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我爱IT技术网,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新闻资讯是:【马云蔡崇信捐款241亿 善行背后必有文章?】,下面是详细的分享!
马云蔡崇信捐款241亿 善行背后必有文章?
据财经网 2 月 6 日报道,当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2014 中国捐赠百杰榜》,榜单显示,去年入选该榜单的中国捐赠前 100 人,捐赠总额 (含承诺) 达到 304.16 亿,其中 80%捐赠款流向海外。具体到个人,马云因捐赠个人持有价值超过 169 亿元的阿里巴巴股份而位居榜单第一,蔡崇信以 72.4 亿元的额度排名第二,本是媒体盛赞的善行一件,仅由于个人捐赠流向的是海外,马云因此又摊上事儿了。

2 月 27 日下午,马云通过个人微博专门对此事进行回应,称对这一说法感到大为吃惊,“这份 (不科学、不严谨、不负责任的) 报告的‘杀伤力’令人震惊,春节期间引来很多人对我的指责,甚至有关部门也表示了关注。”马云表示“公益捐的不仅仅是钱,最主要的是心,是行动,是良知。当然最容易受伤的也是心,也是良知,最难做的也是用心的行动……”
马云确实有理由为“假期还没休够,又中了一枪”而感到委屈,说到底,这些“无辜指责”无非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狭隘心理上升到“爱国与卖国高度”后企图对马云实施的一次“舆论绑架”。同样的遭遇也曾经在 SOHO 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身上上演,因被媒体曝光向哈佛大学捐款 1500 万美元建立“SOHO 中国助学金”,潘石屹夫妇随即遭遇了一场铺天盖地的网络攻击,不光是愤青和键盘侠,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也都加入骂战,经济学家姚树洁甚至抛出“房地产原罪说”,指责在老百姓在房地产商制定的规则下,勒紧腰带买高价房,潘石屹却拿着剥削来的血汗钱到不差钱的发达国家臭显摆,讨好洋人。可悲的是,如此奇葩逻辑,支持者竟然不在少数,真是让人感到心酸又荒唐。

马云显然没有潘石屹夫妇那么“好欺负”,在声明中有理有据解释了“不捐国内捐国外”的理由,中国公益慈善基金设置制度尚未完善;捐赠的是海外上市公司的资产;基金注册在哪儿不等于钱花在哪儿,捐赠的绝大部分,将会用在中国的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以及中国公益基础建设和公益人才培养上。媒体还补充了一条-股权捐赠的税收优惠障碍,马云和蔡崇信的捐款来自于他们以阿里巴巴 2%的股权设立的两支慈善基金,按照国内现行税法,股权捐赠类同销售,捐赠者只能享受当年利润总额 12%之内免税,多出部分仍要纳个人或企业所得税,受捐机构在股权增值后也要面临缴纳大笔增值税的压力。而在国外,对慈善机构类似股票增值所得的全部消极收入免税。后者不仅更省事,而且善款去向更公开透明。从这方面来说,需要反思的不是马云,而是国内的慈善机构与相关部门。
马云专门出面辟谣,考虑的自然是国内的舆论压力,避免事态进一步恶性发展。“道德绑架”虽未完全奏效,但仍让人心理颇不是滋味。退一万步来说,马云和蔡崇信进行的是个人慈善,对捐赠去向有充分的支配权力,不必向任何人、任何媒体提前打报告,国内法律也未禁止组织或个人向国外捐钱。一没立场二不犯法,那些以狭隘的民族主义进行舆论绑架或者道德绑架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的不道德。

即使不论慈善自由,慈善也应没有民族、人种、地域、国界与贫富之分,正如善良、关爱、正义、公正等是人人都在追求的普世价值一样,如果仍然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狭隘理念,不仅会束缚住一批想回馈社会的群体,更不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长此恶性循环,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才是最大的不公正。
中国人习惯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做善事的人,就像赵本山宣布捐款 2000 万给青爱工程,立马就有文章分析这是赵本山在进行危机公关,还一锤定音表示“本山先生你就接着闹腾吧,花再多钱都摆不平,你的事儿肯定还没完!”仿佛掏空的是他的腰包,让人倍觉可笑。其实只要能传播善行,不论捐赠者是谁,不论捐赠方向是什么,不论捐款多少,我们都应该积极鼓励,而不是兜头就给人扣上一顶大帽子,这样更多的人才有信心和热情伸出慈善之手,不是吗?
关于马云蔡崇信捐款241亿 善行背后必有文章?的用户互动如下: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相关问题:
答: >>详细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