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新闻资讯是:【中移动不惧央视315霸气回应:用户再不懂事咱法庭见】,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中移动不惧央视315霸气回应:用户再不懂事咱法庭见
此前早有消息称,央视 315 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中移动上,惹祸的是中移动在 2003 年推出的 WAP 包月套餐,也就是俗称的“无限流量套餐”,这个在 2G 时代被视为中移动推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今是让中移动惹来一身骚。大陆用户斥责中移动“店大欺客”,擅自毁约,却对香港用户另眼相看,不告倒中移动誓不罢休。中移动也是一副死战到底,绝不低头的架势,回应称部分用户大量占用网络资源,甚至囤卡倒卖、租用牟利,还不断炒作不实言论,威胁公司员工,如果“再如此不懂事”,其将诉诸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短命的移动无限流量套餐
中移动在 2003 为了应对中国联通 CDMA 1X 高速上网业务竞争,同时为了撬动移动上网市场,推出了其有史以来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运营商史上首个无线流量套餐:在 CMWAP 上网模式下,用户每月支付 10 元、20 元、36 元不等的资费就可以无限流量上网。据消费者提交的一份名为“新业务受理申请单”协议显示,中移动在合同中并未标注只能使用 2G 网络,也没有约定套餐的有效期限;而其他消费者提交的一张“掌上移动”套餐截图则显示,该套餐失效期限为 2099 年。

由于技术升级,中移动在 2006 年就单方面逐渐停止发展 WAP 包月套餐,到 2007 年已经全部叫停,但大量用户长时间使用移动上网业务,导致移动数据网络不堪重负,中移动开始对无限流量套餐进行限速。在 2008 年初正式获得 3G 牌照后,移动总裁王建宙对外宣布,2G 用户可以不换号不换卡不换套餐平滑升级成 3G 用户,不仅让无限流量套餐成为众人眼中“香饽饽”,引发“炒号热”,目前 CMWAP 无限流量套餐已经被炒卖到上万元一张;也让中移动网络资源更加紧张,中移动是后悔不迭,用户对中移动叫停无线流量套餐,网络限速也是怨声载道。矛盾越积越深,终于在 4G 时代爆发。
4G 时代为何不能平滑过渡?
目前三大运营商中,已经获得 4G 牌照的仅中移动一家,中移动也是高歌猛进,根据官方公布的去年 12 月份移动用户数据,中国移动 4G 用户净增 1883.4 万户,4G 用户总量突破 9000 万大关,超额完成了年初 5000 万目标。而中联通、中电信这两个“没娘疼的孩子”,一个遮羞没公布数据,电信则是险险将新增用户“变负为正”,完全不是中移动对手。目前电信“放卫星”,称 2015 年 4G 用户数要达到 1 亿,但对何时取得 4G 拍照却是遮遮掩掩。可想而知,中移动仍有足够时间攻城略地。

而一家独大,意味着中移动躺着也能把钱给挣咯,后遗症就是基站建设、研发投入等需要巨大的成本,导致目前的 4G 套餐资费也是居高不下,加上中移动早已想摆脱无限流量套餐这个沉重的包袱,无线流量套餐无法像当年的 3G 时代平滑过渡到 4G 网络也就是“顺理成章”。目前,中移动的处理办法是要求原无限流量套餐用户必须取消原套餐才能享受到 4G 服务,同时又未经许可私下拆除了不少用户不限流量的套餐,甚至单方面对用户的使用加以限制,不仅不允许用户办理其他业务,而且将 3G 手机上网速度限制在远低于 GPRS 速率的 8Kbps,当然钱还是照收不误。
中移动的“强盗”行径惹起轩然大波,全国各地用户大规模抗议示威,部分用户在央视 315 官微下进行投诉,315 之后进行回应称将关注此事,由此引发中移动再次被央视盯上的消息。

根据中移动官微对此事的回应,中移动在当年的协议中规定了“包月优惠范围仅限于通过 2G 网络访问 WAP 服务的手机,需要开通 GPRS 功能,更换支持 WAP 服务的说及,网络平均速率 100Kbps。”在 4G 网络的情况下,“以此套餐优惠条件访问非 WAP 类网站,或是要求提供远高于当时 2G 网络条件的上网速率,已经超出双方当时约定的服务范围,实际上是改变电信服务合同约定的行为。这一事实已经在相关诉讼判决中得到确认。”
鉴于是否约定只能使用 2G 网络,中移动和用户有争议,这里鉴于敏感性,不妄下断论,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中移动确实未在合同中约定随着网络升级,用户可以平滑过渡到 4G 网络。当年能平滑过渡到 3G 网络,当然不排除是因为三大运营商都获得了 3G 牌照,且移动 3G 用户数量当时也落后于联通,中移动遵守契约精神,但实则没忘自己商人的本分。
用户就没错吗?
普通用户在垄断性行业的大企业面前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实是难上加难,但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也不能将全部责任一股脑堆在中移动头上,享受无限流量套餐用户在便宜的午餐面前,无节制的吃、吃、吃,不仅是在滥用自身权益,在无形中也对其他用户权益形成侵害。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用户数量越来越多,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部分人资源占用过多,势必就对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无法通话,无法上网,甚至宕机。不知道缘由的用户只会投诉中移动,中移动也会火大。

而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 月 3 日发布的 2014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6.49 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5.57 亿,占总网民数的 85.8%,这对运营商资源无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全国骨干网络正进行升级,但依然无法满足 5 亿手机网民同时上网的需求。因为频谱资源本身是有限的。
这也是美国电信公司 AT&T、Verizon、日本 NTTDoCoMo、KDDI 等试水无限流量套餐的运营商们,最终都狼狈收场的主要原因,作为补偿,以前使用无限流量套餐的用户可以继续使用,只是在流量超过一定额度时就会被限速。

由此可见,无限流量套餐通常充当的就是运营商进行业务推广的有力武器,但在用户基数扩大后,由于压力增大,通常也就无以为继。
总结:中移动无限流量套餐引发的闹剧到底如何收场?前瞻小编认为中移动不妨借鉴美国运营商的做法,保持服务+流量限速双管齐下,其中流量限速不可太离谱,可以考虑以月为单位,一旦用户月度流量超标,再进行限速,这样无疑比按天限速更加人性化也更易操作。

目前中国运营商的能力,尚不足以支撑近 6 亿用户对于移动网络数据的大规模使用,运营商更加应该改变不思进取的毛病,不考虑外患,内忧其实早已足够让其睡不着,运营商三大业务“通话、短信、流量”,如今是遭受到各种互联网企业的轮番挑战,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让运营商挣钱是越来越难,再加上消费者对垄断行业国企的偏见,运营商即使走向没落也只会迎来“叫好声一片”。
所以,觉醒吧,做出改变,别再成为招人恨的代名词。
PS:附中移动声明全文

关于中移动不惧央视315霸气回应:用户再不懂事咱法庭见的用户互动如下: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