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你在企业内的价值
编者:这篇文章是 DAVID(董大伟老师)分享的关于《提升你在企业内的价值》。DAVID真实姓名是董大伟,是一个系统架构师、分析师、公司高管,尤其是.NET大牛,拥有自己的团队和大型项目开发经验,以及与一些软件厂商都有一定的合作。董大伟老师全新代表作《敏捷开发项目管理 与 架构设计实务(电子书抢鲜版)》,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购买,需要的读者可以自行购买。绝对物超所值啊!编者希望大家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从中能够悟出道理,从而提升自己在企业内的价值,对于本文本来在2014年年终的时候就已经出初稿了,但编者觉得有些地方需要改善,于是后来修改完善终于在今天将全部文稿分享给大家。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你不需要抱怨
因为最近看到些年轻朋友总是埋怨,埋怨工作辛苦,加班还没加班费,做IT民工真苦,下辈子不要再做码农等等,其实笔者也是过来人,颇有感触,整理一下心得。
先来看看招聘方面:适逢年终,不知道是不是明年的景气大好,各种渠道看到很多招聘信息,各类软件开发工程师、架构师甚是吃香,不知道应聘后是不是果真如此。也有些年轻朋友询问我的意见,诸如要不要换工作,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云云。
不少朋友因为年终领到的奖金不如预期,或是明年度没有依照自己的期待加薪升迁,产生了不如归去的念头,特别是最近招聘信息满天飞,所以颇有跃跃欲试的心动。
年轻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在同一个单位待久了,总觉得老板没看到自己的努力,未来可以发展的机会不多OOXXOOXX,有时候对于公司的感激远低于抱怨。
二十年下来,才知道完全不需要如此。忘了是哪一个人说的(卡内基?):除非你愿意,否则没有人可以伤害你。同样的,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愿意,否则没有人可以让你受委屈。
二、认清事实并思考利弊得失
毕竟公司还算是个自由世界,工作的选择与取舍绝对是自己衡量后的结果,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让你受气。
我想说的第一件事情是,既然选择待在某个环境,就要认清楚事实。事实就是,这是自己的选择。你有很多外在因素,助学贷款没还完,信用卡透支,房屋要贷款,孩子奶粉钱....不管有那些问题,这份工作...终究是自己思考后的选择。重客人在,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然后做个选择? 还是,其实你一直让环境替你决定?
如果你是让环境替你选择,你很容易会觉得自己是“被迫”做决定的,迫于无奈,迫于眼前的现实,所以...这样的人生,会很不快乐。反过来说,如果你认真想过利弊得失,知道自己屈身在目前这家公司,是为了更好的将来,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撑过去,在这段时间里面,尽可能取得(学到、抢到、争取到)自己想要的,有委屈是必然,但撑过去,把技术学好,把人脉建立好,把贷款还清,把小孩养大...然后,后面还有更好的未来等着你...如果,换了一种心情,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目的,即便在同样的环境,人生依旧会苦但你会觉得苦的有价值。
待着还是离开,都是自己的选择,思考后,给自己设置好时间,一年?两年?还是半年? 决定了,这段时间就全力以赴。时间到了,就认真的重新评估。
如果要走,不要犹豫,有时候离职就只是一种冲动。“离职”两字绝不轻易出口(跟同事、跟老板,都是),一但说出口,就绝对不要接受慰留。
如果设置的时间到了,自己评估后,还是决定继续待下来,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段时间如何待的精采。
年终也是绩效考核的时候,是人,都会比较。
你会看到有些人“似乎”没你努力,没有你勤奋,做的事情不多,觉得他只会逢迎拍马,也许表达能力比较好,也许只是长得帅,但可恶的是,你做了那么多,老板却只看到表象,只看到那些在镁光灯下很会表演的人...
一比较,瞬间让自己觉得,做那么多,何必呢?
不过一方面由于个性,一方面是很多前辈和生涯规划的文章,都告诉你要继续努力,你的奋斗总有一天老板会看到,从小地方着手,培养累积自己的实力,总有一天,你会变成企业中重要的人物。
三、努力是很重要的,方向更重要
但我得浇盆冷水的说,不一定是这样的。
首先,我怕你误会,我得告诉你,“努力”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记得,请回顾这篇文章。
但我接着要说,除了努力,还得搞对方向。特别对于工程师,我更有些经验想要分享。
每个人都年轻过,当年我们都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在技术上打拼,我们深切的知道技术实力的重要(因为大家都是靠这个吃饭的),我们的经验都是,技术能力越好,讲话可以越大声,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可以比较强,理当对公司的价值比较高,同时也容易获得升迁。
前面都对,最后一段就有问题了。
如今大部分的公司都是相当殴打平的组织,所谓的升迁管道,从HR设计出的制度来说,也不过就是提升一两个等,加薪几千元,这对于现在的大环境来说,加薪升职的意义不大。如果同时,升职意味着你必须花更多时间在公司,加班的时间更长,工作量更多...那,怎么看其实都不是很划算。
如果是世界500强内的公司,经济状况还算不错,尤其工程师、开发人员年薪随便也有几百万的情况下,认真地埋头工作,其实日子也是可以过的不错。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一样,现在很多公司连自己都不保,对技术人员所能够提供的待遇越来越有限。
更惨的是,很多工程师从过去成功的经验得出的结论,以为自己掌握的技术能力越多,工作量越大,负责的系统越多,取代性就越低,因此可以得到更多的升迁机会,其实,往往不一定是如此。
请切记,别单纯地以为公司给你愈来愈多的工作,就代表你对企业“愈来愈重要”,工作多,只代表你对企业的人均产值有贡献,也就是你对企业来说很划算(你对企业是有“价值”的,但不见得很重要)。你知道,路边摊和自助餐都是一种很划算的用餐选择。但要用路边摊和自助餐这种模式,做到麦当劳或是可口可乐这种高营收,难度相当高。
也就是说,你对企业的价值如果建立在俗又大碗,那企业就会“竭尽所能的利用这样的资源”。直到有一天,你不是那么划算了...你知道结果会如何...
四、30岁是一个坎,如何让自己在企业中“更有”价值
30岁(这是一个参考值,每个人期许不同)以前,你应该要尽可能地成为企业中“好用”的资源,也就是上面说的“俗又大碗”(闽南语,意为:便宜量又多)的技术人员,但30岁之后,你必须思考,如何让自己在企业中“更有”价值。
而价值,并不是从工作量的多寡来体现的,价值是从你在企业内的影响力来决定的。当我们说某一个人对公司很重要,往往意味着,这个人在该企业内,对三种资源的影响力有多高。
哪三种资源? 简单的说,就是人、事、物。
人:就是人事,对公司内人员安排的影响力。
事:就是制度,对企业制度的影响力。
物:就是钱,对企业怎么花钱的影响力。
对企业愈是重要的人,往往手上握有的并非是大量的工作,而是大量的预算、人事权、以及建立制度的权力。
影响力不会凭空而来(好啦,老板的亲戚除外),是长期工作上的努力、表现、对企业在质上面的贡献(而不只是量的贡献)、无数的presentation、争取或保住重要客户、在企业内外建立的人际关系、以及众人对你的信任...这客人客人滴滴、慢慢的逐步累积出来的。
如果你是中阶主管,新的一年,期许自己不仅仅是用自己手上的工作量,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更可以尝试数算自己的影响力。因为这比工作量更加的真实。
真正的影响力也不是职位高低,职位只是赋予你一个名分,但真正的影响力,得靠自己去累积、去耕耘、去建立。
如果你是基层员工,新的一年,除了争取更多的工作,也争取主管、同事对你的“信任”,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有更多(太多)必须努力经营的部分,方方面面都兼顾后,你才能在企业内更受重视,逐渐开始建构自己不易撼动的价值。
五、后记
后记一:
我得做个补充,如果你在公司内从未经历过很多工作压在你身上的阶段,那这篇文章不是为你写的。你必须先经历这个阶段,但不能“停在”这个阶段。因此,如果你从未经历过被分配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那今年,先去争取这些工作吧。
后记二:
后面这一段,是因为我看到身边非常多工程师,试图通过“工作量”来确保自身价值,看了感慨,人都会老,技术都会变,用有限的生命追逐无穷的技术,殆已。
后记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 养生主
本文来源 我爱IT技术网 http://www.52ij.com/jishu/4547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