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春节:排斥着、依赖着
记者4日跟访胡可芝一天,早晨她利用手机制定好一天的行程,然后拿着“淘”来的礼物去拜年。中午,胡可芝团购了一份午餐与老友相聚。下午回家后跟着手机软件学做“年味道”孝顺父母。晚餐时,用手机拍下珍贵的家庭照片,传到网上“晒”幸福。
“每天都抱着手机,离开它好像什么都做不了。”胡可芝说,在家时,她也常常抱着手机看小说、打游戏,产生了依赖。
据国家工信部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人。中国数字消费者行为分析系统数据显示,社交、音乐、视频、游戏、购物等领域成为移动网民使用重点,使用规模在迅速增长。
春节期间,各地也涌现出一批“旗帜鲜明”排斥“指尖”生活的年轻人,他们通过豆瓣网、人人网等年轻人聚集的网站,号召“放下手机,陪陪家人”。
李杨是“反对派”中的一员,他说,手机占据太多生活时间。马路上、公交车上、办公室里处处都有抱着手机“专注”的年轻人,时下正流行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银川市一家西餐厅推出“叠叠乐送优惠活动”,餐厅经理告诉记者,用餐过程中不使用手机的顾客将获得8折优惠。兰州一家咖啡厅的门口挂着牌子:“我们没有WiFi,和你身边的人说说话吧!”
春节前夕,某媒体网站推出调查问卷“最受市民喜爱的文明过节方式”引得数十万网友参与,其中共有37.16%的网友选择在春节中“远离手机,多陪家人”,该选项居于榜首。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社会科学》编辑杨文德表示,手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便捷性、多元化填补了许多空白。然而春节是一个特殊时期,中老年人面对久未回家的孩子渴望多交流,电子产品加深了两代人的距离感。
杨文德建议,年轻人可以“回归现实”,陪父母在生活中找寻乐趣;也可以趁春节在家,教会父母使用手机的各项新功能,让子女外出时父母能轻松享受更便捷的现代化生活。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