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新闻资讯是:【国际油价锐降国内7年坚挺遭吐槽 中石化:现在不高以前太便宜】,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国际油价锐降国内7年坚挺遭吐槽 中石化:现在不高以前太便宜
3 月 20 日,微博用户“@方泉”转发一条消息,称“必须转发: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七年前,2008 年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 147 美元,中国油价每升 6.3 元人民币;2015 年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 43 美元,中国油价每升仍然是 6.3 元人民币。”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热烈关注,截至今日 (21 日) 下午 15:40 分,转发多达 16834 次,评论 3997 条,点赞 13460 次。消息也引发了中石化的关注,21 日下午三点左右,中石化官方微博@石化实说回应称“【其实故事是这样的……】“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故事是这样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 43 美元, 欧盟每升约 9.1 元,中国每升 6.3 元。七年前,2008 年的今天,因中国经济形势及各方压力,压缩国内成品油调价幅度,国际原油每桶 147 美元,欧盟每升约 14.8 元,而中国每升仅为 6.3 元。谁是“冤大头”,你懂得。”并附上“2008 年以来国际国内油价比价图”,本来是澄清误会,没想瞬间被拍砖无数。

@你们一点都不好笑:我来翻译一下:中石化说了,他们是期货市场上最牛逼的操盘手,一早就知道油价要大跌,一直让国内消费者用六块多的油,所以七年前的油价全球最便宜,七年后的油价全球最稳定……潜台词:中国的消费者,你们占大便宜了,别得瑟!索罗斯要跪拜中石化了。
@自由的原油分析师:先说第一部分,消费税的问题,08 年消费税汽油是 0.2 元每升,现在是 1.52 元每升,光这一块就增加了 1.32 元,再考虑增值税 17%,相当于 1.544 元每升;再说第二部分,汽油价格的构成是原油+炼厂的成本利润+销售环节的成本利润+税,08 年国际原油价格到 147 的时候,中国石油中石化的炼油亏损在数千亿元,当时的汽柴油价格我估计对应的原油价格仅为 80-90 美元每桶,你能这么直接对比吗?
但也有网友和专家表示支持中石化。
@StevenZ-H:石化受国家行政垄断,这个无疑问,否则怎么这么烂,领导中饱私囊。但是就油价而言,确实不贵,更重要的是,如果知道全球经济政治军事现实就应该知道,中国是有钱买不到油井,都是欧美大公司不去的地方,不是动乱就是战争地区。中石化有贡献的,中国的问题不是花钱,而是能不能弄到油,私人办不到。
@ 段郎说事:上海市社科院石良平:油价的两个"6 元"不可同日而语。“2008 年 6 元多的油价,与现在 6 元左右的油价,不可同日而语,国家若不补贴,当时成品油说不定就卖 10 元多了。”“所以说,如果政府不贴,企业为了确保不亏,势必在下游涨价,涨价结果,老百姓就会吃不消。

那么,真实情况确实就像@方泉和大部分网友认为的“中国油价在与国际原油接轨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吗?
首先从简单的数字变化来看的话,七年的时间里,国际油价高峰和低谷的差距达到近百美元,而国内油价确实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甚至是“涨多跌少”,就像微博中所描述的,国际油价最高 150 美元时,国内成品油卖 6 元,现在国际油价跌去三分之二了,国内成品油还卖差不多的价格,公众有情绪是情理之中。但“以此说明中国油价的市场化步伐太慢,也不合理”,《解放日报》在《上海市社科院石良平:油价的两个"6 元"不可同日而语》这篇报道中就告诉了我们正确的解读方法。
首先,作者提到了国内油价机制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在 2009 年 5 月公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 22 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 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作相应调整。而在此之前,国内油价基本没有放开,企业原油进口成本很高,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消费得起,国家对企业进行了相应的财政补贴,从这个角度来说,“2008 年 6 元多的油价,与现在 6 元左右的油价,不可同日而语,国家若不补贴,当时成品油说不定就卖 10 元多了。”

国家对原油进口进行补贴,让部分企业“躺着也能把钱给挣咯”,此外调整周期过长市场也是颇为诟病。于是在 2013 年 3 月 26 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进一步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调价周期缩短至 10 个工作日,并取消了上下 4%的幅度限制。上海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石良平教授也认为,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真正接轨应该从 2013 年开始计算,在此之前,尽管有机制,但“跟得不紧”,基本上国际油价的变化与国内油价的变化“关联度不大”,对国内油价,还是“国际涨国家贴”。
既然国内油价已经基本可以做到和国际油价同步,那么在国际油价大跌的背景下,用户呼吁下调国内油价应该是可行的,但但业内专家表示,“随行就市”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相关产业链上所有产品价格都市场化,“但国内目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石良平则表示,原油价格作为一种上游的资源类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的波动会带来一连串影响,在国内不少产品价格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国内油价客观上也不可能完全“随行就市”。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很多牵涉国计民生的改革有一个逐步推进过程。“但国内油价国际化进程的提速刻不容缓。”石良平直言,只要市场垄断局面不打破,对油价的延期调整依然存在,就一定会出现油品囤积和市场投机,中国经济的深改和产业结构调整就无法真正实现主动。

《解放日报》的报道解释了为什么目前国内油价还无法做到和国际油价同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则在《7 年 原油价格腰斩成品油价“徘徊”》这篇报道中解释了能够影响油价波动的几个因素。“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除了通胀因素之外,成本及税费是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成品油的成本包括三个环节,上游生产或进口、炼化以及销售。除了原油在进口时的成本大幅减少,其他的生产及销售环节的成本并没有减少,甚至有所上涨。”在七年时间中,针对油品的税费有过多次变动,无法就七年前的油价跟现在的油价直接进行对比。特别是去年到目前,连续上涨三次的消费税,对油价的影响很大。
关于国际油价锐降国内7年坚挺遭吐槽 中石化:现在不高以前太便宜的用户互动如下:
相关问题:国际油价跌了,国内汽油会降价吗?!!!中石化会不会...
答:中石油给日本捐款3000万,昨天又向日本无偿提供3万吨汽油,真是大手笔!总价已经接近2个亿!日本人感叹了:真是一个不错的慈善家!可四川汶川大地震 看看中石油中石化做了什么? 2005年和2006年,中石化分别获得国家财政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20...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