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新闻资讯是:【8岁艾滋男童遭200村民驱逐:是愚昧还是无奈?】,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8岁艾滋男童遭200村民驱逐:是愚昧还是无奈?
全球有关艾滋病病人记载是在 1981 年 6 月 5 日,被认为起源于非洲,几十年中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无数个日日夜夜都未能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因此被世人认为是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的“绝症”。不过,虽然艾滋病没有根除的药物,但艾滋病毒在人体内可以用药物进行有效控制,在未发病前感染者都能如正常人一般生活。正因为艾滋病没有药物可以将其治愈,一旦感染就相当于给自己判了刑,世人才会对这种可怕的病症如此恐惧,有关歧视艾滋病人或感染者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艾滋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相较于被认为不洁身自好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毒,母婴传播更让人唏嘘不已。试想,一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定性为“艾滋儿童”,这对他今后的心理以及生理发育都会产生极恶劣的影响。近日,被 200 位村民写联名信要求驱逐的 8 岁男童坤坤,就是一名通过母婴途径感染艾滋病的男童,得知坤坤感染艾滋病毒后,村民们都将他视为“异类”,似乎一旦跟他走得比较近都会感染艾滋病毒,小伙伴们都不敢跟他玩耍,学校也不敢要他。“他就是一颗定时炸弹。”一位村民得知坤坤感染这一恐怖病毒后惊恐地表示。

我是定时炸弹,没人敢跟我玩
2011 年坤坤因摔破眼角住院治疗,验血后却检验出他感染艾滋病毒,当地医院医生表示,坤坤在娘胎里就感染了艾滋病毒,属于母婴传染。那么,坤坤的母亲是否同样也感染了艾滋病毒呢?据坤坤的爷爷称,这个媳妇与儿子认识时就怀有 3 个月身孕,谁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无人知晓,在生下坤坤还没满月坤坤的妈妈就离家出走至今都没回来。坤坤的爷爷从他九个月大的时候就一直照顾他,直到 2011 年发现被查出感染艾滋,知道艾滋病厉害的爷爷也没有抛弃年幼的坤坤。只不过坤坤感染艾滋的消息传遍全村,村民们整日提心吊胆,生怕有一天也被感染,所以才发展到今天的写联名信驱离 8 岁大的坤坤。
学校不敢收,村里人疏远,坤坤自查出感染艾滋病毒后就没有敢与他来往。“没人 (和我) 耍,我自己耍!”至今不知道得了病的坤坤表示。村民们莫名其妙的疏远让坤坤很不理解,虽只有 8 岁大的他,会因此做出一些过分的举动,比如点火烧柴楼、偷钱、偷手机。一边是村民连碰都不敢碰年幼的坤坤,另一边是坤坤越来越“叛逆”,全村人商量后得出的解决办法是:写联名信要求政府出面解决问题,将坤坤“驱离”该村,还村民平静正常的生活。

驱离 8 岁男童是村民的无奈之举
在有关艾滋病知识不普及的农村地区,对于该病毒的认识就是“会百分之百死人”,村民们联名上书要求驱离艾滋患儿也是无奈之举。平心而论,如果一个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上学,这对于其他儿童来说的确是一个隐患,村民所谓的“定时炸弹”比喻也没错,即使大伙都知道艾滋病毒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传染,除非有体液和血液的接触等,但这仍旧不能让其他孩子们的家长放心。孩子们玩笑大闹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情,一不小心是极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200 村民写联名信要求驱离 8 岁艾滋男童,有不妥,但光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更不妥,强行把孩子留在村子里必然会遭受歧视,有些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更何况还没有有关艾滋病毒的治愈药物问世,想要不恐慌都很难。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感染了艾滋病毒,小孩无罪,在国家号召在小孩身下实现零艾滋的当下,有关部门还需要接手小孩的监护权,家人有需求可随时探望,并拨款建立一个相应的收容机构,给艾滋患儿一个温暖的家,不仅要加大对这些孩子的身体进行呵护,更需要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直到他们过上正常人生活。

坤坤从小遭受歧视被全村人排挤绝对不是个例,在全国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是十分常见的,艾滋病可以通过药物得到有效控制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但在消除歧视这条道路上,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子无辜,有时候杀死 HIV 携带者的并不是艾滋病毒攻陷免疫系统后所引发的各类疾病,而是世人歧视与冷漠。
关于8岁艾滋男童遭200村民驱逐:是愚昧还是无奈?的用户互动如下:
相关问题:村民驱离8岁艾滋男童,应该吗
答:应该理解村民担心病菌传播,尤其小孩之间玩耍,非常容易弄伤碰到血液,而受到感染!适当隔离有必要,但驱赶略有过份! >>详细
相关问题:村民有无权利联名驱逐艾滋男童
答:反过来说吧,男童有没有权利住在村子里?生存权是人最最基本的权利,在没有触犯法律的前提下谁也不能剥夺,而且艾滋病也不是烈性传染病,也不需要隔离。所以这是不对的。 >>详细
相关问题:村民赶走8岁携艾男童 是假新闻么
答:不是,是人民网的报道。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欲将村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8岁男童驱离出村。直到现在还没有听说是假新闻的报道。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