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红高粱》影评
涉及知识点:红高粱影评
筛选出来的最佳答案:
《红高粱》——高粱地里抹不去的红
对于80后的我而言,这是太老的电影.之所以找到这部电影来看,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不经意间看到陆川的采访,当记者问到他是如何走上电影道路的时候,他提到了《红高粱》,提到了姜文和巩俐,是这部电影让他爱上了电影,并决定投身于电影事业.
对陆川的电影很是热爱,就《可可西里》一部,就足以让我迷恋他一生.他的电影很特别,仿佛游离于主流电影之外.所以对于他所提到的一切,我都格外的关心.因此,我找来了《红高粱》,但却没有刻意地调整心态去看,在电脑前吃着买来的饭,为了不显得单调,便放了一部电影来助兴.
电影是通过第三人之口讲述的故事,画面淡入的是巩俐年轻的脸.那个年代的一桩再简单不过的婚礼,然后途中遇到劫匪.姜文和巩俐见上了,然后并无曲折的生活在了一起.电影中的国人都是那么的淳朴,即使劫匪或者土匪三炮都并没有显出真正的邪恶.一切都那么平淡,没有刻意描写谁的英勇,也没有刻意描写谁的邪恶.
即使是嫁给一个身患麻风病的老头,或者身陷土匪的魔爪,打死一个劫匪,杀死一个老头.都被轻描淡写的带过.那个年代的人对于苦难有一种无法理解的坚韧,也是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种历史性的漠视.
似乎那个时候的中国就是那样的善良淳朴,一个个都老实本分.无论轿夫,酿酒师,土匪……都是那么平平淡淡的安于自己的本分.谈不上轰轰烈烈的爱情,也谈不上谁比谁厉害聪明高尚.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不像是电影,像是发生在身边的简单生活.就这样一个安静祥和的高粱地,被日本的车轮践踏了.
就在那片高粱地,日本人开始了残暴的精神统治.让屠户剥人皮,而这两个日本眼中的反动者,一个是土匪三炮,一个是出走几年的罗汉.在面对日本人,他们都是真正有血有肉的好男儿.张艺谋导演并没有借此来大秀抗战题材,也没有把中国人对那段历史的深刻记忆转化为电影中的阿Q式描写.
没有日本残暴的具体画面,也没有中国汉奸谄媚的小人脸,更见不着有组织有纪律的『敌后武工队』,这只是那段历史的一个小角落,是一个悄无声息,无史可查的故事.没有大喊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的爱国口号,没有宁死不屈硬汉到底的所谓英雄.他们一拨人就是为了给一个兄弟报仇,喝上几碗红高粱酒,拿上简单的武器就上了『战场』.
战斗是那么的平和,烈日当空,一帮人在高粱地里悠闲而平静的等着日本人的车辆到来,趟地上小憩,或者驱赶身边的蚊虫.由于等得太久,还让孩子回家去叫人送饭.关乎生死的反抗,被张导描绘的这么优美宁静.
电影中常常飘荡着陕北的民歌,一条粗野的汉子用歌声击碎着广阔而空旷的高粱地.还有作战时吹起的喜庆唢呐,还有孩子对着红彤彤的天空唱起的那首童谣.没有哭泣,没有哀嚎,没有慌乱……这就是红高粱地发生的一切,这儿是男女主角的洞房,是日本人的屠杀场,是高粱酒的原材料产地,是作战牺牲的地方.高粱地从无到有,倒了还长.故事也在这片高粱地反反复复的上演.
高粱本不是红的,但电影中有太多的红色元素.新娘的盖头和花轿,酿出来的红高粱酒,日食之后那片刺烈而厚重的红.这是一代人对历史的整体记忆,也是张导想要展现给观众们的记忆,过了半个世纪.华丽的一回头,没有硝烟,没有炮火,没有鲜血,没有惨叫,一切与声音有关的东西都无法搜寻,只有那天边的红,是无法抹灭的记忆.
很喜欢电影里的平淡生活,虽然婚姻是通过买卖的,虽然有强盗土匪,虽然有日本鬼子,但那个淳朴安静的高粱地却是现今物质社会所无法替代的.现在的恋爱自由了,婚姻却依旧不自由,身边照样有那么多出卖自己追求所谓幸福的人.过去是父母所逼,现在是自我选择.至于强盗土匪,现今更是多如牛毛,凶残胜过当年的日本人.
正如调查所证,有吃有穿物质殷实的国人幸福感却在下降……(省去无数和谐的言论)
深深的怀念那片高粱地!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