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_黄梅戏造句
1、黄梅戏最初被叫作“黄梅调”或“采茶戏”。
2、本文以戏曲音乐的腔形变化作为一般性探索对象,并试图以黄梅戏为例揭示戏曲音乐唱腔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
3、黄梅戏有着2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个和谐的黄梅戏曲调擅长表达人们的感情和模拟不同的个性。
4、在1950年代黄梅戏对之进行改写之后,董永遇仙传说获得了新生机,同时也埋下了新危机。
5、论文首先从地域的地理、艺术、民俗等方面入手探讨黄梅戏的楚文化渊源;
6、本文从花腔小戏的历史渊源、音乐本体以及它对形成黄梅戏这一剧种的贡献进行了研究。
7、1992年国家一级演员、安徽省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来此拍摄黄梅戏经典之作《天仙配》而得名。
8、并以京剧文化景观为参照系,对比分析了黄梅戏文化景观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9、尝试运用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从语境因素的语场、语旨、语式三方面简要分析黄梅戏这一戏剧曲目的语言特征。
10、从文化扩散系统的角度,分析了黄梅戏文化的扩散动因、扩散媒介、扩散方式、扩散环境和黄梅戏文化嬗变;
11、《无事生非》是莎土比亚创作的喜剧。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将此改编搬上中国舞台。
12、起源于安徽西南安庆郊区的黄梅戏,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一种形式而风靡全国。
13、难到豫剧,黄梅戏等就比京剧差吗?
编者补充:
黄梅戏解释: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该省中部,因主要曲调由湖北黄梅传入而得名。也叫黄梅调。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