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iPad,英特尔和AMD一切会不同
无人看好的转型
英特尔在今年的CES上显示出了转型的诚意,CEO科再奇和拒绝承认PC时代已经终结的欧德宁不一样,他认同“消费者正从PC向移动设备转移”,并表示英特尔会为此做出改变。科再奇不是只说说而已,他重点介绍了
对于AMD来说,游戏主机虽能解一时之围,无法阻拦PC的衰落。通常来说一个缩水的市场对老二要比对老大更致命。看好英特尔转型的也不多,联想北美总裁杰伊·帕克直言:“双系统平板没有什么机会”。而英特尔已经迈出的一步,同深圳平板厂商的合作,也看不出来任何动摇
英特尔和AMD的努力似乎脱离了这个时代的主题。无论为平板电脑拿出来的低功耗BayTrail芯片还是高度集成的APU,实际上都是为上网本准备的。2009年IDC认为“上网本销量增长好得不正常”,并将全年销量预期提升到3300万台。市场调研机构ABI在那一年甚至预测到2012年底上网本的年销量将达到1.39亿台。而2013年上网本的实际销量仅有不到400万台。
如果没有iPad
如果乔布斯在09年底相信“iPad不过是大一号的iPod touch”这样的鬼话,那么如今的iPad用户毫无疑问都是上网本的潜在用户。AMD和英特尔在上网本第一回合的交锋是真实的。Atom系列处理器在2008年就发布了,随后AMD则对应推出了一系列的Neo系列处理器。不过无论是市场反应还是用户口碑,英特尔都表现更好。当时由于厂商对Atom的需求太过旺盛,导致英特尔停止向深圳的山寨小厂供货。
在2011年,AMD推出高度集成化的Fusion系列APU,在18W的功耗下实现了很多50W功耗CPU才能实现的图形性能。乔布斯曾经说过,“移动设备的GPU比CPU更重要”。在一个爆炸增长的上网本市场,年轻人会用300到400美元购买11到12寸的上网本用于娱乐活动,他们将上网本作为笔记本的替代品使用。和全尺寸笔记本通常使用的酷睿相比,APU在功能上没有太大劣势反而拥有价格和续航的优势。所以AMD将会在上网本竞争的第二回合扳回一局,廉价而高性能的上网本会引领市场。
进入2012年可能出现具有触摸屏的上网本、翻转变形功能的上网本,甚至微软的Surface
一切都会不同
如果事情按照上述假设发展,不仅仅是英特尔和AMD会不一样。整个Wintel生态都会呈现另外一种竞争势态,去年超越HP成为全球最大PC厂商的可能就不会是联想而是最先推出上网本的华硕。索尼将会和苹果一样继续站在高峰,最近因为Nest被谷歌收购而再次引发外界关注的“iPod之父”法德尔就指出过这一点,“没有乔布斯的贡献,索尼会统治消费类电子产品”。
继续按照这样的逻辑推理,没有iPad,对高素质屏幕的需求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强烈,韩国的电子行业很难依靠苹果的订单就快速崛起,击败了自己的老师日本电子企业。苹果可能已经推出更大屏的
然而正是iPad,让上面所有的假设成为笑谈,让我们在赞叹乔布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之余更要牢牢记住他说过的“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出现后,一切都将被改变”。任何一个不愿意主动求变的科技巨头,像英特尔和AMD一样,会被后来的创新者打个措手不及。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