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学习资料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杨烈妇传_杨烈妇传赏析.例如:重点字词,特殊句型等”,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 =我晕,你是不是高一4的?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新序》二则 的重点字词,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整理《新序二则》的重点词意,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的整理麻烦给我一份比较完整的,[语文科目]
一、 文言实词
(一) 通假字
(1) 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反”,同返,返回
(二) 古今异义刺
(1) 虽然,吾心许之矣. 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连词,常与可是、但是连用 (2)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廉者,古,方正为廉;今,不贪为廉 (3)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带,古,挂;今,词义缩小 (4)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聘,古,出使;今,聘请 (5)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 儿子,古,婴儿;今,男孩子(对父母而言) (6) 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 所以,古,用(它)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三) 词类活用 1、 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 徐人嘉而歌之曰 歌,唱歌 (2) 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带,挂 (3) 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 伪,欺诈 2、 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延陵季子兮不忘故 故,故人,老朋友 3、 名词作状语 (1)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西,向西 4、 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 (1) 所宝者异也. 宝,以……为宝 (四) 一词多义 1、 致 (1) 致使于晋:达,达到 (2) 于是脱剑致之嗣君:奉献 2、 为 (1) 吾为有上国之使:因为 (2)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作为 3、精 (1)其 知 弥 精:精深,精湛 (2)其 取 弥 精:精妙,精粹
二、 文言虚词用法
1、 之 (1)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代词,这里代“剑” (2)此吴之宝也:助词,的 2、 以 (1)带宝剑以过徐君:表承接,相当于而 (2)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前,把,用;后,用来 (3)我以不贪为宝:把,将 3、 然 (1)虽然,吾心许之矣:这样 (2)然其心许之矣:然而,但是 三、 文言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 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 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二) 省略句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之)也. 以(之)示玉人,玉人以(之)为 宝 ,故敢献之 . (三) 倒装句 1、 定语后置 (1) 宋人有得玉者 2、 介词结构后置 (1)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四、 文言难句名句摘录精译 (1)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译;徐君细细的观赏了剑,未开口讨,但脸上显出想要的表情. (2) 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译:继承人说:“先父没有这个遗命,我不敢接受这把宝剑.”于是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的陵墓旁的树上,离开了. (3)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 尔 以 为 宝 , 若 与 我 者 ,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 . 译:我将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将玉作为宝贝,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了,还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贝把. (4) 子 罕 非 无 宝 也 ,所 宝 者 异 也 . 译:子罕不是没有宝贝,只是他当作宝贝的东西(与众)不同罢了 (5) 其 知 弥 精 , 其 取 弥 精 ; 其 知 弥 觕 , 其 取 弥 觕 . 译:一个人的知识越精深,他所选择的越精妙;一个人的知识越浅薄,他所选择的也越浅薄.
问题2:《杨烈妇传》总结虚词,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语文科目]
通假字:
累,通“缧”
蜚,通“飞”
宾语前置句:
国家何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词类活用: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第一个食,名词用作动词,给.吃.
下文的“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用法相同
问题3:急求的特殊句式和字词解析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等.[语文科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
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微,假如没有.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邑,封地.
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
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更,改变.
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⒃〔善〕副词,好好地.
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
而燕国见陵之耻①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②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③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⑦.以试人,血濡缕⑧,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⑨.乃令秦武阳为副⑩.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⑾,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⑿,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⒀!今提一匕首入不测⒁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⒂!”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⒃.高渐离⒄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⒅,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⒆,士皆瞋目⒇,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1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2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3.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24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25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26,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27.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28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29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注释:
①〔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见,被.陵,侵犯、欺侮.
②〔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进一步.这是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③〔拊(fǔ)心〕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④〔盛〕念chéng.
⑤〔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函,匣子.之,代樊於期的头.
⑥〔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⑦〔以药淬(cuì)之〕把毒药在淬火时浸入匕首上.淬,把烧红了的铁器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⑧〔濡(rú)缕〕沾湿衣缕.濡,浸渍、沾湿.
⑨〔忤(wǔ)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⑩〔为副〕作助手.
⑾〔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⑿〔迟之〕嫌荆轲动身晚了.迟,作动词.
⒀〔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反,同“返”.竖子,对人的蔑称.
⒁〔不测〕难以预料,不可知.
⒂〔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请,表示客气,无义.
⒃〔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⒄〔高渐离〕荆轲的朋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渐离因为擅长击筑(竹制的乐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一天,高渐离得着机会,用筑去打秦始皇,要为燕国报仇,没打中,被杀.
⒅〔为变徵(zhǐ)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⒆〔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⒇〔瞋(chēn)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21〔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
22〔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币,礼品.
23〔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24〔振怖〕惧怕.振,通“震”.
25〔比〕并,齐.
26〔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
27〔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
28〔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使”是动词,后一“使”是名词.
29〔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荆轲奉①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②.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④,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⑤,使毕使于前⑥.”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⑦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⑧.拔剑,剑长,操其室⑨.时恐急,剑坚⑩,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⑾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⑿.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⒀;诸郎中⒁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⒂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⒃!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⒄,乃引⒅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⒆.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⒇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21 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注释:
①〔奉〕两手捧着.
②〔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
③〔陛(bì)〕殿前的台阶.
④〔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顾,回头看.
⑤〔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假借,宽容,原谅.
⑥〔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⑦〔发〕打开.
⑧〔自引而起,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引,伸、挣.
⑨〔操其室〕握住剑鞘.室,指剑鞘.
⑩〔剑坚〕剑插得紧.
⑾〔还〕通“环”,绕.
⑿〔卒(cù)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卒,同“猝”.
⒀〔尺兵〕指尺寸之兵器.
⒁〔郎中〕宫廷的侍卫.
⒂〔提(dǐ)〕掷击.
⒃〔负剑〕推剑于背.
⒄〔废〕残废,伤残倒地.
⒅〔引〕举起.
⒆〔被八创(chuāng)〕(荆轲)受了八处剑伤.被,受.创,伤.
⒇〔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簸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21〔劫〕强取、威逼(其订立盟约).
战国末期,秦并天下,势不可挡.秦军灭韩破赵,大兵直压燕境.燕太子丹使荆轲行刺秦王,以图最后孤注一掷,挽狂澜于既倒.
这篇课文情节曲折,一波三折,而易水饯别、秦廷行刺等场面,又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话等,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荆轲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处险不惊、临难不变的英雄豪气,都表现得十分充分,刻画得细致入微.
为了刺杀秦王,荆轲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这意味着什么?荆轲临死时说道:“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真是这样吗?为什么?
(《战国策》)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送了很多的礼物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荆轲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1、 事所以不2、 成者,3、 乃欲以生劫之,4、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判断句.注意“所以……者,乃……也”,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
5、 箕踞以骂曰 “以”的用法同6、 “而7、 ”
8、 卒惶急无以击轲 “以”,9、 连词,10、 表目的.
11、 以故荆轲逐秦王 “以”,12、 介词,13、 意“因为”.
14、 秦王惊,15、 自引而16、 起,17、 绝袖.“绝”,18、 使动用法,19、 “使……断了”.
20、 秦武断阳色变振恐,21、 群臣怪之 “怪”,22、 意动用法,23、 “对……感到奇怪”.
24、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25、 函封之 “函”,26、 名27、 词作状语,28、 “用盒子”.
29、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30、 取之百金 “取之百金”应为“以百金取之”,31、 状语后置.
32、 顷之未发,33、 太子迟之 “迟”,34、 意动用法,35、 “认为……迟了”.
36、 其人居远未来 “远”,37、 形容词作名38、 词,39、 “很远的地方”.
40、 日以尽矣 “日”,41、 通假字,42、 通“而43、 ”.
44、 而45、 秦武断阳奉地图匣,46、 以次进 “以”,47、 “按照”意.
48、 至陛下,49、 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50、 应为“台阶”意,51、 不52、 同53、 于后来对皇帝的称呼.
5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55、 译为“太子和知道内情的宾客们”.
56、 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57、 名58、 词作动词,59、 “穿衣戴帽”.
文章分析:
荆轲的“勇”表现在何处?如何表现其“勇”的?
1、 笑武阳 年十二杀人——色变振恐
2、 为己解围
3、 倚柱而4、 笑 箕踞 而5、 骂——目眩良久
荆轲的“智”:
a) 私见樊於期
b) 顾笑秦武阳
c) 为自己解围 不d) 畏强秦,e) 不f) 怕牺牲——镇定自若,g) 从容不h) 迫
i) 荆轲有所待
j) 厚遗秦蒙嘉
问题4:鸿门宴字词解析 句式?[语文科目]
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 戮力(戮,lù联合,一同) 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眦尽裂(眦,zì眼角)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肩(彘,zhì,猪) 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5.句式解析 (1)判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亚父者,范增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 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 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盾”)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问题5:过秦论字词与特殊句式[语文科目]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 通 横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 通 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 敝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 通 呵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 通 崛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 通 影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有 通 又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没 通 殁
一词多义:
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
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到,动词)
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
及至秦始皇(到,介词)
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方,方位名词)
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名词)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裁,制服,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动词)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
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下文“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中“兵”同此)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追亡逐北(逃亡,动词.在此用作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使动用法.)
举
包举宇内(举起,拿走,动词)
西举巴、蜀(攻取,动词)
利
因利乘便{利 有利的形势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形容词)
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用席子、包裹、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 在国内 对国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像云彩那样 像回声那样 像影子那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
b)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诸侯)相斗
会盟而谋弱秦 使(秦)衰弱
约从离衡 使(秦国的连横策略)离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使(百姓力量)愚蠢
以弱天下之民 使(天下百姓)衰弱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八州)有序 使(同列)来朝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匈奴)退却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诸侯国)灭亡
c)名词作动词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做帝王
履至尊而制六合 本意为鞋子,此处意为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做 用绳子系
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看重
e)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卒
来源于-----古诗文网....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