,历之借也。《说文》云:‘历,治也。’治、法义近,辟、历声近。凡声近之字,古人多以为训。”《玉篇辟部》:“辟,理也。”《书金縢》:“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陆德明释文:“辟,治也。”《左传文公六年》:“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杜预注:“辟,犹理也。”王引之述闻:“理亦治也。”
(9)取法,效法。《逸周书祭公》:“天子自三公上下辟于文武,文武之子孙大开方封于下土。”孔晁注:“辟,法也。言我上法文武,方大开国,旁布于下土。”
(10)明,彰明。《诗大雅抑》:“辟尔为德,俾臧俾嘉。”马瑞辰通释:“辟亦明也。”《礼记祭统》:“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郑玄注:“辟,明也。”《汉书扬雄传上》:“惟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王念孙杂志:“天轨犹天道也。辟,明也。言天道不明,故使纯絜之人遭此难也。”
(11)召,征召。《管子轻重乙》:“辟之以号令,引之以徐疾。”《文选阮籍〈诣蒋公〉》:“辟书始下,下走为首。”李注:“辟,犹召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三年》:“汤邦彦敢为大言,虞允文深器之。允文出为四川宣抚也,辟邦彦以行。”
(12)功作章程。《周礼地官乡师》:“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郑玄注:“辟,功作章程。逆犹钩考也。”贾公彦疏:“辟谓功程,司空主役作,故将此役要以钩考司空之功程。……功作之事,日日录其程限,谓之章程。”
(13)绩麻。《孟子滕文公下》:“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赵岐注:“缉绩其麻曰辟;练其麻曰纑。”清顾炎武《常熟陈君墓志铭》:“母许氏,年二十有八,闭户辟纑。”
(14)除。《小尔雅广言》:“辟,除也。”1.芟除;扫除。《诗大雅皇矣》:“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朱熹注:“启、辟,芟除也。”《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王逸注:“扫除之也。”2.屏除;排除。《周礼秋官士师》:“王燕出入,则前驱而辟。”《庄子庚桑楚》:“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一尢亲,至信辟金。”成玄英疏:“辟,除也。”《汉书朱博传》:“博辟左右问禁:‘是何等创也?’”《论衡儒增》:“金鼎之器,安能辟奸?”
(15)批驳,驳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严复《辟韩》:“韩子一概辞而辟之,则不思之过耳。”鲁迅《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寄开明书店中学生杂志社》:“着论辟谬。”
(16)一种寄生虫名。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虫鱼中品(寄居虫)》:“(寄居虫),南海一种,似蜘蛛,入螺壳中负壳而走,一名辟,亦呼寄居,无别功用也。”
(17)通“襞”。折又且。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辟,借为襞。”《文选张协〈七命〉》:“乃炼乃铄,万辟千灌。”李注:“辟谓叠之,灌谓铸之。”清谭献《复堂词话》:“千辟万灌,几无炉锤之亦。”又闭合;聚合。《庄子田子方》:“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辟,卷不开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司马贞索隐:“辟,犹聚也。”
(18)通“避”。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辟,借为避。”《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汉书武五子传》:“时上疾,辟暑甘泉宫。”清魏源《圣武记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二》:“六月,进围贼陈家坝,贼倾巢死斗斤,不辟铳石驳。”
(19)通“嬖”。宠幸;偏爱。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辟,借为嬖。”《荀子儒效》:“事其便辟,举其上客,患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杨倞注:“便辟谓左右小臣亲信者也。”清包世臣《艺舟双楫族兄纪三先生郑本〈大学〉、〈中庸〉说序》:“自古君人者辟于所习,任其所偏。”
(20)通“躄”。月去病。《正字通辛部》:“辟,与躄通,足病不能行。”《荀子正论》:“不能以辟马毁舆致远。”杨倞注:“辟与躄同。”《汉书贾谊传》:“类辟,且病痱。”颜师古注:“辟,足病。”
(21)通“壁”。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辟,借为壁。”1.星名。《尔雅释天》“营室,东壁也”唐陆德明释文:“辟,本又作壁。”《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辟中。”2.墙壁。《逸周书时训》:“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螅蟀居辟。”朱右曾校释:“蟋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飞,但居壁上。辟、壁同。”3.壁垒。《左传成公二年》:“齐侯以为有礼。既而问之,辟司徒之妻也。”杜预注:“辟司徒,主垒壁者。”
(22)通“璧”。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辟,借为璧。”《诗大雅灵台》:“于论鼓钟,于乐辟廱。”朱熹注:“辟、璧通。”
(23)通“臂”。手臂。《类篇辛部》:“辟,肱也。”清朱珔《说文假借义证》:“辟,为臂之省借。”《墨子备城门》:“城上二步一渠,渠立程,丈三尺。冠长十丈,辟长六尺。”孙诒让闲诂:“此渠乃守械,以金木为之。……辟,《备穴篇》正作臂,今移前。冠,盖渠之首;臂,其横出之木也。”唐贾岛《送殷侍御赴同州》:“犹来交辟士,事别偃林扃。”按:一本作“由来交臂者”。
(24)姓。《广韵昔韵》:“辟,姓。汉有富室辟子方,又有辟闾彬。”《通志氏族略五》:“辟氏,《左传》有辟司徒。《汉书》富人辟子方。”
(二)pi4《广韵》芳辟切,入昔滂。锡部。 (1)开。《正字通辛部》:“辟,犹开也。”1.打开。《仪礼士丧礼》:“主人即位,辟门。”郑玄注:“辟,开也。”《荀子议兵》:“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山魈》:“注念间,风声渐近居庐,俄而房门辟矣。”2.开凿墓藏。《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孟氏将辟,藉除于臧氏。”杜预注:“辟,穿藏也。” (2)开辟,开拓。《诗大雅江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郑玄笺:“王于江汉之水上命召公,使以王法征伐开辟四方,治我疆界于天下。”又《召旻》:“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鲁迅《书信致李桦
(3)开发。《管子五行》:“春辟勿时,苗足本。”《史记货殖列传》:“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司马贞索隐:“辟,通也。”《汉书文帝纪》:“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宋王安石《风俗》:“田亩辟,则民无饥矣。”
(4)捍御。《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唐颜师古注:“守宫,虫名也。……今俗呼为辟宫,辟亦御捍之义耳。”
(5)周围。《灵枢经肠胃》:“广阳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
(6)鄙陋。《左传哀公七年》:“鲁弱晋而远吴,冯恃其血,而背君之盟,辟君之执事,以陵我小国。”杜预注:“辟,陋也。”
(7)幽僻,偏僻。《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王逸注:“辟,幽也。”《汉书薛宣传》:“而粟邑县小,辟在山中。”
(8)邪僻;不老实。《集韵人曰韵》:“辟,邪也。”《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子张才过人,失在邪辟文过。”朱熹集注:“辟,便辟也。谓习于容止,少诚实也。”《左传昭公六年》:“叔向曰:‘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杜预注:“辟,邪也。衷,正也。”《淮南子说山》:“畏马之辟也,不敢骑;惧车之覆也,不敢乘。”高诱注:“辟,旁也。”《汉书霍光传》:“行淫辟不轨。”
(9)旁侧。《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孔颖达疏:“辟,是旁侧之语也。”
(10)偏。《礼记大学》:“所谓齐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朱熹注:“辟,犹偏也。”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八章二》:“辟者,偏也,非邪也。邪生心而偏在事。”清魏源《再书宋名臣言行录后》:“太原阎百诗曰:‘近日文人议论之愎之辟,未有甚于杨用修者也。”又斜,倾斜。《类篇辛部》:“辟,斜也。”《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郑玄注:“谓倾头与语。”陆德明释文:“辟,侧也。”汉曹操《军令》:“行三里,辟矛卓戈,结幡旗,止鼓。”
(11)小。《吕氏春秋审时》:“厚糠多米比,走辟米,不得恃定熟,卬天而死。”高诱注:“辟,小也。”
(12)方言。对地位低下者或商人的贱称。《方言》卷三:“南楚凡口马庸贱谓之田儓……或谓之辟。辟,商人丑称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川东谓丑而庸贱者为辟。”
(13)一种捕捉鸟兽的工具。也作“繴”。《墨子非儒下》:“盗贼将作,若机辟将发也。”孙诒让闲诂:“机辟盖掩取鸟兽之物。”《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中于机辟,死于罔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辟,罔也。”王念孙杂志:“辟,疑与繴同。《尔雅》:‘繴谓之罿,罿,罬也;罬谓之罦,罦,覆车也。’郭璞曰:‘今之翻车也,有两辕,中施罥以捕鸟。’”《盐铁论刑德》:“罻罗张而悬其谷,辟陷设而当其蹊,矫弋饰而加其上,能勿离乎?”又比喻陷害人的圈套。《楚辞九章惜诵》:“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王念孙杂志:“辟,读机辟之辟。”
(14)半。《广雅释诂四》:“辟,半也。”
(15)透彻。如:精辟。
(16)通“椑”。内棺,贴身之棺。《左传哀公二年》:“桐棺三寸,不设属辟。”杜预注:“属辟,棺之重数。”陆德明释文:“属,次大棺也。辟,亲身棺也。”阮元校勘记:“‘不设属辟’,郑注《礼记丧大记》、贾公彦疏《仪礼士丧礼》引并作‘属椑’。”
(17)通“譬”。《集韵置韵》:“譬,《说文》:‘谕也。’或作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辟,借为譬。”1.譬喻,比方。《墨子小取》:“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楚辞九章惜往日》:“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洪兴祖补注:“辟,喻也。”《荀子王霸》:“是过者也,过犹不及也;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明史忠义传张铨》:“辟之一身:辽东,肩背也;天下,腹心也。肩背有患,犹藉腹心之血脉滋灌。”2.知晓,明白。《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者,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18)通“擗”。捶胸。《尔雅释训》:“辟,拊心也。”郭璞注:“谓椎胸也。”陆德明释文:“辟字宜作擗。”《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标。”毛传:“辟,拊心也。”《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孔颖达疏:“拊心为辟,跳跃为踊。”清顾炎武《文林郎贵州道监察御史王君墓志铭》:“每寤辟长叹,遂以得疾。”
(19)通“擘(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