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中国最早的桥梁专家李冰
涉及知识点:桥梁专家
筛选出来的最佳答案:
茅以升:中国当代第一位桥梁专家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独立思考.他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下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成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谁知该校注册处主任绮色佳傲慢地说:"中国唐山这个学校从来没有听说过,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注册".经过考试后,茅以升的成绩极佳,便给他注册为桥梁专业研究生.从此以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生,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生的,特许不再经过考试这一关了.茅以升于1917年获美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梅隆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力学第二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加利基理工学院颁发的金质奖.1919年12月24岁的茅以升,毅然回国.在交通大学唐山校任教授.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茅以升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
茅以升想:中国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桥了,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现俄罗斯)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钱塘江大桥,我们中国人要自己修,证明我们中国人有能力修好这座现代化大桥,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干,我们不比别人无能.就这样茅以升对钱塘江大桥开始了总体设计.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当记者采访茅以升时,他说:"自1919年12月,我归国为社会服务,在64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工程."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一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铜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来,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O.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党的领导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对党的工作极端负责,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茅以升,解放后任铁道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院院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自1954年起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茅以升为我国和世界桥梁建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