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52IJ教育培训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学习资料方面的学习知识是通过网络精心收集整理的:“羊脂球指的是什么_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小说中 羊脂球 指的是什么?”,注意:所整理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你有补充或疑问请在正文下方的评论处发表。下面是详细内容。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占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其他类似问题
问题1: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翻译成英语[英语科目]
Maupassant,French writer,known as masters of short stories,including the necklace "ball-of-fat,etc.
问题2:求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读后感我要莫泊桑短篇小说《羊脂球》的读后感,要3篇1.初读《羊脂球》2.再读《羊脂球》3.三读《羊脂球》3篇读后感要有层次性,好的文章有加分![语文科目]
读了《羊脂球》、《两个朋友》.从而认识了这位并列于契诃夫和鲁迅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与巴尔扎克同样生长于19世纪的法国,一生创作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
《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这不仅是莫泊桑的处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作者用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作者以经过关卡前羊脂球把提篮里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经过关卡后他们对她的一屑不顾作鲜明对比.这些是在时处的对照,另外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读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觉,就是为羊脂球叫不平.仔细想想,这更与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社会背景有关.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莫泊桑的作品涉及社会各阶层,有贵族、官僚、资本家、公务员、工人、农民、乞丐、妓女.他深刻地揭露上层社会人们的丑态和腐朽;同情和赞扬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但是,莫泊桑还不能彻底写出当时社会的阶级利益关系、党派之争、资本主义高度地释金主义及一些军事、政治事件,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名著《漂亮朋友》,又译《俊友》很形象地描绘了一位以美貌和手段取得上流女性信赖,而且名利双收,并成为百万富翁的女婿,还要竟选众议员的小职员杜洛阿原,侧面揭示了给俊男创造如此飞黄腾达条件的是当时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上层社会,是社会熏陶了这样一位“小人物”.作者在对其中男女关系的情节描述渲染得有些过分,但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对作者自身情操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可想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覆灭不还矣.
承闻今年是莫泊桑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际,他的文学成就仅次于欧洲19世纪末自然主义流派的左拉.读莫泊桑的作品,尤如欣赏一段历史,人物的真、善、美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都受金钱、权位、名誉的支配,社会腐败不堪.这对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对社会则暗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
---------
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好的丑行,具有极大的概括意义.
普法战争后期,普军长驱直入,以20万大军猛敲巴黎的城门,人民群众奋起保卫家园,“国防政府”的首领也口口声声地叫嚷“永不投降”,“决不让出法国堡垒上的一块石头”,但背地里却和敌人勾勾搭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和约.小说里的人物就是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写照.作品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作者对上层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的观察,无情的解剖和批判.莫泊桑本人在给福楼拜的信中讲得很清楚;“我们在门镌上的自觉的不偏不倚,在这些问题中每一个都不自觉地带着热情,比起万马奔腾的全速度的攻击,都要千百倍地更强烈地使资产阶级暴躁起来.”莫泊桑不仅辛辣地讽刺和挖苦了那批上流社会的人物,而且敢于超出种种世俗偏见,把一个被女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拿一个妓女的高尚行为与统治阶层人物进行对比,充分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独到的见解和胆识.
这个短篇也充分体现了莫泊桑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截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以“一叶尽观全树”,用逃难旅行这样一件小事反映了普法战争时期一群法国上层人物的可耻嘴脸.小说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描写简练而集中.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刻画,时代的气氛,全集中在短短的5天旅程中.莫泊桑的语言朴实、凝练、细腻而且个性化,寥寥数语就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露无遗.小说的结尾,作者用最强音写出羊脂球内心深处泛起的巨大而复杂的感情波澜,尤为全篇高潮所在.
作品赏析
“连接好几天,溃退下来的队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过,他们已经不能算作什么军队,简直是一帮一帮散乱的乌合之众……”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军队溃败,普鲁士军队侵占了鲁昂城时,鲁昂城有10个人:奸商鸟先生和夫人、资产家、政客卡雷?拉玛东先生和夫人、贵族德?布雷维尔伯爵和夫人、两位修女、“民主党爱国人士”高尼岱、还有妓女羊脂球抱着不同的目的在鹅毛大雪的寒夜同乘一辆马车要离开普鲁士占领区.途中并不顺利,半道碰上一位瘦高个的年青普鲁士军官,因为垂涎于羊脂球,提出了要羊脂球陪他过夜的要求,否则便要把全车的人无限期的扣留.羊脂球虽然是个妓女,但本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愤而不从.普鲁士军官是深知人性的本性的,他紧抓着手里的王牌“他的意思是他的希望一天得不到满足,就必须把全部的人扣留一天.”
同车的人群一开始听闻羊脂球说出来被扣留的真象时,义愤填膺.“当时只听见一片谴责这个无耻丘八的呼声,一片暴怒的怨声;全体团结起来抵御敌人了,仿佛敌人要羊脂球做出牺牲的这件事里他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份……”然而,这正是莫泊桑精心设下的一个铺垫,高潮也顺应地在此.莫泊桑牢牢地把握读者,导引着读者在他对各人的态度、言行的转变的阐述中跟随着他思考,思考人性在环境转变中的承载能力——人群起初的义愤到被扣留后“大家对羊脂球的好像有点冷冰冰了”;“他们现在几乎有点儿怨恨这个女人了,为什么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个普鲁士人……”,人群为自己的处境担心,建议把羊脂球一个人留下,让他们离开,被普鲁士军官拒绝后,他们只有改变方法对羊脂球进行说服和劝说……到最后,羊脂球屈辱地为了大家的利益,顺从了普鲁士军官而换来了放行,却遭到无耻的同车人的冷待.
在这个小说里,具讽刺性的对比手法在文中时时贯穿,如车中两次进食时各人言辞、行为上的对比、人群对羊脂球前后态度的转变对比、初上车时三位阔佬及他们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对其它人等的蔑视和最后途中在高尼岱《马赛曲》中的狼狈不堪、恼怒的心情之间的对比.还有人物之间的对比,莫泊桑客观而又冷静的塑造了一组典型环境下典型的人物:卑劣下作的鸟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体内心淫贱的几位贵妇,与之对立的是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热爱祖国的羊脂球.
作者在美丽善良的羊脂球周围刻画了一群丑陋粗鄙的人.他们虽然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却有着和他们的地位成反比的肮脏的灵魂.用天性作对比,用语言作对比,用身份地位作对比,使我们清晰地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善与恶、美与丑.心情也从崇敬到鄙视,从同情到愤怒.同样是普法战争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那么悬殊.平时一本正经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灾难面前显露出卑劣无耻的面孔,而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人却表现的无私善良.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羊脂球这个形象是美与丑,可是我们对于她的美丽、善良却体会深刻.
处于战争中的人们都是自顾不暇,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却迥异于他人.虽然,她也是为了保住性命乘车躲避灾祸,但作者却把读者的视觉转移到羊脂球随身所带的衣食上.这里作者没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镇定,但是我们却从羊脂球准备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严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爷、太太那样,平时傲慢十足、不可一世,发生危险时,却一个个本性暴露,匆忙得连食品都忘记了.作者独到的视觉,隐藏了每个人的言行,只是简单地交待了每个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们一下子看到了谁在面临灾难时是勇敢者,而谁是懦夫.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还嫌揭露得不够.他以蔑视的口气写到了那些“上等人”为了填饱肚子,全然不顾先前的尊严、面子,而太太们也瞬间将原来故作贞洁的目光变作暧昧、亲切,他们的目的再清楚不过,只是为了占有羊脂球的食物,达到裹腹的目的.在这里,作者用讽刺的手法详细地描写了每个人的吃相,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也会像饥饿的乞丐突然获得食物那样,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丑陋形象.
“几张嘴不停地张开了闭拢,闭拢了张开,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凶猛.”
……
“那一篮子东西是吃光了.十个人吃着一篮子东西毫不费力就把它打扫干净,大家视为遗憾的是篮子只有这么大而不更大一点.自从把东西吃完以后,谈话稍稍冷淡了一些,但还继续了一些时候?”
莫泊桑是一位有思想、有作为的作家,但是他又是一名善于隐藏的人.他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隐藏的同时,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最终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这种隐藏并不是真正的隐藏,他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比那些平铺直叙的陈述和冗长的道理更耐人寻味.
在《羊脂球》中,这种“隐藏”的艺术更是随处可见.他客观、冷静、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的对人物的活动进行描述和阐释.很简单的,我们没有花费什么力气便进入了小说里人物的灵魂,在其中回转迭合,思索和理解是自发的,没有丝毫被作者强制及强加.现实主义和先锋类的东西不同,不像先锋类的写作手法所关心的是自身的语言文体叙事等,托着它的是虚构和想象.而现实主义是艺术的重现生活中的真实事件.
小说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女,属于社会的最低阶层,是受到唾弃和背负耻辱的人群.她们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小说中,女主人公羊脂球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那些所谓“上等人”中间的.这种身份,不但遭到“同车人”的蔑视,包括她自己都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以致当那些傲慢的老爷、太太们由于匆忙出逃而忘记准备食物,饿得饥肠辘辘之时,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声下气”地请求他们吃自己丰美的食物.
在这里,作者很自然地写到了羊脂球善良的天性,她没有激烈的心理斗争,也没有任何讨好心思地描述,她的表现是那么自然.按理说,以那些"上等人"上车时对于她的无礼态度,羊脂球是不该同情和帮助他们的.但是她的善良天性却不忍看到别人的悲惨境遇,反而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竟然企求别人接受她的帮助,好像他们若是吃了她的东西,反倒是对她的一种恩惠,一种奖赏.读到这里,人们被深深触动了.一个妓女,竟然具备这样一颗慈悲之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小说通篇没有描述过羊脂球的心理活动,她的喜与乐、哀与愁、快乐与欣慰、委屈与愤怒都是通过她的一举一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作者似乎已经不需要她再表白什么,但是她的一切遭遇和感受,我们已经深深感悟到、体会到.她的遭遇扣人心弦,读来真实自然.为什么羊脂球从来没有在读者面前流露过任何心理历程的变化,但是却使我们每个人都那么真实的体会到主人公的一切思想性格.我想,这就是隐藏艺术带来的震撼力.
《羊脂球》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在精确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述中体现出来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这一切建立在莫泊桑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结合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文献都把莫泊桑归纳为批评现实主义作家,尽管他和左拉等自然主义派作家私交甚密,和自然主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一贯保持着严谨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不仅是《羊脂球》,几乎在他所有小说中,大部分人物是典型环境中具代表性的下层民众.他的小说创作大都把矛头指向当时法国糜烂的资产阶层的生活,深刻的揭示资产阶层的卑劣、虚伪和恶毒,同时,他也对那些下层社会的被侮辱、被压迫和被损害者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问题3:莫泊桑的《羊脂球》的文章请告诉我《羊脂球》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语文科目]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推去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都被牺牲了.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人,当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人,能拥有权力、金钱、地位,都是血腥堆积出来的.他们就像是血吸虫,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得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为上的终极关怀.这在后文中显露无疑.
莫泊桑的这则故事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作者用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作者以过关卡前羊脂球把提篮里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经过关卡后他们对她的不屑一顾做鲜明对比.这些是在实处的对照,另外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读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觉,就是为羊脂球叫不平.仔细想想,这更是与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社会背景有关.在资本主义统治下法国人与人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这不仅是莫泊桑的处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读莫泊桑的作品,犹如欣赏一段历史,人物的真、善、美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都受金钱、权位、名誉的支配,社会腐败不堪.这对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对社会则暗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
莫泊桑生于19世纪的法国,一生创作了短篇小说近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他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是他的代表作品.
问题4:莫泊桑的《羊脂球》全文是不是有很多种?我要最完整的!
羊脂球 莫泊桑
一连好几天,许多溃军的残余部分就在卢昂的市区里穿过.那简直不是队伍了,只算是好些散乱的游牧部落.弟兄们脸上全是又脏又长的胡子,身上全是破烂不堪的军服,并且没有团的旗帜也没有团的番号,他们带着疲惫的姿态向前走.全体都像是压伤了的,折断了腰的,头脑迟钝得想不起一点什么,打不定一点什么主意,只由于习惯性而向前走,并且设若停步就立刻会因为没有气力而倒下来.我们所看见的,主要的是一些因动员令而应征的人和好些素以机警出名而这次出队作战的国民防护队:前者都是性爱和平的人,依靠固定利息过活的安分守己的人,他们都扛着步枪弯着身体;后者都是易于受惊和易于冲动的人,既预备随时冲锋也预备随时开小差.并且在这两类人的中间有几个红裤子步兵都是某一师在一场恶战当中受过歼灭以后的孑遗;好些垂头丧气的炮兵同着这些种类不同的步兵混在一处;偶尔也有一个头戴发亮的铜盔的龙骑兵拖着笨重的脚跟在步兵的轻快步儿后面吃力地走.好些义勇队用种种壮烈的名称成立了,他们的名称是:失败复仇队——墟墓公民队——死亡分享队,也都带着土匪的神气走过.他们的首领,有些本是呢绒商人或者粮食商人,有些本是歇业的牛羊油贩子或者肥皂贩子,战事发生以后,他们都成了应时而起的战士,并且由于他们有银元或者有长胡子都做军官,满身全是武器,红绒绦子和金线,他们高谈阔论,讨论作战计划,用夸大的口吻声言垂危的法国全靠他们那种自吹自擂的人的肩膀去支撑,不过有时候,他们害怕他们的部下,那些常常过于勇猛喜欢抢劫和胡闹的强徒.普鲁士人快要进卢昂市区了,据人说.自从两个月以来,本市的国民防护队已经很小心地在附近各处森林中间做过好些侦察工作,偶尔还放枪误伤了自己的哨兵,有时候遇着一只小兔子在荆棘丛里动弹,他们就预备作战,现在他们都回家了.器械和服装,以及从前一切被他们拿着在市外周围三法里一带的国道边上去吓唬人的凶器,现在都忽然通通不见了.法国最后的那些士兵终于渡过了塞纳河,从汕塞韦和布尔阿沙转到俄德枚桥去;走在最后的是位师长,他拿着这些乱糟糟的残兵败将固然想不出一点办法,望着一个徒负盛名的善战民族竟至于因为惨败而崩溃,他也万念俱灰,只有两个副官陪着他徒步走着.随后,市区笼罩着一种深沉的宁静气氛和一种使人恐怖的寂寞等候状态.很多被商业弄昏了头脑的大肚子富翁都愁闷地等候战胜者,想起自己厨房里的烤肉铁叉和斩肉大刀设若被人当做武器看待,都不免浑身发抖.
生活像是停顿了,店铺全关了门,街道全是没有声息的.偶尔有一个因为这社会的沉寂样子而胆怯的居民沿着墙边迅速地溜过.由于等候而生的烦闷反而使人指望敌人快点儿来.在法国军队完全撤退的第二天下午,三五个不知从哪儿出来的普鲁士骑兵匆促地在市区里穿过.随后略为迟一点,就有一堆乌黑的人马从汕喀德邻的山坡儿上开下来,同时另外两股人寇也在达尔内答勒的大路上和祁倭姆森林里的大路上出现了.这三个部队的前哨恰巧同时在市政府广场上面会师;末后,日耳曼人的主力从附近那些街道过来了,一个营接着一个营,用着强硬而带拍子的脚步踏得街面上的石块橐橐地响.好些口令用一阵陌生的和出自硬颚的声音被人喊出来,沿着那些像是死了一般的空房子向天空升上去,房子的百叶窗虽然全是闭了的,里面却有无数的眼睛正在窥视这些胜利的人,这些根据“战争法律”取得全市生命财产的主人地位的人.居民们在他们的晦暗屋子里都吓糊涂了,正同遇着了洪水横流,遇着了大地崩陷,若是想对抗那类灾害,那么任何聪明和气力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每逢一切事物的秩序受到了颠覆,每逢安全不复存在,每逢一切素来享受人为的或者自然的法律所保护的事物听凭一种无意识的残忍的暴力来摆布,这种同样的感觉必然也跟着显出来.无论是地震能使坍塌的房子去覆灭整个的民族,无论是江河决口能使落水的农人同着牛的尸体和冲散的栋梁一块儿漂流,无论是打了胜仗的军队屠杀并且俘虏那些自卫的人,又用刀神的名义实行抢劫并且用炮声向神灵表示谢意,同样是使人恐怖的天灾,同样破坏任何对于永恒公理的信仰,破坏我们那种通过教育对于上苍的保护和人类的理智而起的信任心.终于在每所房子的门外,都有人数不多的支队叩门了,随后又都在房子里消失了.这是侵入以后的占领行为.战败者对于战胜者应当表示的优待义务从此开始了.经过了不久的时间,初期的恐怖一旦消失了以后,一种新的宁静气氛又建立起来.在许多人家,普鲁士军官同着主人家一块儿吃饭.军官当中偶尔也有受过好教育的,并且由于礼貌关系,他也替法国叫屈,说自己参加这次战争是很不愿意的.由于这种情感,有人对他是感激的;随后,有人迟早可能还需要他的保护.既然应付着他,也许可以少供养几个士兵吧.并且为什么要去得罪一个完全可以依靠的人?这样的干法固然是轻率的意味多于豪放,不过轻率已经不是卢昂居民的一种缺点了,正和从前使得他们城市增光的壮烈防护时代不一样.终于有人根据那种从法国人的娴雅性情所演绎出来的莫大理由,说是不在公开地点和外国军人表示亲近,那么在家里讲究礼貌原是许可的.所以在门外装做彼此陌生,而在家里却快乐乐谈话,末后日耳曼人每晚待得更长久一点,和主人家一家子同在一座壁炉跟前烤火了.市区甚至于慢慢恢复了它的平时状态.法国人还不大出门,不过普鲁士兵却在街道上往来不息.此外,好些蓝军服的轻装骑兵军官傲慢地在街面石块上拖着长大军刀向咖啡馆里走,但是对普通居民的轻蔑态度,并不比上一年在同样的咖啡馆里喝酒的法国步兵军官更为明显.然而在空气当中总有一点儿东西,一点儿飘忽不定无从捉摸的东西,一种不可容忍的异样气氛,仿佛是一种散开了的味儿,那种外祸侵入的味儿.它充塞着私人住宅和公共场所,它使得饮食变了滋味,它使人觉得是在旅行中间,旅行得很远,走进了野蛮而又危险的部落.战胜者需索银钱了,需索大量的银钱了.居民们始终照数缴纳;并且他们都是有钱的.不过一个诺曼底买卖人,越是变成了富裕的,那么他越害怕牺牲,越害怕看见自己财产的小部分转到另外一个人手里.然而,在市区下游两三法里左右的河里,靠近十字洲,吉艾卜达勒或者别萨尔那一带,时常有船户或者渔人从水底捞起了日耳曼人的尸首,这种包在军服里边发胀的尸首都是生前被人一刀戳死的或者一脚踢死的,脑袋被石头碰坏或者从桥上被人一下推下来落到水里.河底的污泥隐没了这类暧昧不明的野蛮而合法的报复,隐名的英雄行为,无声的袭击,这些远比白天的战斗可怕却没有荣誉的声光.因为对入侵者的憎恶,素来能够教三五个胆大的人格外坚强起来,使他们为了一个信念而不顾性命.最后,这些入侵者虽然用一种严酷的纪律控制市区,不过他们那些沿着整个胜利路线所干的骇人听闻的行为虽然早已造成了盛名,而目下在市区里还没有完成一件,这时候,人都渐渐胆壮了,做买卖的需要重新又在当地商人们的心眼儿里发动了.好几个都在哈佛尔订有利益重大的契约,而那个城市还在法军的防守之下,所以他们都想由陆路启程先到吉艾卜去,再坐船转赴这个海港.有人利用了自己熟识的日耳曼军官们的势力,终于获得一张由他们的总司令签发的出境证.所以,一辆用四匹牲口拉的长途马车被人定了去走这一趟路程,到车行里定座位的有10个旅客,并且决定在某个星期二还没有天亮的时候起程,免得惹人跑过来当热闹看.几天以来,地面都冻硬了,在星期一午后3点钟光景,成堆的黑云带着雪片儿从北方飞过来,一直下到天黑又下到深夜没有停住.在午前4点半光景,旅客们都到了诺曼底旅馆的天井里,那就是他们上车的地方.他们都还睡意沉沉,身子在衣服里面发抖.在黑暗当中谁也看不清楚谁;而且冬季的厚衣服把他们的身子堆得像是一些穿上长道袍的肥胖教士.不过有两个旅客互相认出来了,第三个就向他们身边走过去,他们开始谈天了.“我带了我的妻子.”某一个说.“我也是这么做的.”“我也一样.”那一个接着又说:“我们将来不回卢昂了,并且设若普鲁士人向哈佛尔走,我们将来到英国去.”由于品质相类,他们都有了相同的计划.这时候,却还没有人套车.一间乌黑的房子里的门开了,一个手提小风灯的马夫时而走出来,时而又立刻走进另一间屋子里.许多马蹄蹄着地面,不过地面上的厩草减轻了马蹄的声音,一阵向牲口说话和叱骂的人声从屋子的尽头传出来了.接着一阵轻微的铃子声音丁零地响着,那就是报告有人正触动到马的鞧辔;那种丁零的响声不久变成了一阵清脆而连续的颤抖,随着牲口的动作而变化,有时候却也停止一下,随即又在一种突然而起的动摇当中再响起来,同着一只蹄铁扑着地面的沉闷声音一齐传到了外面.
门突然关上了.一切响声都停止了.那些冻僵了的市民都不说话了;他们都像僵了一般待着没有动.连绵不断的雪片像一面帏幕似的往地面上直落,同时耀出回光;它隐没着种种物体的外表,在那上面撒着一层冰苔;在这个宁静而且被严寒埋没的市区的深邃沉寂当中,人都只听见那种雪片儿落下来的飘忽模糊无从称呼的摩擦声息,说声息吗,不如说是感觉,不如说是微尘的交错活动仿佛充塞了空中,又遮盖了大地.那个马夫又带着风灯出来了,手里紧紧地牵着一匹不很愿意出来的可怜的马.他把牲口靠近了车辕,系好了挽革,前前后后长久地瞧了一番去拴紧牲口身上的各种马具,因为他一只手已经拿着风灯,所以他只有另一只手可以做事,他去牵第二匹马了,这时候他才注意到那些毫不动弹的旅客,发现他们已经浑身全是雪白的,于是说道:“各位为什么不上车,至少那是有遮盖的.”他们以前无疑地没有想到这一层,现在他们都赶忙向车子走.三个男旅客把他们的妻子都安排在顶前头的位子,自己都跟着上来;随后,另外那些遮头盖面的轮廓模糊的旅客彼此没有交谈一句话,就都坐在剩下来的位子上了.车里的地下铺着些麦秸,旅客们的脚都藏在那里边了.那些坐在顶前头的女客都带着那种装好化学炭饼的铜质手炉,烧燃了这种东西,便低声慢气地举出它的种种好处,互相重复地叙述那她们早已知道的事物.末了,车子套好了,因为拉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向例的四匹牲口以外又加了两匹,有人在车子外面问:“旅客们可是都上了车?”车里有一道声音回答:“对的.”大家起程了.车子走得慢而又慢,简直全是小步儿.轮子隐到了雪里;整个车厢轧轧地呻吟着,牲口滑着,喘着,都是汗气蒸腾的.赶车的手里那根长鞭子不住地噼噼啪啪响着,向各方面飞扬,如同一条细蛇样地扭成一个结子又散开,陡然鞭着一匹牲口蹶起的臀部,马受到狠狠的一击,紧张地奔跑起来.但是天色不知不觉一步比一步亮起来了.那阵曾经被一个纯粹卢昂土著的旅客比成棉雨的雪片儿已经不下了.一阵昏浊的微光从雪堆儿里漏出来,云是在而密的,它使得那片平原,那片忽而有一行披着雪衣的大树忽而有一个顶着雪盔的茅屋的平原,显得更其耀眼.在车子里,大家利用这个黎明时候的黯淡光线,彼此好奇地互相望着.顶头的地方,最好的位子上,鸟先生两夫妇面对面地打着瞌睡,他俩是大桥街一家酒行的老板.他原是在一个亏了本的东家身边做伙计的,买了老板的店底并且发了财.他用很低的价把很坏的酒卖给乡下的小酒商,在相识者和朋友们当中,他被人看做是一个狡猾的坏坯子,一个满肚子诡计的和快乐的道地诺曼第人.他的偷偷摸摸的名声是人人皆知的,以至于某天晚上都尔内先生在州长的客厅里,使用同意异义的字眼把他这个用“鸟”字做姓的人作为戏谑的对象,都尔内先生是个寓言和歌曲的作家,文笔辛辣而且细腻,是地方上的一种光荣;那天晚上他看见女宾们都像要打瞌睡,就提议来做“鸟翩跹”的游戏;有人从他的语气之间懂得他想说的原是鸟骗钱,这句话就此自动穿过州长的客厅飞到了市区的各处客厅里,使全省的人张大嘴巴整整地笑了一个月.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