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四巨头对抗三星半年竟是这结果
先看张忠谋最为看好和寄予厚望的HTC。成立于1997年的HTC,曾是
此时HTC并未适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策略,面向增长最快、以中低端机型为主的的中国及新兴市场,而是一味与苹果和三星在高端市场纠缠,但苹果无疑是智能手机创新的代表,三星则在跟随式创新、产业链和市场营销上胜过HTC一筹,这让HTC在高端市场几无胜算。
就在HTC执迷不悟之时,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中国大陆企业把握住了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兴市场的发展机会,而联想、华为、中兴等之前在各自所处的核心产业中具有的创新能力和积累,令它们拓展到智能手机产业时与HTC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更具可持续性,但在成本上却具有较大的优势,关键是它们针对中国市场采用的以性价比占据市场份额的市场策略的正确选择。而今,已经牢牢占据中国市场的它们,反而利用现在的优势开始进军高端市场。相比之下,HTC则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处境。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产业规模上,台湾IT企业不如大陆企业盘子大,缺乏战略积累,更不具备立足整个中国市场的规模优势和品牌背景;而在品牌建立,产品创新的能力上,台湾IT企业又不如海外企业,如苹果、三星等,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因此,在产业增长到瓶颈时,也就是要么拼规模,要么拼创新的时候,台湾企业的弱势马上就显现出来。
再看鸿海。进入今年后的情况也是急转直下。截至8月份,鸿海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5%,减至2万2865亿新台币(约合4719亿人民币)。这是由于受韩国三星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对于苹果的不断施压和攫取市场份额,导致苹果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的销量不及预期,进而放缓了以主要代工苹果的鸿海的增长,并最终影响到鸿海收购、注资等扩大市场规模的能力。
至于联发科,虽然得益于高通将重心逐渐转向LTE芯片市场,而在3G芯片市场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仍未能摆脱低端的形象。同时还面临来自展讯等中国大陆芯片厂商的激烈竞争。当然,除了中国大陆厂商外,在中低端市场,高通、三星也都有自己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但由于它们有高端芯片产品的冲抵,势必会在营收和利润上施压联发科。而随着4G时代的来临,联发科很可能重演3G时代初期因相关专利积累不足而一度被动的局面。
当然,除了HTC、鸿海和联发科之外,张忠谋执掌的台积电近期也增添一位最强劲的对手,那就是之前宣布开放自己芯片制造工厂的英特尔。有业内分析称,英特尔开放芯片工厂的首要目标就是在未来拿下苹果
综上所述,张忠谋提及的希望联合对抗三星的台湾IT企业(包括台积电自己)的处境远非那般乐观,它们有的自身正处在生死边缘,自身难保;有的对手如林,前途未卜。更像是四面楚歌。也许认清台湾IT企业的实力和所处的形势,分析它们成败得失,对于张忠谋执掌下的台积电更有实际意义(不是什么联合对抗三星),毕竟从目前看,台积电可能是台湾IT企业中尚具影响力,且仍未被攻破的最后的堡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